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事件

從七月份決定從微軟“跳槽”至Google,“李開復”這三個字便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加上其特殊的華人身份,國內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導更是“鋪天蓋地”。

事發經過

2005年7月,Google宣布該公司將在中國建立產品工程研究院,同時微軟互動服務部門副總裁李開復加盟Google公司,出任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 同一天,微軟向美國華盛頓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Google和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違反了競業禁止協定。微軟甚至指出,當李開復還在領微軟薪水的時候,把自己為微軟寫的一份有關中國市場的報告傳送給了Google,並向Google推薦在中國的其他招募人選。雖然官司目前有了一些眉目——美法院判決李開復可以正式到Google上任,只允許他做一些跟人事、招聘方面有關的工作,不能做涉及技術層面的工作——但顯而易見的是,在這場“冰與火”的較量中,李開復確實“很受傷”。

結果

2005年12月,微軟與Google就李開復跳槽事件秘密和解。2005年7月曾引起軒然大波的“李開復跳槽”事件,昨天似乎迎來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雙方已經秘密和解,當事人都聲稱對妥協後的結果感到滿意。Google與微軟顯然已達成默契,甚至連起草的書面聲明都幾乎完全一致。聲明中表示“微軟、李開復博士和Google公司已達成一項協定,從而解決了他們之間未決的法律訴訟。各方所達成的此項不公開的協定,解決了所有問題,使得各方獲得滿意。有關協定的條款是保密的,各方同意不再就此向媒體發表其他聲明。”

在秘密和解的背景下,微軟中國與Google中國的新聞發言人昨天堅決地貫徹了總部的意志,拒絕對該事件發表更多評論,只簡單聲稱“對該協定的條款表示滿意”。記者無從得悉雙方究竟各自作出了哪些關鍵讓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開復在中國的工作將不會受到影響。Google與微軟的妥協,其實早在業內意料之中。著名IT產業研究專家方興東博士告訴記者,類似的大型訴訟官司,在美國最後一般都以和解收場。

今年7月初,微軟職位最高的華人科學家李開復閃電加盟Google,出任Google中國總裁,他的跳槽徹底激怒了微軟,微軟立刻以違反競業禁止協定為由,把李開復和Google告上了法庭。這場爭鬥讓兩大明星企業的幕後宿怨大白於天下,微軟要求獲得賠償並希望法院禁止李開復去Google上班,而Google則指責微軟限制人才自由流動。

到目前為止,搜尋巨擘Google的人氣達到了頂峰。它躲過了微軟的法律大棒,並在兩天前成功扼殺了微軟對AOL的股權收購夢想,為此,本周Google股價一度漲至每股446.21美元。

給全球老闆敲警鐘

無論法院做出怎樣的判決,比爾·蓋茨都將失掉一名高級人才,並且隨之失掉一部分名聲、影響、市場和財富,這是毫無疑義的。即使如此,比爾·蓋茨應該感謝李開復,如果他有足夠智慧的話,因為李開復送給了他一件寶貴禮物,那就是教訓。不知比爾·蓋茨能否從這個事件中吸取教訓,如果能夠吸取教訓,那么走了一個李開復,就會重新得到十個“李開復”。古往今來,世界上壞事變好事的典型事例並不少見。

應該從這個事件中吸取教訓的不止比爾·蓋茨一人,而是全球老闆。李開復曾經語重心長地告誡中國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全球老闆如果都能舉一反三,那么就都應該感謝李開復,因為他的跳槽折射出了一個普遍性問題,即老闆究竟應該怎樣對待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聰明的老闆們絕對不會只關心法院對李開復跳槽做出怎樣的判決,而會靜下心來想一想怎樣避免此類事件在本企業發生。

李開復表示

離開微軟加盟競爭對手Google的李開復表示,微軟對於中國市場開發的失誤才是造成自己離的主要原因。微軟工作的七年當中,李開復先生親手打造了軟體帝國中國市場的研發基地,並且最終成為比爾蓋茨先生最為信任的。

李開復的離職,用“痛”字來形容微軟對失去左膀右臂時的感覺再合適不過了,對於其他公司來說,也就是一個高層離開,而對微軟來說,就不那么1個人的損失了。作為“靈魂”人物的李開復在微軟中國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在李開復和微軟鬧得沸沸揚揚時,GOOGLE卻在十分微妙的時候充當十分微妙的角色。GOOGLE的出現也許是微軟與李開復糾紛的沸點。“靈魂”人物辭職本來就很痛,加之又跳到了競爭對手那,這就像在微軟傷口灑下鹽。李開復的辭職也許GOOGLE是最大的贏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