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鵑[動物物種]

走鵑[動物物種]

走鵑(學名:Geococcyx californianus)是鵑形目杜鵑科的鳥類。羽衣橄欖褐和白色相間,有條紋。羽冠短而蓬鬆。眼後皮膚裸露,藍紅相間。腿粗壯,淺藍色。在美國德州以及新墨西哥地帶的荒原上跑走,速度非常快,每分鐘可以跑500多米,抓食蜥蜴,蚊蟲,響尾蛇動作非常敏捷。

基本信息

簡介

走鵑(road runner)鳥,英文名稱字意為在路上賽跑者

走鵑走鵑
亦稱灌叢雞(chaparralcock)。兩種地棲杜鵑的統稱,尤指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荒漠區的加州走鵑(Geococcyxcalifornianus)。體長約56公分(22吋)。羽衣橄欖褐和白色相間,有條紋。羽冠短而蓬鬆。眼後皮膚裸露,藍紅相間。腿粗壯,淺藍色。尾長,凸形,向上翹。飛行笨拙且易疲乏。通常喜沿著道路跑或串列於灌木蒿和牧豆樹的灌叢中,捕食昆蟲、蜥蜴和蛇。捕到爬蟲類後,用結實的喙將其啄死,然後從頭部開始吞下。每窩產卵2∼12枚(通常3∼5枚),卵白色。營巢於仙人掌或小樹下層,巢結實,由樹枝構成。小走鵑(G.velox)稍小,長46公分(18吋);羽毛稍呈淡黃色,條紋較少。

特點

Greater Roadrunner (Geococcyx californianus) (Lesson, 1829)Greater Roadrunner (Geococcyx californianus) (Lesson, 1829)

他在美國德州以及新墨西哥地帶的荒原上跑走,速度非常快,每分鐘可以跑500多米,抓食蜥蜴,蚊蟲,響尾蛇動作非常敏捷,而且它奔跑的時候,會有“比比比。。。”的聲音,好像汽車喇叭一樣,好像在說,我來啦,我來啦,快讓道!
raodrunner,也翻譯成中文是奔跑者,狂奔的意思,它的精神是說,我們要緊跟時代潮流,並且要不斷奔跑向前,不斷奔跑。
起源於北方的進步的食肉動物進入南美洲後才逐漸消失。在竊鶴滅絕之後地球上就不再有類似的大型食肉鳥類了,但是有些體型略小的食肉鳥類仍然象它們一樣在地面上奔跑捕食,其中包括竊鶴的近親叫鶴以及蛇鷲、走鵑和地犀鳥等。

計算機名--走鵑

計算機“走鵑”: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美國能源部2008年6月9日發布訊息,美國曆時6年研製出新一代全球最快計算機,最大運算速度每秒1000萬億次,比此前全球最快計算機、IBM研製的“藍色基因/L”快1倍多。

各界評價:

美國能源部長塞繆爾·博德曼說,這款超級計算機將用於運算全球能源等問題,還將在基礎學科研究方面“打開知識新視窗”。

“走鵑”眼下放置於IBM位於紐約波基普西的實驗室中,占地557平方米,連線光纖長91.7公里。“走鵑”重226.8噸,存儲空間80萬億位元組。

走鵑”共採用116640個處理器,其中12960個為經過改良的IBMCell8核微處理器。同時,“走鵑”還使用了部分美國超威公司(AMD)的Opteron處理器。運算起來,“走鵑”功率接近3兆瓦。

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行政管理員托馬斯·達戈斯蒂諾打比方說,“走鵑”一天的計算量相當於地球上60億人每周7天、每天24小時不吃不喝用計算器算46年。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所主管麥可·阿納斯塔西奧說,前6個月內,“走鵑”將用於與飛彈測試等無關的非機密計算。6個月後,“走鵑”75%左右的工作都將涉及飛彈測試和其它機密任務。武器專家對“走鵑”的高速計算能力寄予厚望。

達戈斯蒂諾說,這將幫助武器專家模擬核彈頭爆炸時的情況和測算核彈頭老化信息,是“確保我們(核武)庫安全的”重要工具。“走鵑”還將極大地方便科學研究。

超級計算機方面專家認為,“走鵑”可以在數小時內完成其它計算機3個月的計算量,研究人員可以在輸入問題後瞬間得到答案,之前無法操作的實驗也可藉助“走鵑”實現。阿納斯塔西奧說,科學家可以利用“走鵑”從事不涉密研究。他展望說,科學家可以用“走鵑”輔助研製愛滋病疫苗、檢測纖維素乙醇化學性質、探索宇宙起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