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徇制

贍徇制

當權者將國家官職作為個人贍恩徇私、私相授受的贈品給予親朋戚友的用人制度。它介於封建的恩賜制與資產階級的政黨分肥制之間。

基本信息

概述

當權者將國家官職作為個人贍恩徇私、私相授受的贈品給予親朋戚友的用人制度。是指官吏由國會私相授受的制度。1668年後,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重要的官員任免由國會來掌握,一般的官員受國王眾議院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一種非常完善的制度,官吏制度由原來國王的私相授受變為國王和國會的私相授受,一些重要的職務又成為議會中當權者的恩賜物。

來由

贍徇制贍徇制

它介於封建的恩賜制資產階級的政黨分肥制之間。

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由於當時尚無法制化的官員制度,議會和國會共同控制的官員任免制度仍然不能擺脫恩賜制的影響,以至任用私人和賣官鬻爵的現象大量出現,政府的官職成了個人私相授受的贈品 。1776~1829 年 ,在美國建國之初的50多年中,其官員制度基本上也是個人贍徇制。儘管當時政治派系已經出現,政黨也開始萌芽,但從華盛頓門羅,各屆總統對內閣成員和其他重要官員的任用,均非以黨籍隸屬為主要標準。重要官員大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富有的,獨立戰爭中的功臣,而一般官員的任用主要以同重要官員的私人關係為轉移。法國在1789年大革命後近100年時間裡 ,其政體複雜多變,官員制度的變化也很頻繁。第三共和國以前,各級官吏的官職,基本上是由君主和資產階級權貴根據個人好惡授予的,因此帶有明顯的個人贍徇制的色彩。19世紀後,在議會制度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政黨有了很大發展,隨著執政黨的更替,經常引起官員的大規模進退。這時個人贍徇制結束,出現了官員的“政黨分肥制”。贍徇制是17世紀末期以後資產階級沒有完全擺脫封建社會官職恩賜制的產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