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坡

跳坡

跳坡是中國苗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在苗語中被稱為“歐陶”,該活動時長為十三天,包含了喊坡、鬧坡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隆林苗族跳坡,苗語稱“歐陶”,漢語譯為“坡會”,意為繞著山坡玩樂,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從正月初二到十四,共十三天。跳坡內容豐富,活動項目繁多,分為喊坡、趕坡、鬧坡、跳月亮幾個部分,有祭坡桿、爬坡桿、蘆笙跳鼓、蘆笙滾地龍、丟錢窩、切甘蔗、打陀螺、丟情包等。此外,坡場上還舉行民間體育競技活動和民間器樂等表演活動,例如射弩、打磨秋、鬥牛、鬥雞、斗鳥、摔交、吹木葉、奏八音、月琴彈唱、唱山歌等。
爬坡桿的來歷: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英雄孟子佑。相傳孟子佑曾率領成千上萬的奴隸與土司領主打仗,他犧牲後,奴隸們將他埋於一座高山上,墓前豎起一根很長的木桿,桿頂掛著祭品。人們圍著長桿而跳,祭奠英雄在天之靈,於是有了跳坡節中的爬桿習俗。桿用南竹或杉木做成,高3-5丈,光亮圓滑,頂上掛有酒、臘肉等象徵吉祥的禮物,青年小伙子按順序進行爬桿表演,上桿時頭上腳下,到桿頂取下禮物,下桿時頭下腳上,動作驚險刺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