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后

趙威后

趙威后(約前300年左右─前265年),趙惠文王的王后,趙孝成王的母后,又稱孝威太后,姓名不詳。惠文王去世後,她一度臨朝聽政,而年紀才三十出頭。史書對她執政時期的作為有兩段非常生動的記載,一是“觸龍言說趙太后”、二是“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她執政一年後去世,兒子孝成王才開始親政。因孝成王年少,所以由趙威后執政。趙威后重視民生,因其體恤百姓而威信大增。她雖然年事已高,但對國家政治的清明有著最樸素的理解,她僅僅從國家對個別人才的褒貶任用上就指出眾多治國為人之道。對於當代的中國人來說,趙威后是相當有名的。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趙孝成王元年(前265),趙惠文王去世,其子繼位,為趙孝成王。因其年幼,便由其母趙威后執政,人們稱之為趙太后。國中課本上選自《戰國策》的《觸龍說趙太后》讓我們見識到了老臣觸龍的沉穩和機智,同時也容易讓人誤認為趙太后是一個有些蠻不講理的人,其實趙太后的智慧與觸龍不相上下。有一次,趙太后召見齊使,先問人民、後問賦稅、再問君王,齊使不悅,趙太后則以“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回應齊使的不滿。齊使立刻啞口無言。趙太后的話中體現著孟子“民重君輕”的思想。她英明能幹,見解非凡,在短暫的三年執政期間為趙國獲取了很多利益,使虎視眈眈的秦國不敢妄動。

簡介

趙威后趙威后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處理,趙威后是一個很能幹的婦女。

趙威后是戰國時期趙國趙惠文王的妻子。趙惠文王死後,由其子孝成王繼位。因孝成王年少,所以由趙威后執政。

趙威后重視民生,因其體恤百姓而威信大增。但當時趙國雖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支撐門面,但國力大不如前。

趙威后剛剛執政,秦國就發兵進攻趙國。趙國沒有實力同強大的秦國對抗,只好向關係較為密切的齊國求救。

齊國要趙威后的兒子長安君做人質才肯發兵。趙威后溺愛其子,不肯這樣做,多位大臣力諫均無果。左師觸龍最後說服了趙威后,將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齊國發兵救趙。《戰國策.趙策》記載有《觸龍說趙太后》。

具體事件

齊建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后,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后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後尊吧?”趙威后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舍本問末的道理?”

【原文】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其人

體現趙威后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趙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權,秦急攻趙。趙求救於齊。齊欲以太后所愛少子長安君為質,太后不肯,他進諫說“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太后為其所動。即譴長安君到齊為質。

年齡與其子女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五年(前321年)娶韓女,十六年夢見孟姚,娶並廢韓女,是為趙惠后即趙惠文王生母。可知惠文王出生在前309年左右。趙惠文王十年娶齊愍王女兒(據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是為威後。當時公主及貴族兒女出嫁都在16歲左右,可知威後出生於前305年左右,其長子孝成王生於前288年左右。

趙威后一共生過多少兒女不能確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過三子二女:趙孝成王、長公主、燕後、廬陵君、長安君。孝成王生於前288年,死於前245年;長公主生於前287年,夭折於前286年;燕後生於前284年左右,死年不詳;廬陵君生於前282年左右,長安君生於前280年左右,其去世的時間不詳。

執政前後

趙威后趙威后

前286年,齊宣王依靠著趙國滅了宋國。燕昭王呼籲各國共同打擊齊國。齊孟嘗君受排擠,到魏國組織反齊同盟,秦昭王也投機參與,而趙國成了盟主。維持了十餘年親密關係的趙齊破裂。

趙威后的心情始終不能舒展。前286年剛出生不久的公主。兩年後,父親又死在與丈夫有關的勢力之手。直到前279年田單破火牛陣後,趙國和重建的齊國恢復了正常的邦交。

之後,趙國在文有趙豹、平原君、藺相如,武有趙奢、廉頗、許歷的情況下,保持著一種從武靈王那裡得來的強勢的慣性,與秦國相持數十年而秦國沒有得到便宜。

前270年,趙國派公子郚作人質,願意用焦、黎、牛狐三地換回被秦國攻占的藺、離石和祁。然而秦國交付三地後,趙國卻拒絕交出牛狐等地,秦昭王大怒,派中更胡傷攻打趙國閼與。趙奢和許歷率軍大破秦軍。

前269年齊相安平君田單到訪趙國,這也可能是威後推動的一場友好活動。一年後,威後的另一個女兒成年了,即滿了16歲,選擇燕王孫的今王喜,稱為燕後。

趙國加強了與齊、燕兩國關係,又打敗秦國,無事。

前272年,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得到秦昭王的賞識,前266年任秦相國。范雎與魏相魏齊有深仇大恨,秦昭王聲稱要報答范雎對穩定秦國政局所做出的貢獻,發誓要為范雎報仇。魏安厘王無力魏齊,魏齊逃往趙國,藏匿於平原君,為趙國埋下了一場災難。 這年,在位長達三十三年的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即位,趙威后開始了她坎坷而又短暫的執政生涯。

秦國找藉口將平原君誆騙到秦國軟禁起來,再寫信威脅孝成王,同時出兵攻打趙國,攻陷三座城池。孝成王恐慌。當時,燕武成王任用榮蚠對趙國不友好,趙國盟友只剩下齊國了。

趙威后趙威后

齊襄王此時已經病入膏荒,國事絕於君王后,君王后對於秦國和其他各國的事務都很謹慎,不想過多參與。所以,齊國向趙國要求威後的幼子長安君入質才可發兵。沒想到一向英明的趙威后遇到自己家中的事卻變得不那么開明了,她十分疼愛尚未成年的長安君,不論哪個大臣前去勸說都不答應,並擺出一副“蠻不講理”的架勢。

齊國接受了人質後就如約出兵援助趙國,主將正是相國安平君田單,趙國的聲勢開始高漲起來。後,魏齊在魏國被迫自殺。趙國立刻索取人頭,恭送秦國。昭王撤軍,釋放平原君。

秦國過去,威後母又鄰國威脅。燕國榮蚠率軍南下侵奪趙地冀中地區。趙威后主張用土地換取田單入趙為臣,來領兵攻打燕國,引起了以趙奢為首的宗室大臣的強烈反對,結果任用了田單,雖然打敗了燕軍,但是只得到了一些小城和貧地;而得益最多的是齊國。

威後此時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她早在攝政前就已經身體虛弱,不能自己走路,出行都要依靠人扶和車輛,吃飯也吃得很少,只能進一些稀粥。

前264年,趙孝成王二年,趙威后終於病逝,享年四十一歲。

四五年之後,趙國長平大敗。三十六年後,秦軍攻破邯鄲。

四十二年後,秦國滅亡了代王嘉的殘餘,作為戰國七雄的趙國消失了。

威後死後,趙國僅傳了三代四王。

治國思想

趙威后趙威后

如,趙威后答齊王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的奴性太強,聽了不很高興,說“今不問王而問歲與民,豈不先賤而後尊貴乎?”他的意思是王為貴,歲與民皆下賤,應先問候“王亦無恙耶?”才合禮儀。威後立即回答:“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難道“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她特彆強調“民為本,君屬末”,不可本末倒置! 看來,趙威后的思想實在是太先進了!

直至今天,“以民為本”,尚在宣傳、提倡之中,說明真正實行起來是多么之難。那么,已被倒置了幾千年的“本末”,能不能重新再倒置過來呢?這的確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無歲則無民,無民則無君,輕視人民就是捨棄根本——這就是趙威后的治國思想。

由此觀之,歲比民重,君比民輕,治國就要有“以民為本”的思想。

為什麼“無歲”就會“無民”呢?倘若一國一年收成不好,糧食就會缺乏,人民就會處在飢餓之中,處在死亡邊緣,那么一國有再多的民,有再多的珍藏,也會無所用處。最終民只會是野上餓莩,珍藏只會是他國之物,因此無歲則無民。

既然一國之“歲”如此重要,那些“歲”又從何而來呢?歲在於天時,在於地利,但更在於人和,人和則心聚,心聚則歲成。有天時有地利而無人和,發亦無成!可見人和的重要,民心團聚的重要。

水可載舟,亦可復舟,一國好比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而人民大眾則是運船推舟的浩浩汪洋。沒有汪洋,就沒有扁舟的存在,沒有汪洋的承載與推動,就沒有扁舟的順利前行。因此,無民則無君,治國須以民為本。

這一“民本”思想,不僅在古代有其深遠的影響,在當今國際社會,亦有其積極的意義。

人物影響

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一大主題,各國之間,不斷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國與國之間關係日益密切,猶如魚水之情,難捨難分。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最終目的又何在呢?我想其中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全球化的結果,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了造福全人類,為了惠及人民大眾。這就是民本思想的高度體現,這就是民本思想的意義所在。

趙惠文王死後,秦國趁趙國國喪,新君初立的時候,大舉進攻趙國。趙國兵弱,只得求救於齊。齊國則提出要以太后愛子長安君做為人質,方肯出兵。趙太后舐犢情深,不願長安君身赴險地,故而堅拒不從,雙方陷入僵局。危急時刻,左師觸龍(今本《戰國策》誤將“龍言”合為“讋”字)挺身而出,婉言相勸太后為長安君做長久打算,讓他為國立功以長保富貴。太后幡然醒悟,毅然派長安君出質於齊,齊國守約,援軍立出。

齊國派使者來見太后,面對齊國派來問候的使者,趙太后從容地問起了齊國的國情,歲收是豐盈,百姓是否安樂,齊王是否無恙?使者對趙太后“先賤而後尊貴”的問候次序表示不滿,趙太后反駁說如果反過來就是“舍本而問末者”,並且她對齊國的人事竟瞭若指掌,在這個外交場合中,趙太后是以一位賢明的執政者身份出現的。

趙國的賢者子義知道這件事,感慨的說:“國君之子,又是骨肉之親,還不能保住非靠功勞得來的地位,非為國效力獲得的俸祿,還守不住那些靠親緣獲得的財富,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人呢?”

古今中外,凡是治國“以民為本”的國家、朝代,都能較長久的存在,更好的發展,反之,國將不國,難以生存,難以發展。可見“民本”思想的重要,“民本”政策付諸實施的難能可貴,充分體現了趙威后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

古代十大叱吒政壇的女人

政壇,從來就是男人們馳騁天下的一種方式,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業與追求。因為,政壇的寂寞與冷酷,只有男人貌似強大的心才能承受,女人,似乎沒有那份實力。不過,事情總有例外。有這樣一群女兒,不愛紅裝愛武裝,她們在政壇上馳騁,令男人也大為失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