軟腳瘟

軟腳瘟之病名出《溫疫明辨》,又名濕熱痿、疫痿、小兒麻痹症。相當於西醫學所說脊髓灰質炎。病初發熱、頭項強痛、多汗,常伴嘔惡、腹瀉等症。熱退數日後再度發熱,伴全身肌肉疼痛,按之更甚,感覺過敏,拒撫抱,不願起坐翻身,煩躁或嗜睡,熱退後或熱退時出現肢體軟癱。

開放分類:

概述

軟腳瘟之病名出《溫疫明辨》,“時疫初起,腿脛痛酸者,太陽經脈之郁也,……兼軟者濕溫,俗名軟腳瘟。”又名濕熱痿疫痿小兒麻痹症
軟腳瘟是暑濕疫癘之邪由口鼻侵入,蘊於肌肉,阻滯經絡,或熱傷陰液,筋失濡養,導致筋脈弛緩不用。以雙峰熱,肌肉軟癱,日久肌肉萎縮,步履不便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脊髓灰質炎

診斷依據

1、好發於夏秋季節,以1~5歲小兒為多見。
2、病初發熱、頭項強痛、多汗,常伴嘔惡、腹瀉等症。熱退數日後再度發熱,伴全身肌肉疼痛,按之更甚,感覺過敏,拒撫抱,不願起坐翻身,煩躁或嗜睡,熱退後或熱退時出現肢體軟癱。
3、一肢或數肢呈弛緩性、不對稱性癱瘓,患肢感覺存在,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以下肢多見。其他症狀漸退而癱瘓、肌肉萎縮漸重。
4、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略高。腦脊液在癱瘓前可外觀微濁,壓力稍增,早期中性粒細胞增多,後則以單核細胞增多為主;糖、蛋白質亦稍增,血清學檢查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特異性IgM單克隆抗體檢測陽性。咽漱液、糞便;血液、腦脊液可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

鑑別診斷

1、痿躄:以四肢尤其是下肢進行性麻痹不仁,痿弱無力、肌肉萎縮,不能隨意運動為主要表現,無發熱、頭項強痛、項背強直、感覺過敏等前期症狀。
2、肢痿:以四肢末端對稱性感覺與活動障礙,肌肉萎縮,皮膚嫩燥,出汗異常為主要表現,治療後恢復較快,少見後遺症。
3、暑溫:常以高熱、神昏、痙厥、強直性癱瘓等為主要表現,血清免疫學檢查可資鑑別。

辨證論治

1、濕熱毒蘊證:發熱汗多,汗出而熱不退,咽痛,咳嗽,噁心欲吐,或大便溏薄,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清熱化濕解毒。
2、濕熱阻絡證:熱退後又復發熱,肢體疼痛不能轉側,不願撫抱,煩躁不寧,汗出蒸蒸,或嗜睡肢軟,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清熱化濕通絡。
3、氣虛血瘀證:發熱已退,肢體麻痹,萎軟無力,面色萎黃,疲乏自汗,舌淡紅苔薄白,脈濡。補氣活血通絡。
4、肝腎虧虛證:癱瘓日久,患側肢體痿廢不用,肌肉明顯萎縮,甚或肢體畸形,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滋補肝腎。

其他治療

1、臥床休息,隔離治療,避免勞累。
2、急性期可予口服大量維生素C及B族。
3、急性期發熱高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2~3天,並針刺合谷、風池、曲池等穴,並可考慮予服強的松或靜滴氫化考的松。
4、肌肉疼痛者,可用四妙丸(234)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2次/日。
5、癱瘓或肌肉萎縮者,可針刺大椎、夾脊、手三里、足三里、環跳、陽陵泉、腎俞、解溪、絕谷等穴,3~4穴/次,1次/日;可用當歸或丹參注射液作穴位注射;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癱瘓肢體10~15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