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玄壇

趙玄壇

趙玄壇是漢族民間所祀財神。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下西安市周至縣趙代村人。因道教神話中封正一玄壇元帥,故名趙玄壇,又名趙公元帥。其名始見於晉代乾寶《搜神記》及梁陶弘景《真誥》。本為五方神,後傳說他能保病禳災,主持公道,買賣得利,乃成為財神。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人物簡介

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的之意,故稱他為趙玄壇,其流傳事跡頗多且廣,在坊間信奉很多,以求多財多祿。

趙玄壇

中國民間所祀財神。名公明,因道教神話中封正一玄壇元帥,故名趙玄壇,又名趙公元帥。其名始見於晉乾寶《搜神記》及梁陶弘景《真誥》。本為五方神。後傳說他能保病禳災,主持公道,買賣得利,乃成為財神。舊時各地多有玄壇廟,其像黑面濃須,武裝置鞭,身跨黑虎。

傳說來歷

趙玄壇趙玄壇

舊時各地多有玄壇廟,其像黑面濃須,武裝置鞭,身跨黑虎。每年正月初五為其生日,故商家皆於此日祀之。一說他為回族。晉乾寶《搜神記》卷五:‘初有妖書云:‘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元無名氏《三教搜神大全》卷三:“趙元帥,姓趙諱公明,鍾南山人也。自秦時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元帥。其服色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色而鬍鬚,跨虎,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虐,保病禳災,元帥之功莫大焉。至如公訟冤抑,買賣求財,可對神禱,無不如意,故上天聖號為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帥。”

財神傳說

趙公明是一位神通廣大的武財神,有驅邪斬妖,除瘟剪瘧,催財進寶等等的功能。而且他的個性強悍而急,辦事效率特別快,加上他手下有四名招財進寶使者,可謂神強馬壯,托他們“辦事”效應會特別快速,因此最合做生意或渴望改善經濟環境的人仕奉祀。

坊間所奉的趙武財神像造型很多,現今大多黑面濃須,粗眉大眼,形態威武,頭戴盔冠,身披甲袍,腳穿長靴,右手執鞭,左手捧聚寶盆盛載元寶,寶珠,珊瑚等奇珍財寶,端坐虎背之上。有畫像,金制,銅製,瓷製或用其它材料製造,亦有很多人求取“趙玄壇財神符”貼在神案恭奉。

趙玄壇神誕(農曆):三月十五日 九月十五日

軼事典故

據《封神演義》載:趙公明本是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氣所化生,身高九尺,黑面 髯,其師尊為靈寶天尊〈通天教主〉,趙在峨嵋山羅浮洞修道,修成玉肌仙體的功行,神兵利器有三十六節銀鞭一條,法寶縛龍索,定海神珠廿四顆。

到商朝時,因暴君紂王兇殘無道,引起天人共憤,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聯盟各方諸侯勤王興師,並拜能人姜子牙為主帥,統率三軍伐紂。靈寶天尊知浩劫當前,即訓示門人不得參與戰事,以避劫數。豈料趙公明受到致交聞太師的重託,義不容辭,帶同兩位弟子急遁下山助紂戰周,途中恰遇一頭神猛黑虎,於是他施法將神虎降伏收為坐騎。

趙公明法力高強,連陣交鋒打敗了姜子牙麾下的好幾員神將。姜急晤道友陸壓誅殺趙公明的方法。陸壓施用“釘頭七箭書”之術,念咒書寫“趙公明”的名字在草人之上,用“暗箭”射殺趙公明的元神,並教姜子牙“斬魂法”日以繼夜登壇作法暗害趙公明。未幾,趙公明奄奄一息,可憐魂赴封神台去了。

姜子牙伐紂之後,奉師尊元始天尊的旨令安撫兩軍陣亡將士,擇定吉日在封神台上張掛封神榜,擺設香案,禱告天地,宣讀名單,論生前功過追封職級。趙公明追封為“金龍如意龍虎玄壇真君”,率領麾下四位正神,“招財使者”陳九公,“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利市仙官”姚少司,負責司財,迎祥納福,追逃捕亡等的職務。世人有稱他們為“五顯財神”。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有載:張天師在龍虎山上煉“九天神丹”以濟民,有邪魔欲毀丹以降災於人間。龍神奏請玉帝,請求派一位威猛天將為天師守護仙爐。

有一天,張天師的仙爐前忽然來了一位鐵面?髯,身穿皂?,手執銀鞭,騎著黑虎的神人,自稱:“趙公明,願為天師守護丹爐!”天師就請其護守玄壇。張天師升天后,趙公明因護法有功而屢被玉帝封加為“神霄副帥”,“值殿大將軍”,“五方巡察使”,“主領雷庭副元帥”,“掌士定命設帳使”,“二十八宿都總管”,“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三界大都督”,“九州社令大?點”,“應元昭烈侯”,“北極侍御史”,“玄壇飛虎金輪執法大元帥”等等的職銜。

據《搜神大全》載:“買賣求財,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和合,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大受歡迎。 近代,有人傳趙公明是回人,不吃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

民間財神

在各尊正財神之中,以文武財神較為人所熟知。武財神通常是趙公明,關羽,文財神范蠡。其中又以武財神趙公明最常見。

趙公明

趙公明這個名號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晉代乾寶的《搜神記》,在故事中他本是一個專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將。到了元代,他又以瘟神形象出現,但逐漸轉變為一個可以除瘟禳災,伸冤和解的正派神祇。

在明代的通俗小說《封神演義》中,趙公明是商朝大將,協助聞太師抵抗周軍的進攻,被姜子牙用厭勝之術殺死。在封神台上受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下轄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巿仙官姚少司四神。其中陳九公,姚少司是趙公明的徒弟,蕭升,曹寶卻是幫助姜子牙收取趙公明寶物的死對頭。由於手下的四神都富有濃厚的財神意味,趙公明財神之尊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

其他關於趙公明的傳說尚有很多。比如因為有回人多異寶的印象,便又附會趙公明是回人,信奉回教,祭拜時不能用豬肉,這就造成了多神信仰的百姓拿一個一神教的信徒當神膜拜的奇怪現象。又相傳趙公明怕冷,所以每到冬節,百姓們就要拿爆竹砸向扮演寒單爺〔趙公明〕的乩童,一方面為神明取暖,另一方面也顯示趙公明身為武將的勇力。這項習俗至今仍行之於台灣的花東一帶,21世紀已經較為少見了。

關羽

關羽是眾多財神中以剛毅耿介著稱的一個。他的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非但錢財沾不上邊,甚至曾經掛印封金,有點棄財寶如敝屣的反財富傾向,以此性格作為財神似乎格格不入。雖然性格上不像是管財的財神,但關公的形象深受大眾喜愛,關帝廟香火鼎盛,仍然吸引了許多求財求事業者前來參拜。尤其他在小說和各種傳說故事裡表現出的忠肝義膽,也是一般人對於工作夥伴,合作對象的要求。因此財神關公與其說是管理錢財,他作為生意上監察誠信的守護神成份似乎重上許多。

范蠡

范蠡是春秋末期協助越王勾踐中興的名臣。在成功地滅吳雪恥之後,他毅然地離開了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的勾踐,隱名從商,號為陶朱公。因為他經營得當,而且正派從商,財富迅速累積。後來散盡家產以逃避聲名之累,不過又能重新聚積,遂成了史上有名的一大豪富。在上面四個正財神之中,以范蠡和財富的關係最密切,是生前即為富人的財神代表。他進退得宜,不執著於名利的態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經營手法是其被奉為財神的重要因素。

利巿仙官

前面提及,趙公明的部將中有一利巿仙官姚少司,他受民間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三將,許多財神的畫像,不限趙,關,比,范等人,都有利巿仙官隨侍在側,甚至只有利巿仙官單獨出現。雖然他只是財神部將,但因名字取得十分吉利,深得許多夢想大發利巿者的歡心。這並不是他本身的事跡所致,而是職稱切中人心之功。

台灣財神

在台灣特有的元宵活動中,以炸炮聞名者有“鹽水烽炮”,“北港炸轎迎媽祖”及“台東炸寒單爺”。其中,由真人以血肉身驅抵抗鞭炮轟炸的“台東炸寒單爺”,可謂一項最壯烈的元宵民俗活動。

“寒單爺”,一般指的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趙公明。“趙公明”原為峨眉山羅浮洞的道人,因協助聞太師與姜子牙作戰,死後被玉帝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掌管財經的神,故亦有“財神”,“財神爺”之稱。由於台東地區奉祀的寒單爺的“三目花臉”特殊造型,與台灣其他地區的寒單爺明顯不同,經專家考證(吳騰達,《寒單爺研究》)很可能是“趙公明”和“王天君信仰”的複合體。

台東地區炸寒單爺活動,約始於上一世紀的五○年代左右,之後間歇舉行,一九八○後,始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的宗教繞境活動中進行。扮演肉身寒單爺者,臉打花臉,胸掛天師印,除一條紅內褲外,無衣蔽體。活動進行時,“寒單爺”由四名大漢抬轎前進,商家們紛紛以轟炸的“火力”來互別苗頭,一較高下,以祈新年商運大好。在“炸寒單爺”的形形色色炮竹中,以連環炮整串的甩繞在“肉身寒單爺”的炮炸方式最猛。看似英勇的肉身寒單爺扮演者,無畏地輪番上陣,赤身迎向四面八方涌至的鞭炮洗禮,連抬轎者亦身陷猛烈的炮火中,除展現了“寒單爺”之神勇,也希望商家彈盡援絕後,從他們手中贏得象徵勝利,榮耀的紅包。

民眾為什麼要用鞭炮轟擊寒單爺呢 有二種說法:一是寒單爺系“流氓神”(另有傳說說,寒單爺是古代一個為非作歹,魚肉鄉民的地方惡霸。後來悔悟,痛改前非。------此說待考)鞭炮聲愈震身,意氣愈顯風發;另一種說法是,“寒單爺”生性畏寒,唯有熾熱的“炮火”始能為其驅寒暖身。

以肉身對抗連番炮火,少不了皮開肉綻。基於安全考量,在炮炸過程中擔任燃炮炸的炮手,除了具經驗的民眾或商家外,大多由寒單爺陣仗自己的成員來擔任。至於敲鑼打鼓的大鼓陣人員,協助準備各種器具的人員等等。。。。也都是“炸寒單爺”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呢!

民間財神

趙玄壇菩薩手持鐵鐧,威武英勇,將軍造型,畫像經常在雲和各地的道場前方兩邊懸掛,與華光菩薩並排。華光菩薩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等,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在很多寺廟裡,趙玄壇菩薩則是身騎虎背,右手高舉鐵鐧,左手扯虎鬃毛,樣子更加威武。處州各地的善男信女對趙玄壇菩薩十分敬仰,在碧湖、松陽等地,尚存許多趙玄壇菩薩廟。相傳,該菩薩是在雲和大源鄉的一個老和尚庵升天成佛的,該和尚庵位於香菇寮自然村與方山嶺自然村之間,現存的一塊平地就是老庵基。在這裡,曾經上演了雲和本土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兇惡的地方官吏,名叫趙玄壇,負責地方官府的錢糧徵收,他為人歹毒,每到一戶人家,就要該戶殺雞給他吃,不然,就要多收錢糧,並拳腳相加,百姓對他敢怒不敢言。一日,他來到大源鄉橋頭村,進入一戶人家,要求殺雞給他吃,可是該戶人家只有一隻母雞帶一窩小雞,他認為母雞無法吃,也只好作罷。於是該戶人家開始在小風爐里煮竹筍給他吃,正當竹筍下鍋的時候,突然母雞飛上風爐,將鍋打翻,趙玄壇想吃筍也不成,母雞也被火燒去了許多雞毛。趙玄壇非常納悶,風爐上生了火,母雞敢冒著生命危險打翻鍋子,感覺此事有蹊蹺,於是問主家筍從何來。主家帶他來到挖筍的竹林,找到了出筍的地方,只見一條蘄蛇(本地最毒之蛇)盤在原處。他當即淚雨如飛,對天而跪,仰嘆道:“天要亡我,又何救我!”原來,老天有意要滅他這凶神惡煞般的錢糧官,派出蘄蛇來咬竹筍,噴上特別的毒液,欲置他於死地,可母雞不計前嫌,大仁大義,奮不顧身,救了他一命。

從此以後,他辭去了錢糧官一職,決心遁入空門,修心為善。他來到位於香菇寮村與方山嶺村之間的一個小庵,此庵原有一老和尚,非常清貧,對徒弟也非常嚴格,規定需七天才燒一次飯,七天只能吃一餐,趙玄壇就這樣跟著師傅度過了(三七)二十一年,嚴守清規,替周圍的村民做了不少好事。一天早上,又到了做飯的日子,山中大霧瀰漫,由於多日未生火,已無火種,只好到方山嶺村借火種。來到方山嶺村,由於多日未吃飯,村民看到趙玄壇師傅身體虛弱,給了他一團糯米飯,並借給了火種,讓他回庵里去。但他首先想到老和尚已多日未吃,快要餓死了,就快步返回,當他在近庵處,忽然見一隻老虎撲面而來。人說,向佛之人不怕虎,果如其然,他平靜地對老虎道:“畜生,汝若食我即張嘴,待將飯食與了師傅,自會鑽入汝之大口。”虎搖頭,又道:“畜生,汝若作我之座騎即伏,待將飯食與了師傅,即來騎。”當即,虎伏下,點頭。趙玄壇師傅快速將糯米飯給了師傅,並生了火,來到老虎身邊,騎上了老虎。頓時,霧氣騰升,光芒四射,老虎騰空而起,升入天空,爾後,不見蹤影。其師傅來到門外,對著天空:阿彌陀佛!終於度你成佛了。

此後,村民們為了紀念趙玄壇師傅,各處設立小廟,佛像都是持鐧或是騎虎的,並命名:處州橋頭趙玄壇菩薩。正是:萬惡做盡雞不究,化得善心水長流,七日一食遁空門,騎虎成佛天共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