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雷恩

路德維希·雷恩

路德維希·雷恩德國小說家。主要作品有紀實小說《戰爭》。

生平

路德維希·雷恩路德維希·雷恩
路德維希·雷恩Ludwig Renn (1889~1979) 德國小說家。原名阿諾德·弗里德里希·菲特·馮·戈爾森瑙。生於薩克森德勒斯登一貴族世家。中學畢業後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最前線當過中尉,目睹戰爭的殘酷。1920年這個貴族傷愈後退職,在格廷根和慕尼黑學習法律、經濟和藝術史,曾遊歷希臘、埃及等國家。20年代的通貨膨脹奪去了他的財產,他目睹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的崛起,因此在1928年加入德國共產黨。曾任德國無產階級革命作家聯盟書記。參與聯盟機關刊物《左翼陣線》的出版工作,同時在柏林馬克思主義工人學校講授戰爭史和軍事學。他的紀實小說《戰爭》在大戰結束後10年才出版。用不算過分的激情寫成真實報告,通過赤裸裸的,樸素的描寫,強調戰爭的殘酷,銷售數達16萬冊,被譯成10種語言。因此,
伊文思,海明威和雷恩(右)在西班牙戰場伊文思,海明威和雷恩(右)在西班牙戰場
馮·戈爾森瑙跟和平主義者恩斯特·弗里德里希和埃里希·馬里亞·雷馬克一樣,被納粹列在黑名單的最上面,1930年他的另一篇著作《戰後》是一部關於魏瑪共和國的小說,反應了他的政治思想。1933年國會大廈縱火案後,他被納粹逮捕,獲釋後於1935年逃往瑞士,在那裡發表《巨大轉變之前》。西班牙內戰時,改名路德維希·雷恩任國際第11縱隊參謀長和台爾曼營營長。1939至1947年流亡墨西哥,領導當地的“自由德國”運動。1947年回國,曾任人類學教授、德勒斯登文化研究院院長和薩克森文化聯盟主席等職。1950年遷居柏林,成為專業作家。1979年去世。

著作

雷恩以自傳體小說和帶異國情調的青少年讀物著稱,著有反戰小說《戰爭》(1928)及其續篇《戰後》(1930),以及《西班牙戰爭》(1955)、《沒有戰役的戰爭》(1957),自傳體小說《沒落的貴族》(1944),遊記《步行去東方》(1964)和《出路》(1967)。為青少年寫的小說《特里尼》(1954)和《黑人諾比》(1955),描寫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平等的鬥爭。他的文風質樸,敘述事實客觀而確切。 雷恩曾於1954年訪問中國。他的小說《戰爭》已有中譯本。

軼聞

1936年西班牙內戰時,有一次,佛朗哥軍團突破了共和軍的陣地,在緊要關頭,國際縱隊的參謀長路德維希·雷恩連手中的鉛筆也沒來得及放下就衝出指揮部,擋住了正在潰逃的共和軍隊伍,他冷靜地把潰散的隊伍組織起來進行反擊,控制住戰場局面。當他的副官趕來時,雷恩把被子彈打斷的鉛筆遞給他,說:“我母親總是叮囑我對借來的東西特別留意,我真不知道這一回怎么沒想到這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