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劉禹錫

作者:張書明著 版次:1 頁數:129

圖書信息

作 者:張書明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25981
出版時間:2010-01-01
版 次:1
頁 數:12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聽到滎陽市人民政府決定以劉禹錫墓為依託,建一個文化公園時,作為劉禹錫詩文愛好者,我非常興奮,就根據劉禹錫的思想和精神,私下為公園擬了一些亭閣。如表現他“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唯物主義思想的“交勝亭”;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印證新陳代謝規律的“讓波亭”;積極參與永貞革新,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永貞亭”;用“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鼓勵老人發揮餘熱的“晚霞亭”;以彈琴調瑟作比,主張構建和諧社會的“調瑟亭”;積極向民歌學習的“踏歌亭”等,並一一作了介紹。我想讓人們通過這些亭閣走近劉禹錫,對劉禹錫有個較全面、較具體的了解。因我所擬的亭閣是在公園動工後才提出的馬後炮,自然不會被採用。事後,隨著對劉禹錫學習的深入,我想讓人們了解劉禹錫的念頭越來越強烈。我感到劉禹錫的一些思想和精神與我國現行方針政策太合拍了、太可貴了。像他提出的“人能勝天者,法也”,如此強調法制的人是前所未有的;他在湘西幫少數民族修改祭歌中鄙陋的歌詞,先教巫祝,再由他們教給百姓,這樣重視人民民眾精神文明的人,史書上更為少見;他提出“夷夏殊法,牽乎俗也”,這樣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人,在歷代士大夫中也為數不多;為發展教育,他上書丞相削減每年的祭孔次數和祭品,把破費的資金用於建校助學上,這種求真務實精神,早為史家所肯定;他以“釋疴蠲癘,豈獨隔於外區”,請求皇上把中國的醫書贈給他國使節,所表現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更值得稱頌。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張書明,1937年生,河南省滎陽縣董村人。1959年畢業於鄭州師專,中學高級教師,1989年被評為省級模範。七十歲時,一個偶然機緣,開始習作,其作品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李商隱,滎陽人》等。

媒體評論

為新辭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 ——《舊唐書》

目錄

前言生平篇名字由來匈奴後裔水鄉少年家住滎陽舅家中牟詠山言志連登三科受聘杜佑永貞革新受誣遭貶兩次喪偶聲援元稹保護端士德高望重臨終之戰四首輓歌文啟後學 思想篇人定勝天主張和諧梅語明志芳林新葉求真務實至理名言興廢由人連州讚歌三教一身盛讚韓、白水獺祭天群相之友筆下小丑靜水覆舟與民同樂適可而止同情苦女薄命紅顏 精神篇百折不撓心存國家效法阮籍為民請命閒官不閒垂範千古醫道貴廣秋歌詠志忠孝楷模千古至情晚霞滿天永不滿足五福無富師蜂自勵 詩文篇詩豪國手探驪得珠詩中有畫史稱五言率先填詞 …… 軼事篇附 劉禹錫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