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紀念園

趙一曼紀念園

趙一曼紀念園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黑龍江省哈爾濱下轄縣級市]長壽鄉一曼村,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紀念園於2008年4月開工建設,9月19日正式開園接待遊客,現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趙一曼紀念園趙一曼紀念園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寧,又名李一超,1905年出生於四川省宜賓縣,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回國後,在宜昌南昌上海等地從事地下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東北從事抗日鬥爭,曾任哈爾濱市總工會代理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治部主任。1935年七八月間,日偽軍對珠河游擊根據地進行“討伐”,抗聯第三軍軍長趙尚志率領第三軍主力離開珠河,去松花江下游湯原等地開闢新游擊區,趙一曼以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的身份兼任新二團政治部主任,留在珠河游擊根據地堅持鬥爭。在反“討伐”鬥爭中,趙一曼和團長王惠同率領新二團與敵軍進行數次血戰,11月15日在春秋嶺左撇子溝被敵人包圍。在戰鬥中王惠同被俘,後犧牲。趙一曼左臂負傷,在戰友的掩護下,轉移到了小北溝,藏在村民于山東的小倉子(窩棚)里養傷。11月22日,由於漢奸的出賣,偽警察中隊長張福興、日本指導官遠間重太郎帶30餘名偽警察將趙一曼藏住的小倉子包圍。戰鬥中,趙一曼左腿負重傷被俘。1948年,珠河縣民主政府將趙一曼被捕地,也是她開展抗日工作的主要活動地區——珠河縣鐵北區的候林鄉更名為一曼村。

1984年,縣民政局在趙一曼烈士被捕地復建了原狀,並設石碑一座。2007年黑龍江省發改委立項,在趙一曼被捕地建占地面積為60萬平方米的趙一曼紀念園,2008年9月竣工。2010年12月,尚志市趙一曼紀念園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構成

修復後的趙一曼被捕地修復後的趙一曼被捕地
趙一曼紀念園位於宜賓縣白花鎮趙一曼故居旁,占地20餘畝,總投資近1000萬。“紀念園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據宜賓縣文廣局負責人介紹,第一部分命名為“旗幟”,展出朱德董必武陳毅等偉人的題詞和趙一曼親屬的題詞;第二部分命名為“火炬”,主要以毛澤東陳毅等領導人的後代題詞為主;第三部分命名為“豐碑”,以著名魯獎詩人和白花詩人歌頌趙一曼精神的詩歌為主。

主要景觀景點

景點

趙一曼被捕地遺址趙一曼被捕地遺址
紀念園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園內有趙一曼塑像、國旗台、主題群雕、紀念碑刻、抗聯井、英烈牆、養傷窩棚、石砬子會議遺址、春秋嶺戰役遺址,以及野生樹莓園、野生杜鵑園、荷花池、漿果採摘園等景點。

景觀

園中主題群雕為標誌性景觀,由人物雕塑、春秋嶺主峰山石和浮雕組成,群雕再現趙一曼與團長王惠桐1935年11月14日在春秋嶺主峰與日偽軍激戰時的情景。紀念碑刻由民族魂、祖國萬歲、巾幗英雄等42塊石刻組成,豐富了紀念園的文化內涵,激發了人們對趙一曼烈士的無限緬懷。抗聯井,是抗聯將士當年在春秋嶺宿營和打游擊戰時飲用的水井,設計建造時考慮當時的歷史背景,還原了當年抗聯井轆轆、山石風貌。趙一曼養傷窩棚,按照當年的地形地貌和養傷窩棚的真實情形,進行了重新建設,再現趙一曼當年的養傷情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