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坡跳鼓

鳳坡跳鼓

最早通常以“公娶婆”的形式出現,後增加了生、旦、彩旦、醜等角色。 動作以踏跳、蹦踢為主,主要動作有“魁星踢斗”、“仙童照面”、“絞腳跳”、“琉璃吊拍”、“後按鼓”、“輪鼓”等。 主要道具“堂鼓”直徑約40厘米,行進間由二人抬,其餘舞者分執鼓槌、拍、小叫、小鑼等打擊樂。

鳳坡跳鼓
鳳坡跳鼓”是南安縣詩山鎮鳳坡村的一種民間舞蹈,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二至十三日該村迎神“割火”時表演。
據老藝人梁錫林等人介紹,跳鼓這一舞蹈形式,二百多年前由台灣回傳入鳳坡村。
“鳳坡跳鼓”參舞者甚多。最早通常以“公娶婆”的形式出現,後增加了生、旦、彩旦、醜等角色。動作以踏跳、蹦踢為主,主要動作有“魁星踢斗”、“仙童照面”、“絞腳跳”、“琉璃吊拍”、“後按鼓”、“輪鼓”等。
音樂以打擊樂為主,節奏快慢多取決於鼓手的表演。配曲套用“公婆拖”、“十二步相送”、“燈紅歌”等民間小調。主要道具“堂鼓”直徑約40厘米,行進間由二人抬,其餘舞者分執鼓槌、拍、小叫、小鑼等打擊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