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尚武

趙尚武

趙尚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的優秀文藝工作者,革命烈士。1920年1月出生在哈爾濱,是趙尚志最小的弟弟。

1中共天津市河東區委副書記、區長

1987.01—1992.06,任天津市外經貿委、市外辦機關黨委幹部,外貿處主任科員。
1992.06—1993.12,任天津市外經貿委外貿處副處長。
1993.12—1995.02,任天津市外經貿委計畫處副處長。
1995.02—1996.03,任天津市外經貿委計畫處處長。
1996.03—1998.03,任天津市紡織品進出口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1998.03—1999.12,任天津市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1995.09—1998.07在天津市委黨校哲學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1999.12—2002.02,任天津市外經貿委副主任。
2002.02—2004.07,任天津市外經貿委副主任、市委外經貿工委委員。
2004.07—2006.06,任天津市商務委副主任、市委商務工委委員(2005.08—2006.05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
2006.06—至今任天津市河東區委副書記、區長。

2烈士

趙尚武到了上學的年齡,便和其他兄弟姊妹一起一同上學。他天資聰穎,各門學科都優秀,而是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他有一副好嗓子,歌唱得好,在班級和學校舉行的聯歡上,他的演唱都會博得同學們的喝彩。他會識譜,懂樂理,特別是能吹一口漂亮的口琴。用舌頭打出節奏明快的拍子,趙尚武還擅常用鉛筆做畫,在學校舉行的畫展中,經常展出他的作品。
趙尚武性格直爽、堅強,從不說謊,並且叮囑同學不說謊。他受三哥趙尚志的影響很大,特別富有社會責任感,有強烈的愛國之心。
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日寇開始全面侵犯中國,致使中華民族處於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有著強烈報國壯志的趙尚武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了。當時,他正在北平嵩雲中學讀書。一次,他從學校參加了一個集會回到家裡,書包還沒等放下,就抑制不住滿腔悲憤,大聲的唱起《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成……”
他一遍又一遍地唱,越唱越高,越唱越高,唱得滿頭大汗,臉憋得通紅,淚流滿面,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放聲大哭起來。他向父母表示:國難當頭,要從軍與日寇戰鬥。當時,他是父母身邊唯一的兒子。父母已經年邁,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但深明大義的父母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支持他參軍。這樣,趙尚武便在天津含淚告別父母,毅然走上了抗日戰線。
他懷著萬分焦迫的心情,日夜兼程地趕到山西太原,見到八路軍總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陳述自己的生活經歷、報國志向和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強烈願意。彭雪楓打心眼裡喜歡這個相貌英俊、胸有大志且才華出眾的抗聯英雄的弟弟。恰好這時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從延安來到這裡宣傳抗日救國,他便把趙尚武熱情地推薦給丁玲。於是,年僅17歲的趙尚武便成為西戰團光榮的一員,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走上了革命道路。
西北戰地服務團,是經黨中央批准,為適應全面抗戰的需要,由著名作家、詩人、畫家、戲劇家等文藝界知名人士為骨幹,以大、中學校的青年學生和部分長征過來的老紅軍為主體在延安組成的一個正規的職業文藝團體。其主要任務是遵照黨的抗日救國方針,用革命的正義宣傳,從文化上打擊日本帝國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從而動員起最廣大人民民眾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來,堅持團結,爭取抗日戰爭的早日勝利。該團成立不久便奔赴晉綏抗日前線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不久,該團又劃歸八路軍總部領導,在太行山一帶活動。
文化事業是黨的抗日民族解放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兇惡的日本侵略者及其漢奸走狗用罪惡的子彈、刺刀在戰場上向我猖狂進攻的同時,在文化領域裡,這種進攻同樣是空前激烈和殘酷的。而且敵人的宣傳有其明確的反動理論和指導思想,頗能迷惑人心。正如朱德總司令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敵人的文藝理論是:‘文藝的目的是建設東亞新秩序’”。敵人的特務機關通過新民會、宣扶班,統制了新聞雜誌書刊,組織了各種欺騙宣傳團體,出版了大批的報紙、雜誌、小冊子、傳單等來宣傳“建設東亞新秩序”、“日滿支提攜”和反共,以實行各種挑拔離間的宣傳。而且,敵人在宣傳中,為了達到其所謂的效果,重視運用藝術的表現形式,用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比如,敵人經常播放“日滿支提攜”的音樂,企圖通過“東洋音樂”來給中國人洗腦,灌輸“日滿支一體”的思想。他們還借用中國人婦孺皆知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來畫“日本救中國”的大幅宣傳畫,欺騙毒害、麻痹中國人。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抗日軍民不僅要在戰場上進行堅決的鬥爭,在文化戰線上也要對其進行強有力的打擊。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深刻地指出:“我們的革命依靠兩支軍隊,一支是朱司令的,一支是魯司令的!”而西北戰地服務團就是“魯司令”指揮的文化勁旅。
置身於這樣一個使命重大且又朝氣蓬勃、人才濟濟的革命集體中,趙尚武感到無限欣慰。他深刻的認識到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在領導支持和戰友們的幫助下,天資聰穎的趙尚武進步很快,並逐步展露出藝術才華。
1938年春節,西戰團全體成員與八路軍總部首長們聯歡,共度春節。趙尚武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高歌一曲。當朱總司令得知他是“抗聯將領趙尚志的親弟弟”時,便緊緊握住趙尚武的手,親切地說:“好哇,將來打回老家去嘍!”
1938年3月,西戰團奉命到國民黨在西北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西安,開展以統一戰線為主旨的抗日救國宣傳工作。這裡不比鄉下唱野台子戲。為了爭取演出成功,獲得最佳效果,趙尚武和戰友們一起通宵達旦的趕排了思想性強、藝術水準高的劇目。在反映抗日鬥爭和東北抗聯生活的話劇《突擊》、京劇《白山黑水》以及其它一些歌舞節目中,他都成功的飾演了角色。西戰團精彩的演出,在整個西安引起強烈轟動,不僅愛國市民願意看,而且還征服了上流社會的各界人士。在西戰團抗日宣傳的感召和影響下,一批愛國青年毅然奔向延安參加了革命。
巧的是,四姐趙尚英已在西安。分別九年又相逢,姐弟倆驚喜萬分。在尚志鄉“趙尚志紀念室”中,陳列著姐弟倆的合影,二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姐弟倆同城進行抗日救亡演出,也傳為佳話。有九年藝齡的尚英姐姐在西安是“腕級”人物。趙尚武虛心地向姐姐學習,同時也介紹八路軍的戰鬥生活,這為趙尚英日後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三個月後,西戰團返回延安。1938年6月,在紀念建黨17周年晚會上,趙尚武和西戰團戰友們一起向黨中央、毛主席做了匯報演出。
1938年8月,趙尚武在革命聖地延安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8年10月,西戰團開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9年初,到達晉察冀領導機關所在地——阜平。阜平,原來是一個小山城,自從一年多以前晉察冀領導機關遷到這裡,給窮鄉僻壤的地方帶來了繁榮,這裡成為晉察冀邊區的政治文化中心。西戰團文藝戰士的到來,給枯燥的戰爭生活曾添了生機和活力。
在革命大熔爐的錘鍊下,趙尚武逐步成熟起來,並成為重要骨幹力量。
趙尚武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多才多藝,是知名的活報劇演員,又是一名出色的男高音歌唱演員,他還是作詞譜曲的能手。在文藝理論研究方面也有相當高的造詣。1942年,他和團內部分同志調到晉察冀軍區組成抗敵劇社。抗敵劇社是解放以後北京軍區政治部的戰友歌舞團的前身,是聶榮臻司令員支持下組建的。從他成立的第一天起,聶榮臻就從思想上、工作上到生活等各個方面關懷抗敵劇社。趙尚志擔任劇社音樂隊副隊長,迎來了他又一個創作高峰期。他精心撰寫的《識簡譜理論初步》,由軍區政治部出版發行。劇社出刊的《連隊歌聲》和《抗敵歌聲》,幾乎期期都有他的詞曲。
趙尚武勇敢頑強,不畏槍林彈雨,和戰友們一起奮不顧身的進行宣傳。在反掃蕩“堅壁清野”的鬥爭中,在敵人的炮樓底下,在村頭臨時搭起的土台子上,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不知疲倦大膽無畏的進行著抗日宣傳。
1942年12月2日,劇社轉移至阜平縣胭脂河畔坡山村,趙尚武為救護戰友的孩子被追擊的日寇擊中頭部而壯烈犧牲,獻出他年僅22歲的寶貴生命。
一代極富發展潛力的文藝雄才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藝術之花還沒有全部綻放,而罪惡的敵人就奪去了他的生命。不然的話,我們黨藝術天宇中會多一顆更加燦爛奪目的巨星。
儘管這樣,趙尚武憑籍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奠定了自己的崇高的地位。他的名字已同著名文藝戰士排列在了一起。在記述我省一位曾同趙尚武戰鬥在一起的西戰團成員的事跡《西戰團精神激勵她默默奉獻》一文中,記者這樣寫到:“同時,丁玲、凌子風、周巍峙、邵子南、端木蕻良、蕭軍、蕭紅、田間、趙尚武等許多領導和戰友們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情操”,“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984年,由生前戰友集資在阜平縣烈士陵園內為趙尚武立碑誌銘。修碑事務由趙尚武當年救的孩子“劉思尚”負責。當年的西戰團團員、80年代的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周巍峙親臨為紀念碑揭幕。他在講話中對烈士的生平事跡給以了高度評價。
在阜平烈士陵園中,靜臥著烈士紀念碑。碑的正面是:趙尚武烈士紀念碑。原西北戰地服務團、原抗敵劇社敬立。落款時間是一九八四年七月。碑的背面是碑文:
趙尚武同志,系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遼寧朝陽縣人,為東北抗聯著名領導人趙尚志之弟。1937年10月在陝西參加西北戰地服務團,從事革命音樂工作。1942年調至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任音樂隊副隊長,創作有“我們這一代”、“這裡永遠有自由”等歌曲及少兒歌劇“八路軍和孩子”,深受民眾歡迎。
趙尚武同志政治立場堅定,作風艱苦樸素,對同志滿腔懷忱,1943年12月3日,在一次反日寇掃蕩鬥爭中,他不顧個人安危,背起戰友的一個嬰兒突圍時,不幸中彈,英勇犧牲於阜平胭脂河南黑嶺叢外,時年24歲。他的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和高尚品德,為我們永遠頌揚。
趙尚武同志永垂不朽。
趙尚武的英靈如果有知的話,他一定會在九泉之下含笑的。
趙尚武留下一個女兒,叫徐虹。曾任中國醫療器械總公司副總經理、黨委書記。她以父親為榜樣,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丈夫徐漳河長期在國家計畫部門工作,曾任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工作同樣是十分出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