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騎圖

車騎圖

車騎圖,車騎在山區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在岩石上鑿刻車輛,難度較大。因此,車輛圖像也是由簡單到複雜,從象徵寫意到具體描繪。陰山岩畫中表現車輛的畫面也不少,可算這一地區的一個特色。

分析介紹

車輛圖出現的地方,往往是在交通要道,往來方便之處。磴口縣的阿貴溝里多次出現車輛圖像。溝口附近有秦漢時期的石築烽火台,可見此溝為進出山區、翻越陰山的必經要道。阿貴溝第五畫點的第十六組岩畫中,有一個敲鑿比較粗糙的車輪,十三根粗細不一的輻條,排列不勻。這個車輪就是車輛的示意圖,表示一輛車。另一處,在車輪前刻了一匹類似馬的動物,配合在一起,成了一幅馬拉車圖。在狼山北麓,距潮格旗東南二十公里的布爾很哈達地方,發現一幅篷車圖,鑿刻在山巔東邊斷崖石壁上。畫中有三輛雙輪車,車轅都很長,並且伸出車後。車廂上用木棍支撐著帳篷。圖中的三輛車都已卸套,車右邊還畫有拉車的牲口。從圖形看,這種帶蓬的氈車,是當時人們到處轉移的流動住所。

磴口縣西北的一座小丘腳下,有一塊巨石,石上鑿了一幅車馬圖。圖中的車輛結構尚可辨認,由轅、輪、輿、軸構成,兩輪大小稍異,左輪輻條八根,右輪九根。輿為圓形,兩段間貫以車軸,轅在輿底軸上。轅的兩側各有一馬。車馬右上方立一獵人。根據畫面推測,這輛車可能是用於載運獵物的。可見作此畫時期,山區車輛使用已相當普遍。

岩畫中的騎者,有騎、騎駱駝、騎的。也有騎馬放牧、行獵,甚至在馬背上表演舞蹈動作的。最簡單的畫法是,在牲口的背上刻一條較粗的豎線,即表示騎者,無頭也無四肢。比這複雜些的,才見頭顱和雙手,有的還有衣著和鞍具等。在磴口縣通苦溝有一幅群騎圖,畫中有騎馬的,有騎駱駝的,緩緩前進。行列中還有在馬背上表演雜技動作的人,好象記錄了一次規模較大的遷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