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特公司

赫斯特公司

美國赫斯特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消費類雜誌出版商,至今已有115年的歷史。2003年9月,《廣告時代》公布的2002美國雜誌300強中,赫斯特當時出版的15種雜誌全部入圍。赫斯特的業務覆蓋全球,內容涉及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互動媒體、商業媒體六大部分,2002年的總收入超過42億美元。

基本信息

赫斯特公司喬治·格林

美國赫斯特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消費類雜誌出版商,至今已有115年的歷史。2003年9月,《廣告時代》公布的2002美國雜誌300強中,赫斯特當時出版的15種雜誌全部入圍。赫斯特的業務覆蓋全球,內容涉及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互動媒體、商業媒體六大部分,2002年的總收入超過42億美元。

公司介紹

赫斯特公司赫氏古堡
赫斯特公司(Hearst Magazines International,簡稱HMI)是一家非上市多元化傳媒企業,旗下業務涉及多個媒體行業,具體包括:報紙——SanFranciscoChronicle等12份日報;CapitalRegionWeeklies等9份周報。雜誌——Cosmopolitan、Esquire、Town&Country等20本雜誌。廣播電視——20多家電視台;2家廣播電台;一個電視製作公司。娛樂及辛迪加——涉及ESPN、歷史頻道等電視網、KingFeatures等報紙辛迪加等。新媒體——對處於萌芽狀態的新業務進行戰略投資,主要集中在新技術領域,如衛星廣播、新興網站等。商務媒體——提供信息服務、電子資料庫、出版物等。B2B媒體——主要涉及汽車、電子、醫藥等行業。

在赫斯特的幾大媒體業務中,雜誌最為成功,也最引人注目,著名品牌包括:《大都市》(Cosmopolitan)、《君子》(Esquire)、《哈潑斯芭莎》(Harper’sBazaar)、《紅寶書》(Redbook)、《美好家居》(GoodHousekeeping)、《十七歲》(Seventeen)等。而且,赫斯特在雜誌業務的全球拓展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傳媒公司:已經出版了100多本海外版的雜誌——包括50多個版本的《大都市》(Cosmopolitan)。

赫斯特另一塊引人注目的業務是新媒體——在最近幾年中,它在這個領域非常活躍,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併購活動,具體包括:FitchGroup——信用打分系統;SlingMedia——一種能讓人遠程使用家中電視或電腦的軟體;E.Ink——電子書技術;TVWorks——互動電視軟體

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赫斯特公司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美國赫斯特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消費類雜誌出版商,至今已有115年的歷史。其創始人是威廉·蘭道夫·赫斯特,以辦報紙起家,在美國新聞出版界與普利茲齊名。

1863年4月29日赫斯特出生。赫斯特的父親喬治·赫斯特,是一名成功的拓荒者,曾成功投資多個礦區,後在美國和墨西哥的牧場積累了眾多財富,威廉是他和菲比·赫斯特的獨子。喬治在西海岸舊金山發財後,購買了《舊金山考察家報》(The Examiner),把它辦成了民主黨機關報。赫斯特從小就對報紙發生了濃厚興趣。然而其父不願讓其重走老路,同時也對赫斯特寄予了更高的希望,1883年便將其送入哈佛。

赫斯特在哈佛大學的經歷談不上成功,也是令人側目的,他是個揮霍無度的西部佬,沉湎於縱情酒樂。曾擔任幽默雜誌《諷刺文》(Lampoon)的經理,卻乾的很出色。大學二年級,因在慶祝格羅弗?克里夫蘭當選總統時大放煙火被哈佛勒令休學。復學幾個月之後,由於同教授們惡作劇——將威廉·詹姆斯和喬賽亞·羅伊斯(JosiahRoyce)的畫像裝飾便壺,被逐出校門。在哈佛時,潛心鑽研過報紙的煽情手法,還前往普利茲的《紐約世界報》當過一個假期的見習記者。

被學校開除後,未放棄辦報的想法,依然在紐約考察了一段時間的報業市場,然後打道回府。

1887年,其父當選為美國參議員,24歲的赫斯特成為《考察家報》的主編。挑選薩姆·S·錢柏林(Sam S.Chamberlain)擔任編輯主任,聘請安布羅斯·比爾斯(AmbroseBierce)開闢“閒談”專欄(Prattle)。愛德華·H·漢密爾頓(Edward H.Hamilton)和社論撰稿人阿瑟·麥克尤恩等明星記者也都紛紛簽約為赫斯特效力。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員工宣布要讓世界“發驚、發愕、發獃”。當時《考察家報》正陷入困境,赫斯特用從《紐約世界報》學來的煽情手法很快使其成為了舊金山有名的煽情報紙。在改革後第一年發行量就增加了一倍,達到3萬多份。到1891年老赫斯特去世時,小赫斯特已經把這家原本虧損的報紙辦成平均每年獲利35-50萬美元的報紙。

赫斯特公司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1895年,赫斯特說服母親,以750萬美元賣掉了阿納康達銅礦的家產,並攜帶之前考察家所獲得的利潤,前往紐約。同年秋天,赫斯特從麥克萊恩手中買下了由普利茲哥哥創辦的《晨報》,並改名為《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赫斯特為了與普利茲《紐約世界報》拼出高下,把矛頭對準《星期日世界報》,他利用《考察家報》在《紐約世界報》大廈租用的辦公室,私下出高價收買了《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員工,包括連環畫黃孩子的作者奧特考爾特。結果一天之內,《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員工全員倒戈,投入赫斯特門下。普利茲忙用赫斯特所出高價將他們重新請回。不料赫斯特又出更高的價錢,終於把這批普利茲精心挑選的骨幹全部挖走。除了向普利茲的編輯部門發動突然襲擊外,赫斯特還請來了在舊金山的舊部,包括錢柏林、麥克尤恩、達文波特、安妮·勞里。他還用金錢收買了達納《太陽報》的名記者朱利安·拉爾夫、理察·哈定·戴維斯和愛德華·湯森。作家史蒂芬·克蘭等也都成了赫斯特的雇員。

普利茲沒有善罷甘休,他先將赫斯特及其部屬趕出《紐約世界報》大廈,收回租給他們的辦公室。接著在法院控告《紐約日報》侵犯《紐約世界報》著作權。最後,為了與赫斯特較量,普利茲又雇用一名畫家喬治·B.盧克斯(GeorgeB.Luks),繼續主持《星期日世界報》的黃孩子專欄。於是,紐約就上演了一出黃孩子的“雙包案”。為了爭奪讀者,兩家報紙都以黃孩子為旗號,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競賽:兩家競相刊登黃孩子大幅廣告,兩報推銷員到處張貼黃孩子的招貼畫,戲院里上演了黃孩子的歌劇。一時間黃孩子鋪天蓋地,籠罩在紐約上空。“黃色新聞”也由此得名,黃孩子這個漫畫主角也成為一種象徵,象徵著普利茲《紐約世界報》和赫斯特《紐約日報》競相追求的那種高度聳人聽聞的煽情作風。

赫斯特的一生都與黃色新聞結下不解之緣。說到黃色新聞由來與發展,總要涉及赫斯特其人,《外國新聞事業簡史》說:“赫斯特被稱為黃色新聞大王,它的名字成為黃色新聞同意語。”赫斯特在業界臭名昭著,歷史上惡評如潮,但無論如何評價其人和黃色新聞,赫斯特在美國乃至全球新聞傳媒史上的顯赫地位已經確立無疑,對於新聞傳媒事業,赫斯特和他所掀起的黃色新聞浪潮始終是對美國和世界傳媒繞不過去的事實。

影史上經典的電影《公民凱恩》(Citizen Kane)便是根據他的生平而改編拍成。

相關詞條

赫氏古堡 赫斯特

相關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5%BB%89%C2%B7%E8%B5%AB%E6%96%AF%E7%89%B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