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砂渡西庵

赤砂渡西庵

赤砂渡西庵位於濠江中游西岸,廣東汕頭市河浦區下衙村赤砂埔,該庵相傳創於明代中期,以位於赤砂渡口之西而故名。民國十三年(1924)5月,由僧人慧廣師主持重修擴建。坐東南朝西北,占地7815.2平方米,其中建築1412.1平方米。主體三廳二天井,前廳為天王殿,中廳內兩側為觀音閣、地藏閣,後廳為大雄寶殿(供奉著西方三聖及十八羅漢)。

赤砂渡西庵文字

位於濠江中游西岸,廣東汕頭市河浦區下衙村赤砂埔,西離區政府僅4公里,創自明朝,民間傳說該庵所處江下是“金猴喉”聖地,風景優美,且水陸交通方便。自1989年6月20日起由潮陽縣宗教局批准登記。

該庵相傳創於明代中期,以位於赤砂渡口之西而故名。民國十三年(1924)5月,由僧人慧廣師主持重修擴建。1950年起,佛事活動停止。1959年公社化時期,當地政府將庵改辦為化工廠,後一直被河浦供銷社作為燒煤炭倉庫。至1978年,由庵主林瑞開、齋姨黃文英等佛教徒恢復佛事活動。但庵的主體仍被河浦供銷社占用。1986年起,由潮陽縣宗教局落實政策,才全部歸還佛教徒管理。1986年,漸江普濟寺釋道生法師至此,帶領下衙村曾廣敬及其夫人陳修真等,全力修之。1989年,在庵負責人林瑞開及黃文英、許長貴等居士的共同努力下,由眾施主樂捐資金,動工修建。今庵坐東南朝西北,占地7815.2平方米,其中建築1412.1平方米。

主體三廳二天井,前廳為天王殿,中廳內兩側為觀音閣、地藏閣,後廳為大雄寶殿(供奉著西方三聖及十八羅漢)。兩廂伙巷為尼舍和齋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