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力

購買力

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為一經濟學上之術語,顧名思義即是取得收入之後購買貨品和服務的能力,它反映該時期全社會市場容量的大小。中國社會購買力主要由居民購買消費品的貨幣支出、社會集團購買力、農民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貨幣支出三部分組成。

情形

購買力在下列情況下通常是很有效的:

1、購買者非常少。

2、購買者對於立即可買到的競爭性產品都掌握有充足的資訊。

3、產品轉換的成本非常低。

4、公司可以採用向後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將產品改為自行生產。

5、產品對購買者的成本來說占了相當的比重。

6、賣方是靠成本在作競爭。

7、賣方的獲利不佳。

分析

社會商品購買力是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在零售市場上用以購買商品的貨幣支付能力,表明了社會商品的需求量。社會商品購買力主要用四個基本指標來表現。

1、本期已實現的商品購買力。指居民本期在零售市場上購買商品所支付的貨幣額。

2、結餘商品購買力。指居民未實現的購買力,一般表現為居民手中的現金和儲蓄存款。具體分為期初結餘商品購買力和期末結餘商品購買力兩種。

3、本期形成的商品購買力。指居民本期貨幣收入中,可以用來購買商品的那部分貨幣。一般用本期居民收入扣去非商品支出而求得。

4、本期全部商品購買力。表明居民本期最大可能的購買商品的能力。

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PPP)理論,是西方匯率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1922年提出。購買力平價說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1)購買力平價理論在短期內是失效的

(2)購買力平價在長期內是比較合適的

(3)在通貨膨脹高漲時期,購買力平價的有效性較為顯著

相關內容

多份報告顯示,中國遊客在歐洲、東南亞等眾多國家的消費金額名列前茅,海外購物平均花費保持世界第一。外媒感慨——“這的確是一群既熱愛出遊又捨得花錢的遊客,他們擁有強大的購買力。”

另據旅行社、銀聯國際、銀行等機構的相關數據分析,目前中國遊客出境游仍處在高速增長階段,中國旅遊消費的繁榮才剛剛開始。

針對中國遊客的爭奪戰,正在全球範圍一輪輪打響,各種招徠手法花樣百出。

中國遊客海外購物慾強烈,為黯淡的全球經濟帶來一抹亮色,也引發非理性擔憂和調侃。怎樣看待這種現象?新華財經的資深編輯、記者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海邊釣魚兒:

其實這些人有錢並不是關鍵。其一,當今國內假貨、次品太多,想買原汁原味的東西必須到國外;其二,國內稱得上高端洋氣上檔次的品牌太少,有錢了誰都想裝扮一下自己,偏偏身邊又沒有這些武器,那只能另闢蹊徑了;其三,從歷史到現在,中國封閉的時間太久,太多人想去國外見見世面,買些當地的特色產品也不為過吧?至於盤活世界經濟,帽子倒是扣得忒大了點兒,真有看笑話不怕事兒大的,否則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前發達的國家,是靠誰給買起來的?所以,買與不買,地球一樣轉,你想得越多越容易糊塗!

別問我是誰:

全球掃貨看起來可樂,縱然說明一部分人富起來了,購買能力變強了,背後卻透著點淡淡的悲哀。富起來的中國人民怎么就選擇去國外掃貨了?在政府正致力於經濟轉型的今天,怎么中國創造、中國製造出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用市場的力量提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的作用,是企業、行業和執政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但願“不差錢”的中國人在國內的掃貨熱情終有一天高漲。

天真看世界:

奢侈品在中國人的思維里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然而,那些備受追捧的“大牌”真正能夠歷久彌新的原因是他們背後的故事。有多少人因為了解而購買?此外,按照歐美國家貨幣價值、購買力與物價計算,購買一件奢侈品的支出平均占月薪的4分之一左右,在中國,我們或許要攢上半年的工資才能買一件。這樣似乎並不符合中國人“精打細算”的習慣。海外購固然價格稍低,如若我們有自己的“大牌”,還需千里迢迢送錢給別人嗎!說到底,沒錢又沒貨。

糖心:

這種“中國式”掃貨早已是老生常談了,英國Boxing Day前夜目睹Bullring排隊的華人們繞商場好幾圈根本不足為奇。偏偏想要唱唱反調——相信這種趨勢即將得到弱化。首先,相信物流和電商發展會讓店家和客戶之間的關係將更直接,奢侈品的海外價格優勢將在不遠的未來得到削弱。另外,為何一定是大牌奢侈品?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追捧高端定製的國內品牌設計師,新消費群體正在崛起。

中國人購買力旺盛是不爭的事實,今年甚至連一向傲嬌的大不列顛都宣布化簡簽證,還不是為了五斗米折了他的小蠻腰,但這些花招難改海外狂掃奢侈品熱浪降溫的趨勢。

雷瘋:

這是一個國家國力增強的正常現象。

昔日美國崛起之時,新晉富豪們在歐洲揮金如土也招來英法的鄙夷;上世紀八十年年代,在景區端著相機四處照相在巴黎瘋狂購物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

每一個國家在經濟增速快於世界平均水平時就會發生這類現象,一是說明我們的消費能力強了,二是說明我們國產產品還沒有完全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三是說明我們的文化發展落在了經濟增速的後面。

自由之翼:

中國遊客在海外消費,為全球經濟和他國GDP做出了越來越重要的貢獻。緣何同樣的東西一定要“漂洋過海”才能買到?宗旨只在一條:錢。同樣的東西海外免稅尤其奢侈品價格退稅後會相差較遠,花更少的錢買同樣品質的東西,何樂不為呢?這也是人們對海外購物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吧。國內的消費環境再最佳化也比不上“真金實銀”的優惠。

艾斯:

有錢了總得要花,個人掙的錢個人做主花,這確實是誰都干涉不了。但現在中國人在海外購物的風確實刮的有點太盛了一點。人口基數、財富快速積累速度讓中國人大有趕超當年日本人的勢頭。怎么樣實現理性花錢?怎么樣避免讓下一代沾染上攀比、奢侈的不良習氣?怎么為個人、家庭規劃一個更可持續的將來?中國人,打開錢包的時候,真應該多想幾個為什麼了。

秋天不回來:

30多年的快速發展,讓一部分人實現了先富,先富之後改善生活、體驗更好的消費,即便偶爾有虛榮、不守秩序、人傻錢多等初級階段的指責,但總體而言,這是合理的需求和社會進步發展的體現。應該被探討的是市場怎么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既包括旅行和購物服務,也包括資訊與知識服務,逐步引導這股力量步入良性與健康的軌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