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代養生家學養生

跟古代養生家學養生

《跟古代養生家學養生》是201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江山代有人才出。”在中醫學的發展歷程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養生大家,他們傳承百家之長,通過親身體驗、不斷創新,最終形成其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這些方法雖時隔千年,但由於確有延年祛病的實際功效,並簡單實用,所以至今仍廣為流傳,如華佗的“五禽戲”、張仲景的“當歸生薑羊肉湯”等,均在民間影響很大。

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指導思想,講一講——養生趣聞逸事、醫案故事;說一說——現代研究成果;讀一讀——古典醫籍經典原文解讀;練一練——養生鍛鍊、導引方法;記一記——養生要點、格言等;試一試——養生方劑:品一品——食療藥膳方。

書中的養生方劑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避免由於對自己身體狀況判斷的偏差導致選用不當;書中一些高難度的導引調氣功法,如“服日光月芒法”、“胎息”等也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練習,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後果。

圖書目錄

華佗——倡導運動養生,編創五禽戲/1

【生平事跡】/1

講一講:華佗的心理療法/2

【養生之道】/3

方法一:益壽秘方“漆葉青黏散”/3

講一講:漆葉青黏散/3

方法二:醫療體操“五禽戲”/4

練一練:五禽戲/5

張仲景——未病先防,養護脾胃/7

【生平事跡】/7

講一講:張仲景與王粲/9

講一講:“坐堂先生”的由來/9

【養生之道】/9

方法一:慎養正氣,末病先防/10

讀一讀:《金匱要略》——養慎/10

方法二:養護脾胃/11

記一記:日常養護脾胃的方法/11

方法三:飲食調養/13

品一品:當歸生薑羊肉湯/13

講一講:餃子的由來/14

方法四:針灸調理/15

記一記:六大保健穴位/16

嵇康——棄儒向道論養生/19

【生平事跡】/19

【養生之道】/20

方法一:防微杜漸,養護元氣/20

讀一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不治已病治未病/21

記一記:養護元氣的方法/22

方法二:形神兼養,神主形從/22

讀一讀:曾子銜哀,七日不飢/23

記一記:保持精神健康的方法/24

方法三:撫琴暢志,音樂養生/25

說一說:音樂在醫療上的作用/26

方法四:擇地而居。環境養生/26

說一說:環境與健康/28

方法五:服食調養,美容健體/28

試一試:美容中藥十種/29

葛洪——道教養生,抱朴修身/32

【生平事跡】/32

講一講:“抱朴子”的由來/33

【養生之道】/33

方法一:思神守一,內養元氣/33

方法二:不為物累,戒欲修性/34

讀一讀:《抱朴子》——“十三傷”/35

記一記:養生的“六害”/36

記一記:養生的“十二少”/36

方法三:生活有度,起居有節/37

記一記:起居“六勿”/37

方法四:尊道貴德,以德濟生/38

方法五:藥物養身,術數延年/39

試一試:葛洪養生方三首/40

陶弘景——重視服食導引的道家養生/41

【生平事跡】/41

講一講:山中宰相/42

【養生之道】/43

方法一:存思服日月,靜功養神法/43

練一練:服日光、月芒法/44

方法二:服食餌,藥物輔養法/44

方法三:遵食誡,飲食養生法/45

說一說:少食多餐益健康/46

讀一讀:《黃帝內經·素間》——謹和五味……長有天命/47

方法四:吞津液,玉池清水灌靈根/47

讀一讀:《養性延命錄》——華池/48

練一練:吞津法/48

練一練:叩齒咽唾法/49

方法五:乾浴保健,按摩延年法/49

練一練:乾浴保健法/49

練一練:按摩護髮法/50

練一練:按摩聰耳法/50

方法六:節慾保精,房中養生法/51

記一記:房事養生宜忌/52

孫思邈——修德與養生並重/53

【生平事跡】/53

講一講:一針救兩命/55

【養生之道】/55

方法一:戒勞養氣/55

記一記:孫真人養生歌/56

說一說:過勞死/56

練一練:天竺國按摩法/57

練一練:調氣法/58

方法二:戒貪養精/58

記一記:貪得、知足、居高、處下/59

方法三:慎起居養形/59

記一記:洗腳對人體的保健作用/59

練一練:腹部按摩/60

方法四:調情志養神/60

說一說:養生“三戒”/61

方法五:順四時攝生/61

記一記:五味與季節的配合/62

方法六:修德養身/63

孟詵——日行千步人難老/65

【生平事跡】/65

講一講:知識淵博,為人忠厚/66

【養生之道】/66

方法一:日行千步/66

記一記:健身走/67

方法二:倡導食養/67

讀一讀:《食療本草》中的食物禁忌/68

讀一讀:動物臟器的食療作用/68

試一試:十種食物的食療作用/69

品一品:馬齒莧粥、桑葉茶/72

陸羽——茶道頤養,延年益壽/73

【生平事跡】/73

【養生之道】/74

方法一:品茶養德,陶冶情操/74

方法二:茶藝美學,怡情養性/75

說一說:品茶的過程/76

方法三:以茶會友,博採眾長/76

講一講:“三癸亭”的故事/76

方法四:以茶養生,書法增壽/77

講一講:陸羽與書法/77

讀一讀:茶的藥用價值/78

試一試:茶療方/78

蘇軾——把養生融入生活習慣/80

【生平事跡】/80

講一講:蘇軾與聖散子方/81

記一記:四味長壽藥/82

【養生之道】/82

方法一:潛心養性/82

方法二:早睡早起/82

記一記:十二時辰與經脈的對應/83

方法三:運動氣功/84

練一練:靜功養生法/85

練一練:香泉功/86

方法四:食物調養/86

講一講:姜乳丸與門冬飲/87

試一試:荸薺的妙用/87

記一記:《食療歌》/88

說一說:肉類是長壽食品/89

方法五:按摩湧泉/89

試一試:湧泉穴養生五法/90

陳直——切實可行的老年養生法/92

【生平事跡】/92

【養生之道】/93

方法一:養護脾胃,食治為主/93

品一品:老人食療方六首/94

說一說:牛乳最宜老人/96

方法二:避免孤寂,精神保健/96

方法三:老人戒忌,時刻牢記/97

記一記:老年人的十項注意/97

方法四:四季攝養,吐納調氣/98

試一試:健脾散/99

練一練:“春噓、夏呵、秋噝、冬吹”調氣法/100

講一講:《壽親養老新書》的由來/100

記一記:益壽七要/101

朱震亨——滋陰攝生/102

【生平事跡】/102

講一講:“滋陰派”的誕生/102

【養生之道】/103

方法一:養陰/103

試一試:大補陰丸/104

方法二:茹淡/105

讀一讀:天理與人慾/106

試一試:山楂方三首/107

方法三:恆動/108

講一講:朱丹溪治療肥胖的“妙靈丹”/108

方法四:寡慾/1Q8

說一說:保持有序穩態/109

說一說:房事“謹四虛”/1t0

忽思慧——中國的“大長今”/112

【生平事跡】/112

講一講:最早的養生保健學專著-一《飲膳正要》/113

【養生之道】/113

方法一:重視食療食補/113

品一品:特色粥三款/115

方法二:多食羊品/116

讀一讀:《飲膳正要》——羊/117

品一品:羊肉粥/117

品一品:羊膳三款/1118

方法三:多飲湯煎/119

品一品:飲品五利/119

方法四:勿犯飲酒禁忌/120

讀一讀:《飲膳正要》——酒/121

說一說:飲酒衛生/122

方法五:注意飲食衛生/122

記一記:解食物中毒的方法/123

方法六:講究個人衛生/123

說一說:漱口的學問/124

說一說:刷牙的講究/124

說一說:洗腳的益處/124

賈銘——講究飲食宜忌/126

【生平事跡】/126

講一講:朱元璋召見賈銘/126

【養生之道】/127

方法一:重視飲水宜忌/127

記一記:冷水的禁忌/129

方法二:重視水果宜忌/129

方法三:重視飲酒宜忌/130

說一說:飲酒過度的危害/130

方法四:重視飲茶宜忌/130

說一說:飲茶的門道/131

方法五:重視用鹽宜忌/132

說一說:多吃鹽的害處/132

記一記:每日攝取勿超標/133

萬全——寡慾、慎動、法時、卻疾/134

【生平事跡】/134

講一講:慧眼識“驚”/134

講一講:裝病的少年/135

讀一讀:《養生四要》——養生四法/136

【養生之道】/136

方法一:寡慾/136

記一記:五味所傷/137

方法二:慎動/138

練一練:打坐/138

練一練:調息/138

方法三:法時/139

記一記:四季宜吃的食物/140

方法四:卻疾/140

記一記:善養生當知五失/140

品一品:薯蕷酒何首烏酒/142

高濂——集明代中醫養生學之大成/143

【生平事跡】/143

講一講:綜合性養生學專著——《遵生八箋》/144

【養生之道】/144

方法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養生/144

說一說:生活方式與健康/145

方法二:養生必先“修德”/146

記一記:百病與百藥/146

方法三:養生要順應四季變化/149

練一練:氣功鍛鍊法/151

方法四:保持安樂自足的心態/152

講一講:高濂嚮往的田園生活/153

說一說:易產生心理疾病的人群/153

方法五:養生尤應重視養氣/154

練一練:道家的修煉方法——胎息/155

方法六:節制飲食有利於養生/155

說一說:進餐氛圍/156

品一品:《遵生八箋》粥譜兩款/157

說一說:細嚼慢咽的好處/158

說一說:“麥卡效應”/159

方法七:節制性慾有利於養生/160

讀一讀:昔有行道人/160

方法八:興趣愛好廣泛有利於養生/161

讀一讀:瓶花三說/162

方法九:服用養生秘方驗方/163

試一試:延齡聚寶酒方/164

李時珍——勤於實踐,筆耕不輟/166

【生平事跡】/166

講一講:家學淵源/167

【養生之道】/167

方法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168

講一講:“病婦咀”的由來/169

講一講:白花蛇的傳說/169

方法二:反對服食丹藥,提倡藥物養生/170

讀一讀:《本草綱目》養生補益之品/171

試一試:《本草綱目》延年益壽方三種/172

方法三:胡蘿蔔養生/173

講一講:李時珍與胡蘿蔔/174

說一說:荷蘭國菜——胡蘿蔔/174

方法四:藥粥養生/175

品一品:《本草綱目》養生粥六利/176

龔廷賢——善養生者養內/179

【生平事跡】/179

講一講:“醫林狀元”的由來/180

【養生之道】/180

方法一:養外不如養內/180

試一試:《壽世保元》之扶桑至寶丹/181

方法二:調補脾胃氣血/182

品一品:龔廷賢推薦的養生食品三種/182

方法三:道德修養/183

記一記:龔廷賢延年良箴/184

方法四:保健施灸/184

試一試:益府秘傳太乙真人熏臍法/185

試一試:保健灸法三種/185

張介賓——養生先養/187

【生平事跡】/187

【養生之道】/188

方法一:陽強則壽/188

試一試:《景岳全書》之滋陰補陽名方/189

方法二:治形寶精/189

方法三:中年修理/190

讀一讀:《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五七、男子五八/191

說一說:“中年修理”的重要性/193

方法四:固齒延年法/194

練一練:張介賓固齒二法/194

方法五:居水土清甘之處/194

葉天士——老年醫案重養生/196

【生平事跡】/196

講一講:葉天士求學的故事/197

【養生之道】/198

方法一:薄滋味/198

讀一讀:《臨證指南醫案》——噎膈反胃/199

方法二:順天氣/199

方法三:宜開懷/200

講一講:按摩腳掌治眼疾/200

方法四:節勞累/201

讀一讀:志閒而少欲/201

曹庭棟——從日常生活細節倡導老年養生/203

【生平事跡】/203

【養生之道】/204

方法一:恰養性情,不急不躁/204

讀一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五志所傷”/205

方法二:起居有常,順應自然/205

說一說:漱口的講究/206

記一記:哪些情況需要洗手/207

方法三:節制飲食,重視粥補/207

品一品:《老老恆言》藥粥四種/209

方法四:適當運動+輔以導引/210

練一練:臥式導引方法/2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