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發揮

超常發揮

《超常發揮》,是西恩·貝洛克編著,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者:西恩·貝洛克 (作者), 吳奕俊 (譯者), 吳純佩 (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0日)
平裝: 25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8627786
條形碼: 9787508627786

內容簡介

《超常發揮》內容簡介:職場上,成功的人總是把失敗的經驗寫在筆記本上,然後重新出發;追求成果的人總在積極改變工作習慣,善用筆記本“捕獲”升級加薪的機會;注重自我投資的人不會讓時間和金錢白白溜走,學以致用只為成就夢想。
《超常發揮》告訴我們,職場達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別在於做工作筆記的方法!奧運會選手有以往成績可循,才能一再破紀錄;金牌銷售員妙用筆記本管理客戶關係,業績才能屢創新高;策劃經理靠筆記本記錄靈感,品牌影響力才能經久不衰……
作者獨創“金三角筆記法”——記事筆記本+航母筆記本+行程筆記本。他認為,工作筆記不同於學生時代的課堂筆記,課堂筆記是為了“記憶”,而工作筆記是為了“遺忘”,“爛筆頭”式面面俱到的筆記法不再適用,技巧與效率兼備的超級筆記法才是職場達人的必殺技。
你上谷歌搜尋,只能找到別人的經驗,唯有自己的筆記本,才是專屬於你的資歷累積。千萬不要小看工作筆記,不論成功或失敗,全部記下來,你會有意想不到的人生禮物!

編輯推薦

《超常發揮》編輯推薦:是不是一到關鍵時刻,你就“掉鏈子”?心理學告訴你重壓之下超水平發揮的秘訣!12帖減壓處方,專門應對臨場緊張心理,考場、賽場、職場,處處表現最棒的自己!
凡是遭遇過以下狀況者,都要讀讀這本書:平時講話條理清晰,一上台就語無倫次,複習得滾瓜爛熟的知識,進了考場就全忘了,日常訓練得心應手,正式比賽卻狀況頻出,策劃案準備得無懈可擊,提案時卻大失水準,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一再錯失人生良機。

媒體推薦

關於我們為什麼會在關鍵時刻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本書給出了可讀性很強的解釋。有了這些極具價值的建議,我們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了。
——《華爾街日報》
如果你想知道在巨大的壓力下如何保持冷靜並出色發揮,你應該讀讀這本書。貝洛克就此為我們提供了明智的建議,例如在壓力下練習、暫停一下想清楚再去做,以及專注於目標。
——《時代》雜誌
太令人著迷了!無論你想提高考試成績,還是想提高銷售業績,貝洛克都可以幫助你。她為我們提供了重大壓力下減少焦慮、出色發揮的技巧工具箱。
——丹尼爾·平克,心理學家、暢銷書作者

作者簡介

西恩·貝洛克,認知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1997年,獲得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認知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得密西根州立大學運動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雙博士學位。憑藉在運動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她在2005年獲得美國運動心理學協會頒發的“國際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目錄

引言 IX
第一章 重壓之下,誰會表現出色,誰會發揮失常? 1
專業人士也會犯低級錯誤 5
壓力下的思維短路隨處可見 11
獎金真的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嗎? 13
評估一下工作記憶的水平 17
遇到難題時冷靜思考後再行動 21
模擬壓力練習有助於防止思維短路 23
第二章 勤奮的練習帶來成功 27
探索大腦活動的秘密 29
是天賦還是後天訓練造就了體育明星? 35
體育訓練是獲得獎牌的關鍵因素 39
出生日期與出生地會影響孩子今後的表現 41
過於在意自己的表現更容易發生思維短路 46
“勤能補拙”有時未必奏效 50
第三章 成功人士並不都是學業成績優秀的人 51
跳出思維定勢,尋找最簡單的方法 54
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比大人更快 61
工作記憶多少為好? 64
我們的智商有多少來自遺傳基因? 66
工作記憶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改善 69
玩電子遊戲玩出專注力 72
靈活運用工作記憶會更容易成功 73
第四章 關於性別差異的負面成見 75
高級人才中,女性數量為何比男性少? 79
大學入學考試無法全面評估學生的能力 83
不容小覷的成見威脅 88
男性的空間感比女性更強嗎? 90
女性也可以成為優秀的科學家 92
男女平等是考量因素之一 94
名字中的奧秘:女性化程度 95
男性的煩惱與優勢 98
高壓環境下被放大的成見效應 99
第五章 考試考砸的原因—壓力與焦慮 101
數學焦慮症:可怕的數學考試 105
不同的算式,引發的焦慮不同 110
壓力的影響是有慣性的 115
壓力之下,你會手心出汗嗎? 116
考試的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 122
第六章 考試,不再有壓力 129
緩解壓力 133
用自我肯定對抗負面成見 135
釋放出你的負面情緒與憂慮 138
冥想的力量 141
從多個角度評價自己 144
眼見為實的示範效應 146
克服思維短路的12條黃金法則 150
第七章 體育明星為何與冠軍失之交臂? 155
體育界令人扼腕嘆息的重大失誤 158
體育比賽何以在關鍵時刻發生大逆轉? 163
放手去做,成就完美表現 166
當支持變成壓力,思維短路就發生了 168
想得太多,反而搞砸了 171
協調性動作的自由度 172
何時應該有意識地注意細節? 173
誰最容易被壓力打敗? 177
徹底擺脫推桿麻痹症 181
無法迴避的壓力 183
第八章 與比賽失誤說再見 185
熟能生巧 190
不要猶豫,放手去做 194
將注意力從自身表現上移開 198
專注於目標或結果 200
高手不適宜做教練 202
拋棄消極的念頭,重新出發 203
違禁藥物該不該用? 206
進入並保持比賽狀態的8個妙招 208
第九章 釋放工作壓力,其實很簡單 211
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14
模仿帶來好運氣 217
想想說什麼,而不是不說什麼 219
公開發言的壓力與應對技巧 221
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 226
都是情緒失控惹的禍 228

文摘

序言

我從小就對奧運會運動員、樂池裡的音樂家,甚至參加法學院入學考試的我的朋友阿比的優異表現十分好奇,想一探箇中奧秘。當事情到了關鍵時刻,人們是如何應對的?為什麼有些人在事關重大且眾人關注的情況下可以做得很好,有些人卻因為壓力過大而很難如意?我們知道有時候一瞬間的表現,比如一場比賽、一次考試或者一次簡報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阿比是我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同學,我們大一時同住一間宿舍,那時起就認識了。雖然阿比和我有很多共同愛好,比如我們都喜歡大海,都喜歡感恩之死樂隊,都愛看俗氣的煽情電影,但是在學習方面,我們卻有太多的不同之處。上學期間,我一直都在圖書館為期中和期末考試埋頭備考、寫論文、複習上課時記的筆記。阿比可不這樣,別誤解我的話,阿比在學校表現很好,但是她花在海邊的時間比在圖書館的時間要多很多,而且她上課更喜歡做白日夢,而不是聽教授講課。阿比最讓我嘖嘖稱奇的是,她具有在緊要關頭仍然表現優異的能力。阿比大部分英語作業都是在最後期限的那一天凌晨4點寫的,而且成績絕對都得A,而那些在圖書館通宵達旦為了期末考試複習的人似乎只能望其項背。
大學畢業後,阿比決定去法學院深造,所以她參加了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並拿到了幾乎完美的分數。阿比為最後的大考所做的準備分幾個步驟。她買了一本備考指南,花時間研究了裡面所有選擇題的答題技巧,然後一遍又一遍地做練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阿比在正式考試中的成績位居前列,但是她練習時的分數和實際考試分數卻又相差甚遠。阿比在關鍵時刻能超常發揮,她優異的表現讓她顯得與眾不同。可以說正因為那天4個小時的考試中的優異表現,阿比被美國最好的法學院錄取,第一年年底就有一家頂級的律師事務所打算聘請她,最後阿比在畢業時得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如果阿比在法學院入學考試中表現平平,她是永遠不可能得到這份工作的。4個小時,一天時間的1/6,就這樣永遠地改變了阿比的人生。
心理學家往往因為喜歡做“自我研究”而飽受詬病,即心理學家往往嘗試去研究他們自己,而不是去研究別人。我得承認我也這樣。從孩童時代到成年,我在體育方面一直都表現得很好,但是在一些特定場合,我總是怎么努力都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觀眾席上坐滿大學招生負責人的時候,我踢了這輩子最差的一場球,我在SAT①考試中永遠都拿不到和考前做練習時一樣好的分數。阿比也會面對類似的關鍵時刻,但是她並沒有因為壓力而狼狽不堪,反而表現得更加出色。
我在大學期間一直沉迷於找出人們在關鍵時刻無法發揮出最高水平的原因。我當時的專業是認知科學,同時我也掌握了大量有關大腦如何影響學習和表現方面的知識。但是我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洞悉其中的全部奧秘。
我對研究人如何掌握諸如語言和數學這種技能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很少有人研究SAT或ACT②這類重要考試給人帶來的壓力如何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也許因為我在大學時把時間基本上都花在了長曲棍球上和教室里,所以我對我的學習能力與不錯的體育表現之間的關聯也很好奇。期末考試前的緊張感和我在長曲棍球決賽中感受到的壓力之間有關聯嗎?如果你是那種在大考面前會掉鏈子的人,那么是不是意味著你也可能在體育比賽中錯失得分良機呢?
從我上大學,走進比賽場地,第一次彈奏樂器,看著阿比在每一次考試中所向披靡時,這個問題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然而直到我考入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生院,我才有機會尋找答案。在這裡我有機會與教授們對體育科學、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做一些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大家都覺得我從聖迭戈陽光明媚的海灘搬到寒冷的密西根太不可思議了,但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學接受的教育是很難得的,我因此了解了大腦在各種情況下如何讓人獲得成功的秘密。不管我研究的是飛行員駕駛飛機時的複雜決策過程,還是學生的大腦各個部分如何協作以解決數學問題,我對人類表現的疑問自始至終只有一個:為什麼我們在關鍵時刻且事關重大時會表現得大失水準?
在我讀博士期間,我說服了我的一位指導教授托馬斯·卡爾,請求他允許我在他的實驗室里“開闢”一塊高爾夫球推桿區。我們推斷,如果可以弄清楚為什麼高爾夫球選手有時會在決定比賽勝負的一刻打偏本來很容易打進的球,那么我們不僅可能找到人們在體育比賽中失利的原因,還可能找出人們在壓力巨大的數學考試中犯下低級錯誤的原因。畢竟打高爾夫球和解數學題都是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複雜活動。而且,實際上,我們雖然知道受壓力影響,在兩種活動中表現糟糕的情況十分普遍,但是參與者將事情搞砸的方式卻是五花八門的。套用托爾斯泰的話來說就是:糟糕的表現大多類似,但搞砸的方式各不相同。
現在隨著新的大腦掃描成像技術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運動員、學生以及商界人士大腦的活動情況,並對大腦的各種活動模式進行合理的推測。我們也得以弄清楚為什麼人在承受巨大壓力時,這些大腦活動會失靈。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我已經發現一些我思索已久的關於人類表現的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會改變你對學習、智力評估以及人才潛力的看法,在體育、教育、決策等領域都會掀起一場革命。
在本書中,我將向讀者展示一些最新發現,你可以看到心理學家在人類如何學習與套用複雜技能上的研究成果。我要解答的問題包括:負責幫助我們獲得體育技能的大腦系統是什麼?我們學習體育技能的方式和在課堂上學習或者在樂池中表演的方式真的有區別嗎?我們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是如何把事情搞砸的?為什麼在千鈞一髮、承受的壓力最大時有些人會失敗,而有些人卻能成功?
每周一早晨我走進辦公室,經常會聽到電話留言裡有父母問我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在平時的訓練中表現出色,但是在周末的比賽中卻發揮失常。或者有高中生想讓我幫助他們在正式的SAT考試時拿到平時練習時能達到的高分。我對每一個案例都興趣濃厚,因為只有弄清楚為什麼會有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我們才能採取合適的策略,確保自己在關鍵時刻獲得成功。
我每年給很多公司開講座。我在講座上都會給聽眾介紹大腦科學,告訴他們在激烈的談判中或者危機爆發時如何才能做得最好。直覺告訴我,公司急切地找我開講座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在事關重大時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在人類社會中,我們都夢想能夠成功,正因為如此,人類總是不斷嘗試著去發現使我們表現優異的要素。成功和失敗的機率是一樣的。揭示重大商業宣傳失敗的深層原因,或者找出談判破裂的原因,這些都會為我們提供線索,幫助我們找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讓自己保持高水平發揮的秘密。
你肯定聽過“壓力讓人窒息”這句話。有關“功虧一簣”這個話題,有很多例子,比如,籃球運動員在決定勝負的罰球上投籃偏離目標,甚至連籃板、球籃、球網的邊都沾不上;高爾夫選手在能讓自己贏得錦標賽,同時也十分容易的制勝一桿面前雙手發抖,無法成功推桿;或者考生在決定課程掌握情況或者大學入學的重大考試中發揮嚴重失常;又或者有人在大火中不能清醒地思考而驚慌失措,無法按照先前熟知的步驟撤出大樓……這都是為什麼呢?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2000年的《紐約客》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失敗的藝術”的文章,他在裡面就談到了關鍵時刻掉鏈子和驚慌失措的問題。格拉德威爾說人們之所以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是因為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想得太多,從而失去了本能反應。關於驚慌失措,格拉德威爾認為當人們本應避免卻直接按本能行事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我要說的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二者都屬於思維短路。
當你對自然而然的事情思考過多時,就會發生思維短路。這就是所謂的“分析活動造成的失能”。同樣,當人漫不經心地按照簡單或者不正確的方式行事時也會造成思維短路。在本書中你會發現在承受壓力的各種情況下人們表現糟糕的原因,這樣你就可以使自己避免失敗,讓付出得到回報。
那么,我們首先得弄清楚到底什麼是思維短路。在壓力下發生思維短路表現為在困難面前表現糟糕,不過思維短路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表現不佳,而是一種“次優表現”,是當你或者運動員、演員、樂師、學生等在本該做得很好的情況下卻表現得比預期糟糕,甚至比之前的表現糟糕的情況。這種低於最優表現的情況反映的不光是我們技能水平的隨機波動,因為每個人的表現都會時好時壞。這種思維短路是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發生的。
一位公司高管跟我講過一個故事,說的是2001年大規模的“炭疽恐慌”發生不久後他公司里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有人把裝有炭疽孢子的包裹寄給媒體和政治人物,結果導致數人受傷,甚至5人死亡。20世紀30年代炭疽第一次作為生物武器進行試驗,這種孢子很容易傳播,所以這位高管所在的公司隨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目的是收到這種包裹後可以控制孢子擴散的程度。他們為員工設計了處理步驟指南,告訴那些懷疑自己收到炭疽包裹的員工該怎么做,甚至還在全公司進行了好幾次全員參與的防炭疽擴散演習,讓員工們熟悉操作規程。然而,有一天,他部門的一位女員工在打開一個包裹的時候有白色粉末灑了出來,出人意料的是,即便演習過很多次,但是大家並沒有鎮靜地按照事先設定的步驟處理,這位拆開包裹的女員工先是手足無措,大驚失色,接著狼狽地逃出了辦公室,一路上跟好幾個同事大呼小叫。
幸運的是,該事最後經證實不過是一場惡作劇。這位高管想知道這位女員工的驚慌失措是否和奧運會運動員手腳不聽使喚或者他的兒子在黑板前大腦一片空白的情形類似。如果是,那么他或許可以從這些活動中找到預防員工恐慌的辦法。這些都是壓力下思維短路的例子。弄清楚思維短路情形之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是應對思維短路的關鍵。
在本書中,我們將會探討學生在教室中的表現與籃球運動員或者交響樂團成員的表現有什麼關聯,還會探究在一個領域的成功是否會對另一個領域的技能發揮有所啟迪。我們會深究為什麼僅僅性別之間的差異就會影響到一位男性考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另外其他一些類似現象也在我們的探討之列。為何那些優秀學生在大考面前更有可能因為壓力過大而發揮失常?優秀的運動員在比賽中也會如此嗎?在足球場上踢出制勝一球前跟射手說時間快到了,射手的破門機率會因此下降嗎?還是說他會被壓力弄得僵在那裡。為什麼會有人各方面都優秀,準備也充分,但關鍵時刻仍如同石化了般無法作出反應?政治人物在重要演講開始前也會出現思維短路嗎?本書將向大家解釋與此相關的原因,展現人類表現與行為背後的科學原理,藉此我們可以弄清楚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成敗的奧秘。

後記

羅馬永遠不會忘記
1984年歐洲冠軍杯聯賽決賽:
羅馬隊與利物浦隊120分鐘戰成1∶1平
利物浦隊在點球大戰中以4∶2勝出
1984年5月30日,羅馬與利物浦兩個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在義大利羅馬的奧林匹克球場展開決戰,爭奪歐洲冠軍杯聯賽決賽的冠軍。歐洲冠軍杯聯賽齊集歐洲頂級的俱樂部,可以說是足球賽事中水平最高的比賽。
那天現場共有69693名球迷觀看了決賽。但是這和全世界通過電視機和電台關注比賽的上千萬球迷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利物浦隊已經3次在歐洲冠軍杯聯賽奪冠(1977年、1978年、1981年),所以他們大賽經驗豐富,習慣了這樣的壓力。而羅馬隊從來沒有將足球俱樂部比賽中最耀眼的歐洲冠軍杯聯賽冠軍的獎盃捧回家過。實際上,羅馬隊在這場比賽之前從來沒有進過歐洲冠軍杯聯賽決賽。
比賽十分精彩,利物浦隊先行破門。但是羅馬隊的羅伯托·布魯佐接過布魯諾·孔蒂的一記妙傳,頭球破門。90分鐘的比賽最終以1∶1結束,加時賽也沒有改變比分。最終雙方進入點球大戰。
利物浦隊率先罰球並射失一球。羅馬隊則在罰球中領先1分。但是羅馬隊的領先狀態到此為止。在第二輪,利物浦隊得分,而羅馬隊在常規時間內為球隊贏得唯一一分的孔蒂卻射失了。點球分數現在成了1∶1。兩隊人馬都進入第三輪,並都射中得分。到第四輪,利物浦隊的伊恩·拉什也成功罰中點球,這讓利物浦隊占得先機。羅馬隊的弗朗西斯科·格拉吉亞尼開始罰第五個點球。格拉吉亞尼是羅馬隊的主要得分球員,不管怎么看,他都應該是很容易就能罰中的。但是格拉吉亞尼踢出去的球擊中了橫樑,然後飛過球門,落到了看台上。利物浦隊因為羅馬隊最後一次點球失敗,贏得了點球大戰,並第四次奪得歐冠杯。
乍一看,你可能會想羅馬隊的所有條件都是應該能讓他們拿回冠軍獎盃的。畢竟,羅馬隊是主場作戰,自己的支持者和球迷滿場都是,而且孔蒂和格拉吉亞尼都是足球巨星,之所以選他們罰球,就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射門的水平都很高。不過在你注意到可以增大壓力的因素以後,你就會清楚羅馬隊在點球大戰中是完全撈不到好處的。
諷刺的是,在大賽中,當著眾多支持者的面打比賽,還是在主場,結果卻在眾目睽睽之下,踢得一團糟。球員刻意去注意他們自己和自己的動作。專業球員的動作可是經過成百上千次訓練的。這種對細節的注意會影響人的表現。主場劣勢在職業棒球、籃球、冰球和高爾夫球等很多關鍵比賽中都普遍存在。毫無疑問,羅馬隊在冠軍杯聯賽決賽中經歷的就是來自主場的壓力。
研究顯示,那些公認的巨星球員,比如布魯諾·孔蒂和弗朗西斯科·格拉吉亞尼,相比那些一般的球員更容易射失點球。冬粉、支持者、贊助商、隊友、教練的期望一股腦兒壓在你肩上時,發揮出你的最佳水平比想像的要困難。
身上肩負得分的壓力,全隊需要最後1分才能取勝的情況經常會讓人發揮不好。比如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球隊急需1分來扭轉局勢的時候,球員最後幾分鐘的罰球命中率比賽季平均罰球命中率要低7%。在格拉吉亞尼出場罰球,而羅馬隊3∶2落後時,情況就已經不利於他了。
教練、隊長還有經理人都喜歡說“有壓力才有動力”。當然不能否認的是高壓環境下的出色表現可以讓無名小卒一夜成名。但是大家很少會想到這些壓力因素同樣也會讓人發揮不好。你在主場比賽,帶著大家對超級巨星的期望,然後企圖拯救即將輸掉比賽的球隊,即便你是世界第一,你都可能因為壓力過大而發揮失常。
在本書中,我們一直研究的是那些會發生思維短路的環境,還有可以幫助人們為即將發生的活動做好準備的方法,讓大家在踏入場地或者走進會議室、教室之前就準備完畢。我們看到雖然所有的高壓環境都有共同點,但是壓力影響人身心,引發思維短路的方式卻並不相同。棘手的問題是在一些活動中,較少的工作記憶和來自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對人的表現有幫助,而在有些活動中,你需要用到你所有的認知動力才能獲得成功。在壓力巨大的環境中,人們會被迫以本應該避免的方式思考自己活動的細節,決定應該如何應對壓力。然而如果這樣思考,就肯定會影響自己的表現。
當然,人類行為科學還沒有徹底揭開思維短路的秘密。不過,隨著大腦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我肯定我們會在未來有所突破。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也許可以把一台小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瞄器綁在高爾夫球選手身上,真正地測試選手打一場高爾夫的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這樣我們就能夠精確地檢測到選手在決定成敗時的大腦活動。的確,我們甚至可以同時掃描整支球隊,這樣不僅能看到個人大腦的活動是如何讓人成功的,還可以發現不同人的大腦區域是如何進行協調讓球隊拿下冠軍的。上班族、軍隊、科研小組,還有體育隊伍都是集體協作的單位,要成功就必須協作。理解團體在壓力下成敗的奧秘,有助於提高每一個人的表現。
實際上,只有有觀眾關注時,打破世界紀錄才算數,那么在大學入學考試的模擬練習中拿一個完美的分數毫無意義,對著空無一人的觀眾席進行餘音繞樑的獨奏也無人知曉。而當壓力引發了思維短路,讓人出醜失敗時,觀眾們就難以忘懷了。的確,孔蒂和格拉吉亞尼都是偉大的足球明星,但是如果你隨便問一個35歲左右的羅馬人,問問他們1984年的冠軍聯賽決賽,你看到的大多是一臉惋惜的表情。
將自己的技藝練得爐火純青是在關鍵時刻大顯身手的必要條件。因此要了解導致高壓的因素,弄清楚該如何訓練自己的技藝,如此你才會在未來的活動中不亂陣腳,還能在壓力不可避免時知道如何處理,讓一切都變得不同。我希望你可以用思維短路背後隱藏的科學道理來對抗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然,甚至在你用在壓力下確保成功的信息武裝自己以後,還是要記住有時候根本不參加競爭是更好的選擇。1974年,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領袖羅伯特·斯坦菲爾德在競選遊說活動的一站中當著幾位媒體攝像師的面玩了一把接球遊戲。結果第二天,一臉困惑表情的斯坦菲爾德把橄欖球掉在地上的照片就上了加拿大《環球郵報》的頭版。他這次表演失敗據說給選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終成為他輸掉選舉的一個原因。在所有人都看著你時,你會連最簡單的挑高球都接不住。政治人物通常花費大量時間完善自己的演說技巧,甚至還練習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但是這種訓練一般不會提高他們的接球技巧。如果你沒練習過在壓力下如何接球,那最好一開始還是不要秀這一手。祝讀者們好運!

文摘

誰最容易被壓力打敗?
如果你恰好在進行一項耗費工作記憶的複雜的思考工作,或是在解決推理問題,僅僅是焦慮本身就會讓你發生思維短路。如果你在施展經過高度訓練的運動技能,那么焦慮本身不會導致思維短路,但你試圖下意識地掌控自己的表現會讓你出現失誤。
我們早就開始關注為什麼有些人在壓力下更易焦慮。在關鍵情況下,過度關注自己表現的人也多種多樣。幾名調查人員一直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識在水平上的差異,希望藉此知道在高壓下誰最容易發生思維短路。
如果你自我意識水平很高,你就會同意“在解決問題時我會意識到自己的頭腦是怎樣工作的”、“我在意別人怎么看我”等說法。一些科學家猜測,自我意識水平高的人在壓力下實際上更不易發生思維短路,因為他們習慣在人們的高度關注下表現自己,高壓環境對他們來說並不罕見。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壓力下自我意識水平高會讓你想得過多,而結果就是你會更容易發生思維短路。總的來說,現有的證據更傾向於後一種說法,自我意識水平高的人在壓力下更易發生思維短路。
正如第二章中所講的,體育科學家理察·馬斯特斯及他的同事設計了一項檢測自我意識水平的標準問卷,可以檢測在體育活動中誰最容易因為壓力大而崩潰。還存在一個更普遍的“自省提問”,即在日常情況下檢測人的自我意識水平。人們用“是”或“否”來回答諸如“我經常反思自己”、“我會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方式”等這樣的問題。這個自省提問的得分越高,當壓力出現時,這個人在體育、演奏等壓力很大的活動中越容易發生思維短路。
自省提問的問題
讓我沮喪或憤怒的事情發生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仍然記得很牢。 是/否
我只是想想曾經讓我沮喪的事情就會覺得緊張。 是/否
我經常發現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回憶那些讓我憤怒的事情。 是/否
即便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我總是想回去找那個讓我憤怒的人。 是/否
我不會忘記那些讓我沮喪或者憤怒的人,哪怕是雞毛蒜皮的事情。 是/否
當有人提醒我曾經的失敗時,我覺得一切又要再次發生了。 是/否
相比我認識的大多數人,我比他們更不擔心未來。 是/否
我總是嘗試去理解我自己。 是/否
我經常反思自己。 是/否
我總是要檢查我的動機。 是/否
我有時會有那種在別處觀察自己的感覺。 是/否
我對自己情緒的變化很敏感。 是/否
我能意識到自己解決問題時的大腦活動。 是/否
我關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是/否
我關心自我表現的方式。 是/否
我會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方式。 是/否
我經常擔心自己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 是/否
我出門要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照鏡子。 是/否
我關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是/否
你經常猶豫不決嗎? 是/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