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陀羅尼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石塔經幢古建築,又稱石塔,在河北省趙縣城內,原為開元寺建築,現僅存經幢。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建,全部用石料砌築,八角形七層,高18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石經幢。方形石基束腰部周圍刻有婦人啟門圖案,四角刻有金剛力士。石台基上是八角形束腰式須彌座,周圍雕刻伎樂、神佛、菩薩、蟠龍、蓮花等。

基本信息

趙州陀羅尼經幢趙州陀羅尼經幢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河北省

趙州陀羅尼經幢I-78

簡介

趙州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交叉口,原是開元寺遺物,寺已毀,唯存經幢。該經幢建於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由禮寶副史、知趙州王德成等督辦,趙州人何興、李玉等人建造。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文而得名。

幢高18米,分七級,造型雄偉俊秀,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石刻經幢。1961年3月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幢建在一個高1.5米的方形石基上,石基束腰部分刻有“婦女掩門”圖案;四角托塔刻金剛力士,形象健壯膘悍。墓基上是八角形束腰式須彌座,雕刻著佛教的八寶:輪、螺、傘、蓋、花、罐、魚、腸法器,以及伎樂、神佛、菩窿、蟋龍等。須彌座之上,為一自然山石,其上托著經幢的六層柱體,每層之間均有華蓋相隔。經幢主體呈八角形,一至三層刻陀羅尼經文,行筆遒勁,瀟灑流利而又工整嚴謹,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其餘各層刻滿了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獅象等動物、亭台、花卉圖案等。幢頂以銅質火焰寶珠為塔剎。經幢整體輪廓莊嚴秀逸,形如寶塔,故民間俗稱“石塔”。此經幢是我國古建築造型和雕刻藝術相結合的傑作,展現了宋代造型藝術的輝煌成就。

建築

.趙州陀羅尼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是在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由趙州人王德成建造的,陀羅尼經幢全部用石料雕琢而成,共七級,平面呈八角形,高約18米,是中國現存石經幢中時代最早的一座,也是最高的一座。

經幢的方形台基上刻有“婦女掩門”、各種伎樂、神佛、菩薩、蟋龍、蓮花等圖案和花紋,線條圓潤、飄逸,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當時高超的雕刻藝術。經幢上刻有陀羅尼經文,經文中間飾滿了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等圖案。幢頂的寶剎是銅質的火焰寶珠,造型清秀素雅,衣紋華麗,是宋代造型藝術的佳作。

經幢一般都是用石雕刻而成,是鐫刻佛經的建築物,這種形式的建築物創始於唐初,以後日趨華麗,造型繁複,雕刻考究。趙州陀羅尼經幢無論從造型上還是紋飾上都可列為經幢建築之首。

華夏第一經幢

華夏第一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

有關史料記載,該經幢是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建造的,高16.44米,是全國最高大、最完美的一座石經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麗多姿,極具藝術韻味,被譽為“華夏第一經幢”,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幢,梵語叫“馱縛若”,意譯為幢。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中國古代做儀仗用的以羽毛為飾的一種旗幟。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徒在長筒圓形綢傘上寫經叫經幢,為了長久保存,又將經刻在石柱上叫石幢,後來亦稱為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

我國石柱刻經始於六朝,而石柱刻陀羅尼經則始於唐初。當時佛教密宗盛行,眾信徒認為咒語——陀羅尼包含深奧的經義,倘若有人書寫或反覆誦念即會解脫他的罪孽,得到極樂。為使陀羅尼經永存,善男信女們便將它刻於上有頂下有座的八稜錐形石柱上,這就是當初較為簡單的經幢。宋代以後,經幢造型逐漸複雜,日趨華麗考究,逐漸發展演變成集建築雕刻藝術、佛教內容於一體的完美石雕建築,趙州陀羅尼經幢就是這樣一個突出典型。

趙州陀羅尼經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幾部分組成,為八棱多層形式,共七級。最下面是一層邊長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蓮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剛力士和“婦人掩門”雕像,姿態生動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須彌座,分為兩層,第一層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蓮菩薩,第二層束腰部雕刻形似廟宇殿堂的房屋,還有仙山、寶塔、長廊、佛像等。第二層須彌座上面刻盤龍,上面峭立八座須彌山峰,峰巒中雕有廟宇、寶塔、人物、禽獸等。

說起“婦人掩門”雕像,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古時候趙州城裡有一薛家燒餅鋪,這鋪子就在經幢附近。這薛家燒餅本是祖傳,做工精細,香酥可口。有一段時間,薛家燒餅鋪出了怪事:每天早上開張時,總發現少了一些燒餅。

是誰偷吃了燒餅?薛掌柜心裡很是納悶。這天夜裡,薛掌柜關了店鋪門,沒有睡覺,躲在暗處想要看個究竟。三更時分,忽聽“咕咚”一聲,店鋪門開了,淡淡的月光下一個年輕的婦人,風擺楊柳似的走了進來。那婦人進來以後,輕輕打開箱子,拿起一個燒餅大口大口吃起來,吃飽後還覺得不滿足,又拿了幾個才離開。薛掌柜暗暗跟在婦人身後,見那婦人徑直奔向經幢,眨眼就不見了。薛掌柜看看四周哪兒也沒有婦人的影子,覺得十分奇怪,只好回到燒餅鋪子。第二天,薛掌柜又到這座塔下,仔細一看,恍然大悟。原來,這經塔的石座上有一浮雕,雕著一扇半掩的門,門裡露出半個婦人的身子,長相和昨夜偷吃燒餅的婦人一模一樣。薛掌柜越看越生氣,回到鋪里取來砍柴斧頭,對準婦人的兩隻腳砸去,斧起斧落,幾下子就砸下了婦人的雙腳,從這以後,“婦人掩門”雕像沒了腳,薛家燒餅再也沒有丟失過。

經塔的須彌山之上,為主體幢身,分為六節,均為八棱形。第一節正面篆刻“奉為大地水陸蒼生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十八個大字,其它七面和二、三節幢身上刻楷書經文,行筆遒勁,結構嚴整,是一部優秀的書法作品。四、五節幢身上滿刻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等。第六節幢身上面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銅製火焰寶珠塔剎,直指碧空。幢身各節之間均置有八棱形華蓋或幢檐,層層相托,形制則各有特色,雕有纓絡垂幔、神獸和佛教故事等,為經幢石雕藝術最精華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