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鵬舉

賴鵬舉

賴鵬舉,法號慧因居士,著名醫生,台北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教授。

基本信息

生平事略

賴鵬舉 賴鵬舉

1歲民國39年農曆3月6日,誕生於台灣省台東縣

16-19歲54年至57年

‧高中時期對中國古文發生濃厚興趣

‧讀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讀嘆此詩蘊含空間上下、顏色濃淡、形態真假及動靜的對稱,與數學方程式同樣美麗。奠定往後一生整合中西醫學、般若義理、淨土禪法、佛教圖像的深厚基礎。

19歲57年

‧考取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跑遍台灣各佛教道場,聆聽各法師及名德講經,並參加念佛會禪修的修持,開啟往後深入佛教義理、藝術、禪修的基礎

22歲60年

‧北醫大叄,修「解剖學」,立志挽救病人生命

‧參與並結合北部各大學佛學社團在松山寺聯合辦理「北區大專佛學講座」

‧追隨智諭和尚般若經研究,開始探討般若義學

23歲61年

‧修「病理學」,立志找到各種疾病的原因與如何對症處理,閱讀古代醫書

‧擔任「北區大專佛學講座」學員長

‧參與「西蓮淨苑建設籌備會」

‧參與台北醫學院「中醫社」,開啟往後中西醫「整合醫學研究小」成立的基礎

24歲62年

‧參與淨苑草寮開辦「圓覺經進修會」

‧北醫內科實習,思考用中藥處方來突破西醫內科困境

25歲63年

‧參與淨苑草寮舉辦「暑假修學會」

‧參與淨苑第一次打佛七

26歲64年

‧台北醫學院醫科畢業

‧參與淨苑第一屆「大專青年念佛會」

27歲65年

‧服兵役,修假期間在淨苑協助念佛會

‧參與淨苑每月一次的「念佛會」

28歲66年

‧退伍後,擔任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四年,並在淨苑用中醫診\斷,以中藥治療常住眾與念佛會學員

31歲69年

‧在淨苑旁開辦「博施診\所」

33歲71年

‧發起「蓮友通訊」,連續發行十餘年之久,整合淨苑法師、居士、在學與畢業的念佛會學長

‧參加「東方宗教討論會」,接觸佛教歷史、義理與藝術的朋友,在相互融合與激湯中,逐漸形成以般若、華嚴經典義學與禪法來研究石窟造像

34歲72年

‧創立「整合醫學研究室」,出版《整合醫學導論》,運用西醫內臟的解剖及病理,結合《傷寒論》等中醫的疾病診\斷治療的體系,發展出器官場論。整合中西醫學,創立新醫學,研究與治療方法,參考西醫的數據報告,用中醫來診斷給予中藥治療

36歲74年

‧主辦「般若之旅」研究會,並出版學術論文集

42歲80年

‧〈炳靈寺169窟無量壽佛龕所涉義學與禪學〉,《東方宗教研究》新二期,台北:國立藝術研究中心

43歲81年

‧考察絲路佛教,創立「絲路佛教圖像文獻整合研究中心」

44歲82年

‧〈東晉慧遠法師「法性論」義學的還原〉,《東方宗教研究》新叄期,台北:國立藝術學院

45歲83年

‧〈關河的叄世學與河西的千佛思想〉,《東方宗教研究》新四期

‧創立台灣「佛教圖像學」研究中心,每月聚會討論佛教圖像藝術,造就郭祐孟、賴文英、黃韻如等學者

46歲84年

‧創立「整合醫學研究小組」,定期出版《整合中醫學》期刊。以中藥處方治療肝炎、糖尿病、不孕症及各種癌症

47歲85年

‧考察古健陀羅首都白夏瓦的寺院

‧〈關河的禪法〉,《東方宗教研究》新五期

48歲86年

‧〈姚秦僧肇的「法華叄昧」禪法與隴東南北石窟寺的七佛造像〉,《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二期,台北: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中亞的禪法〉,《圓光佛學學報》第二期

49歲87年

‧四~六世紀中亞天山南麓的華嚴義學與盧舍那造像〉,《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一期,台北:中華佛研所

50歲88年

‧〈西北印念佛禪法的形成及其造像〉,《慈光學報》第一期

‧〈東晉末中國《十住》義學的形成〉,《圓光佛學學報》第叄期

51歲89年

‧〈北傳佛教「淨士學」的形成〉,《圓光佛學學報》第五期,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

‧〈中國佛教義學的形成〉,《中華佛學學報》第十叄期

52歲90年

‧〈健陀羅的大乘「法身」思想及在中亞、河西的開展〉,蘭州大學社辦「敦煌佛教藝術與文化國際研討會」

‧〈關河的「般若」禪法〉,《圓光佛學學報》第六期,紀念智諭法師圓寂周年

53歲91年

‧《絲路佛教的圖像與禪法》,收錄十六篇論文,256頁,圓光佛學研究所出版

55歲93年

‧創立「佛教基因體研究小組」並出版《佛教醫學》期刊,發表〈物種「基因」的唯識「種子」義〉,〈禪定為基礎的「第叄種思惟方法」〉,〈佛法對「臨終正念」的定義及其在生命轉換時的運\作〉等多篇論文

56歲94年

‧《傷寒雜病論》,中醫整合研究小組出版,詳註漢.張仲景古版本

57歲95年

‧〈西北印的「龍族」與大乘經典的起源〉,《敦煌研究》第五期

58歲96年

‧《北傳佛教的般若學─論大乘佛教的起源》,台灣「佛教圖像學」研究中心出版,收錄二十一篇論文,358頁

59歲97年

‧《敦煌石窟造像思想概論》,編排付印中

60歲98年

主要貢獻

‧博施濟眾、仁心仁術的賴醫師

‧領導大專學佛運\動,永遠的慧因學長

‧西蓮淨苑的護法居士

‧中西醫整合醫學研究的先驅

‧絲路佛教圖像與禪法研究的學者

‧大乘佛教的起源與北傳佛教般若學的研究者

‧集古印度與當代台灣般若義學之大成

‧北傳禪法(念佛禪觀)的提倡者

佛教研究

賴鵬舉居士是個醫生,又是台北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教授,開設“絲路佛教圖像學與禪觀”的課程,是圓光佛教研究所“北傳佛教研究室”研究員。他在懸壺濟世之餘,還與絲路佛教造像的佛學研究結下不解之緣。他多次跋涉在祖國大西北沙漠荒谷中,考察那裡留存下來的石窟雕塑和畫像。他與熱心於此道的同仁成立了“佛教造像工作室”,每周定期開研討會,提升理論,就各人對基礎文獻的解讀,研究論文的初稿展開討論、切磋。“佛教造像工作室”有南傳、北傳、中亞經典等幾個方向。為保證研究經費,“工作室”的同仁成立後援會,得到有魄力、有願心的企業家的贊助。

賴鵬舉居士的絲路佛教研究和開拓,取得豐碩成果。他解讀揭示出數以千百計絲路佛教造像的華嚴義理、般若義理、淨土、禪觀的傳承、演變進程和面貌,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高品質的研究成果屢屢見諸學術期刊。二〇〇二年十二月,賴鵬舉居士的專著《絲路佛教的圖像與禪法》,由圓光佛學研究所出版。全書近三十萬字,收錄了大量珍貴的絲路佛教圖像,以雕像與畫像為工具,理清了北傳佛教的源頭,解讀失傳已久的絲路佛教的禪法,解開了許多疑難,填補了空白。《絲路佛教的圖像與禪》就是賴鵬舉居士數年來對“北傳絲路佛教圖像”研究的總結。

二〇〇二年盛夏,賴鵬舉居士與另外幾位台灣專家,風塵僕僕,到蘭州,舉辦為期一個月的“2002年研究生敦煌石窟研習營”。這是台灣“佛教圖像後援會”主辦,“絲路佛教圖像文獻整合研究中心”協辦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活動。參加研習活動的十三位學員,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地區、美國和英國高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活動內容包括培訓、考察、看現場、討論、論文發表、座談。主題報告會,授課的老師有大陸的敦煌學專家和來自台灣地區的賴鵬舉、潘亮文、郭佑孟先生,分別就敦煌莫高窟考古、敦煌史地、佛教圖像和佛教禪法、義理等幾個重要主題進行報告。賴鵬舉承擔的“佛教義理與禪法”,是本次研習營的重點內容。先生共作五場報告會,對北朝至隋唐以來的莫高窟造像所蘊含佛教教理、禪法作了系統、綜合的研究,揭示了這一時期莫高窟造像的整體內涵,令參加培訓的學生耳目一新。

中國現代知名中醫學家

中醫,是“起源與形成於中國,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中醫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同時中醫也指“中醫藥學科的專業職業隊伍”,即中醫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