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是於1992年經中國國家業部林造字(1992)200號檔案批准建立的小型森林公園。地處五台山支脈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山老谷深,山山峰迂迴曲折,高低錯落,山勢挺拔雄偉、磅礴壯麗,峭崖險峻無比、奇秀越空。岩洞,懸於陡壁、建有寺觀。位於代縣城南20公里處,是一處以深山古剎趙杲觀為中心建設的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情趣為一體的森林公園。其地形南北狹長,基本為兩山夾一溝的小型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是於1992年經中國國家業部林造字(1992)200號檔案批准建立的小型森林公園。地處五台山支脈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山老谷深,山山峰迂迴曲折,高低錯落,山勢挺拔雄偉、磅礴壯麗,峭崖險峻無比、奇秀越空。岩洞,懸於陡壁、建有寺觀。位於代縣城南20公里處,是一處以深山古剎趙杲觀為中心建設的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情趣為一體的森林公園。其地形南北狹長,基本為兩山夾一溝的小型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五台山支脈的天台山,北天台山確實沒有南天台山大,位於代州城西南23公里,山勢陡峭,峰巒迭障,古樹參天,綠蔭深谷間,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天然石洞,自古為隱逸之土棲居之所。北魏太延年間,又在天台山建立佛寺,稱天台寺,成為佛教道教雜居的地方,人們習慣於舊稱,仍將天台寺和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其它一些道觀統稱為趙杲觀。所有寺觀大都攀山附勢而建,或以形勝或以勢居,構成了頗具品位的岩洞風景。其主要以形態各異的洞窟建構為主,洞洞宛若神工鬼斧,鑿琢於懸崖峭壁之上,仰之興嘆攀之驚嘆臨之讚嘆。洞內周壁平滑地面平緩,颯爽生風幽然暢快,四顧山巒起伏,鍾靈毓秀蒼翠如染,真乃洞天福地。整個森林公園,無論遠睹還是近觀,都可謂放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

天台山植被茂密,其植被狀況基本與五台山基本一致,最高點1951米,最低點1000米,森林長勢隨山就勢,特別是趙杲觀附近的針闊混交林,更具特色,主要以油松樺樹混交林為主,其狀千姿百態,蔚為壯觀,或高入雲霄,或匍匐於地,或橫空飛躍,或展臂迎客,或釘岩掛柱,或倒掛懸空,且有山桃、山杏、刺梅、照山白、黃櫨等植被,形成的森林景觀構成了一幅天然的畫卷。

自然風景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金雕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近的針闊混交林,更具特色,主要以油松和樺樹混交林為主。公園內山峰迂迴曲折形神皆備,峰岳高低錯落互互隱互現,有的奇崛巍峨磅礴壯麗,有的險峭無比峻秀越空,鍾雄奇險崛幽於一身,集峰石林谷泉觀於一體,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高山山嶽風景名勝區。氣候在整個公園內分地區而各異,形成了天然獨特的氣象風暴。當冬天到來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遠望山頂白雪皚皚如披金甲,近觀山下雪淞垂累於樹銀裝素裹。等到春來,山下雪融冰消淙淙汩汩,百鳥爭鳴啁啁啾啾,仰視山頂卻依舊是玉宇生輝的世界,此時鮮花與瑞雪相映,天然造化成了一幅立體的風景。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出沒其間,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雕,二類保護動物豹等20多種,鳥類30多種,藥材40餘種,其中首推烏頭,品質優良,儲量頗豐,觀中尼僧視為鎮觀之寶。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山老谷深,山山峰迂迴曲折,高低錯落,山勢挺拔雄偉、磅礴壯麗,峭崖險峻無比、奇秀越空。岩洞,懸於陡壁、建有寺觀。山峰、丘陵與溝谷形成一個閉合的山嶽風景地帶。登上天台山主峰,趙杲觀主景區的全部景觀可盡收眼底。

歷史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趙杲觀

趙杲老子同為中國道家鼻祖之一,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隱士和道家叢林制度的創始人。相傳公元前475年,在春秋戰國間,趙襄子為了向北擴張領土,將他的姐夫、當時占領代地的頭領騙到今天代縣的夏屋山殺害。趙襄子的姐姐聽到自己的丈夫被害,也就摘下頭上的笄子自殺了,代國的丞相趙杲一看國破家亡,便帶領一些大臣和其她姬妾逃了出來,到天台山隱居,修道成仙,後人就將趙杲隱居的地方稱為趙杲觀。亦被人稱為天台寺,位於代縣縣城西南23公里天台山溝掌里。明代萬曆年間曾予重修。自建以後,香火日漸興隆善男信女不斷,幾百年中為“觀”不“關”廣開山門,漸漸的容納儒釋道於一體。既為觀又為寺,而觀所尊奉的是道教之“仙”,寺所尊奉的是釋教之“佛”,至於廟一般所尊奉的則是“神”了素稱“天台十八洞”,“三晉第一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關“趙杲”之謎,至少是在明代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以前,人們還都一直沒有破解開它。目前仍然完好保留在北天台山趙杲觀中的明萬曆十一年《重修仙觀碑記》里,記載說:“代郡之觀多矣。城外有三清之觀焉,東有鳳凰之觀焉,南有趙杲之觀焉。彼趙杲者,不知何向之臣。考之經傳,詢之碑文,無所取證。”這裡寫得明明白白,直到400多年前,人們並不清楚“趙杲”為何許人。文獻碑石無所證,但來自民間的各種推理和揣測還是有的。就在明萬曆十一年這塊《理修仙觀碑記》之中,撰碑文者一方面說對“趙杲”其人無所稽考,同時則又記述當時當地之人,已有推測“趙杲”為“漢世之賢相”的說法。除了趙杲,據傳說,與趙杲同到北天台山的,還有一個叫“曾孩”的仙女。

趙杲觀能以其博大容納三教於一體,尤其在北洞殿中同塑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三像,而且歷經或尊彼或滅此推崇不一許多年代,直到“文革”前還能夠完整的保存焉,確象從北魏太武皇帝手裡,在佛教史上所發生的著名的“三武之禍”,也沒有波及到這裡,而每一次大規模的禁佛,都意味著寺院及其佛像的大規模破壞。僅說,趙杲觀所創建的北魏太延期間,佛被道斥己很明顯,可是在觀中還能塑以佛像。是既不揚道也不貶佛,首法跟佛法一起弘揚的結果。

觀內景點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趙杲觀
趙杲觀作為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素有雁門懸空寺的雅稱,其懸的程度要在懸空寺之上。它不但懸得壯觀,而且還險得動魄,有的如冉冉升天之形,有的如白蛇徐徐入洞之狀,任人浮想聯翩稱妙道絕,古人選此地築觀造廟,真可謂慧眼獨出匠心別具。

寺廟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洞內容以道教為主,南洞內容以佛教為主。在這裡,三教互補並行不悖,各自弘法其真各自張揚其道,正如《重修仙觀碑記》所言:“鴻儒游此地而談經,則誠正治平之道行焉;釋子游此地而焚修,則慈悲禪定之理得焉;道士游此地而悟真,則修養飛升之術明焉。”南有大佛殿、古南洞、廠室三楹,是佛教僧侶居住處。北部是觀音閣,內有天然石洞,外建五層樓閣,依崖開鑿卯洞,梁架結構與崖石交接構成,構造精巧。閣內,有鐵索,可攀索而上。閣東是九仙女洞,再往東南是3層樓閣,亦可以履鐵索而上,名為“仙閣梯雲”。趙杲觀建築特點為洞窟懸空結構,可與北嶽恆山互為補壁。“天台十八洞,洞洞皆勝境”,尤其是位於滴水洞上方40米處半山腰的羅漢洞,堪為深山洞窟一絕。

北洞中區建大殿三間,另有垛殿、配殿及違馱閣等建築。殿東有“朝園洞”,園門正對的山壁間有長三角石縫,石縫內為天然石洞,石洞之外,建有五層樓閣。樓閣梁架均架於崖壁間,木石交接,構建奇巧。入洞攀鐵索,可登上樓閣。朝園洞之南的峰巒高處,建有三層樓閣。高閣凌空,絕壁下懸,壁間懸十數丈鐵索,可供攀緣而登樓,名為“仙閣登雲”。樓閣前建屋宇,後依石洞,樓檐與石洞相配,木石結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最上層石洞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道教二教主塑像,中層塑關帝像,遠望儼然仙宮勝境。閣樓前塑有趙杲泥像,泥像依崖作檐,頭頂距石崖僅寸余,故有“趙杲觀,離天二指半”的諺語。“朝園洞”的貼壁疊羅漢式五層塔樓建築,更是聞名遐邇。這座稀有古建築物的珍貴與令人驚嘆,在於它的選址及造型完全沒有落入俗套,雖然規模不大,然而景致堪稱獨到。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朝園洞”與“仙閣登雲”之間的東山壁間又有一洞,洞內建殿三間,塑仙女像九尊,稱其洞為“九女洞”。趙杲觀的另—部分在山南半壁間,亦為天然石窟,石窟內有“自在庵”,塑有觀音及羅漢像,並存有畫像石8塊,繪有觀音老母救八難的故事圖像。整個趙杲觀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將險峰陡壁增添上人工建築,鬼斧神工,匠心獨具,真可謂是仙宮佳境。正如古人所說,趙杲觀“臨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勝境,人間第一蓬萊也。”

山西旅遊景點

山西(Shanxi)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省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