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華

趙世華

趙世華,男,醫學博士,安徽池州人,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畢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磁共振影像科主任。第十屆阜外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阜外醫院保健會診專家。 現任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委員會主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整合醫學心血管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美國心臟病學學院Fellow。 國外留學四年,通英、法和德三門外語。1998年36歲晉升為全國最年輕的放射學教授。主要從事心血管病影像學診斷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被譽為國內國際集“心血管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於一身的兩棲專家。更令人稱道地是,趙教授把基於臨床套用的基礎性研究和基於資料庫構成為核心的臨床研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領團隊建立了“基礎-影像-臨床”三結合科研模式。 近年來,獨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十餘項基金。作為第一完成人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中華醫學獎二等獎兩項;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一項。2013年獲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15年獲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ASCI)金獎。

基本信息

學術團體任職

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委員會主席

歐洲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ESC)

美國心臟病學學院專家會員(FACC)

整合醫學心血管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影像學組常務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磁共振專業委員會心胸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心臟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全國委員

中國心外科醫師學會介入治療學副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放射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循證與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北京市高級技術職稱評審

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常委

北京醫學會介入醫學分會副主委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放射醫學分會常委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放射學分會常委

中俄醫科大學聯盟心血管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海外高層次人才評審專家

北京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常委

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國家心臟內科專科醫師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部專家委員會終審評審

國家科技部支撐計畫醫學部專家委員會終審評審

科研成果

(第一負責人)

1.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

2.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60萬

3. 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40萬

4. 1999年-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三次)

5. 國家教委留學基金

6. 高校博士點科研基金(兩次)

7. 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聯合攻關項目

8. 北京市科委“首都臨床特色套用研究”專項(兩次)

科技成果獎(第一完成人)

1. 心血管介入治療

(項目名稱:難處理性心外異常分流介入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套用)

1.1 201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2 2013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1.3 2013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 心血管影像診斷

(項目名稱:非缺血性心肌病磁共振成像的關鍵技術與臨床套用)

2.1 2015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2 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3 2015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4 2015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3. 成果獎前十名(參加)

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


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第一發明人)心血管影像遠程會診系統

專業期刊編委、常委和副主編

1.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華放射學雜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誌,中國循環雜誌

2. 臨床放射學雜誌,實用放射學雜誌,磁共振成像,國際醫學放射學雜誌,中國CT和MRI雜誌,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中國醫學影像雜誌;放射學實踐(副主編),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副主編)。

3. Circulation Imaging中文版和JACC Imaging中文版副主編

4. Journal 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and Application.

教育背景與重要工作概述

趙世華教授1984年安徽醫科大學畢業後,師從我國著名影像學專家劉玉清院士,在醫學殿堂中國醫學科學院接受系統的研究生教育;畢業後在北京協和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完成全面且規範化的住院醫生培訓。九十年代早中期赴歐洲留學四年(法國和奧地利),學習時為國際上最前沿的心血管磁共振和介入技術。1998年36歲破格晉升為全國最年輕的放射學教授。

趙教授主要從事心血管病影像學診斷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從普通的X線胸片到CT和MRI,從心血管造影到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等全面發展,被譽為集“心血管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於一身的兩棲專家。長期以來不僅在我國心血管影像學(胸片、造影、CT和MRI)領域成績斐然,而且在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等介入治療中能力突出。擅長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等;二尖瓣球囊擴張術、肺動脈瓣球囊擴張術以及各種心外畸形介入治療等。

迄今為止,累計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0餘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4.7。2011年主編出版了《心血管病磁共振診斷學》,被譽為心血管影像學經典之作;2015年受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指派主持編寫了首部《心肌病磁共振成像臨床套用中國專家共識》。

近年來致力於心血管影像與臨床的結合和套用,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心血管磁共振領域,通過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引領著心血管磁共振在中國的發展、普及和推廣,正在無限接近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