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大神[原始宗教儀式]

跳大神[原始宗教儀式]
跳大神[原始宗教儀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跳大神,是一種流傳下來的民間活動儀式,要有兩個人共同完成。現在“跳大神”大多數是封建迷信活動,也有流傳下來的民族藝術,如“薩滿舞”等。

基本信息

詞目

跳大神

注音

tiào dà shén

釋義

一種流傳下來的民間活動儀式。現在“跳大神”大多數是封建迷信活動,也有流傳下來的民族藝術,如“薩滿舞”等。

簡介

跳大神[原始宗教儀式] 跳大神[原始宗教儀式]

跳大神要有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個是一神 (一說大神),一個是二神。他們認為一神是靈魂附體的對象,二神是助手。在跳大神過程中,一神多是在“旋轉”,二神耍鼓。有固定的曲調和請神詞,神請來之後,由二神負責與神(靈)“溝通”回答人們的問題。“請”來的有的時候是所謂的仙,有的時候是死去人的“靈魂”(俗稱:清風或悲王)。

但,正統道教典籍有明確記載,這絕不是正神,也不是死人靈魂,而是妖邪附體(《道法會元‧太上天壇玉格》:“一切上真天仙神將,不附生人之體,若輒附人語者,決是邪魔外道”),道教有正法可消除妖邪,治癒被所謂“神”折磨而不願供“神”的患者。正統道教絕不搞神通把戲。

術語解釋

小花榮:未婚女子

小金童:未婚男子

盤頭織女:已婚婦女

八寶羅漢:男家主

沒臉子:鬼

悲王(埤王):出馬仙去世後的靈魂

清風:男鬼仙,死去人的靈魂

煙靈:女性鬼魂

胡家:狐仙

黃家:黃皮子

搬桿子:跳大神,立堂口的過程

報馬:東北出馬仙,又分傳堂報馬、護身報馬,日夜不離弟馬。一般四位,胡家必須有,其他不定。

傳堂報馬:相當於傳令兵,一般黃家擔任,來去跑的快。

護身報馬:弟馬的護法,也是弟馬最親近的仙家,由於最辛苦,一般上香都會額外多上一顆報馬香。

弟馬:用自己做媒體,讓仙家上身說話,可以進行算卦看病等等事情的人。一般男弟馬的報馬是男仙,女弟馬的報馬是女仙。

虛病:由於鬼神或者業力造成的疾病

收池:年三十去墳圈子甩馬鞭看鬼魂,有善意的就送貢品,以跟著一起修行

薩滿舞

跳大神更多的被作為一種民族藝術被保留了下來。正式稱謂叫:薩滿舞。薩滿是滿族的巫師,薩滿舞也就是巫師在祈神、祭禮、祛邪、治病等活動中所表演的舞蹈。據說古代中國北方民族曾盛行過這種巫舞。滿族稱薩滿舞為“跳家神”或“燒旗香”,表演時,薩滿腰間繫著長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請各路神靈。請來神靈後(俗稱“神附體”),即模擬所請之神的特徵,作為各路神靈的表演。比如:請來“鷹神”,要擬鷹飛舞,啄食供品;請來“虎神”,要竄跳、撲抓;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氣氛中舞耍點燃的香火,這就表示已請來“金蒼之神”。蒙古族稱薩滿舞為“博”、“博舞”。薩滿的神帽上有鷹的飾物,身穿帶有飄帶的裙,腰裡繫著9面銅鏡,用以顯示其的神威、法力。表演的時候,法器用單面鼓,一名薩滿為主,另外兩名薩滿為他擊鼓伴奏。舞蹈多是模仿鳥獸與各種精靈的動作,最後表演“耍鼓旋轉”。這就是“薩滿舞”,俗稱“跳大神”“搬桿子”。

傳承發展

在我國北方,“跳大神”仍然存在,也有人以此為職業謀生。

跳大神 跳大神

在東北地方戲“二人轉”中也有類似形勢的娛樂表演,如《大神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