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厝村

賴厝村

賴厝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賴。

基本信息

賴厝村簡介

 

語言(方言)潮州話

賴厝村賴厝村

行政隸屬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郵政編碼515642
電話區號0768
賴厝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賴。始祖賴朝奉公自宋末由福建莆田縣來此定居,因姓取村名,故稱賴厝。賴厝村在金石集鎮東南1公里處,東南毗鄰廖厝村,東北隔一小溪與廠頭村相望,西北與翁厝村接壤。全村面積0.48平方公里,本村人多地少,歷來以農業為主,宜植水稻、甘茨、小麥、花生、甘蔗等經濟作物。

發展歷史

賴厝村是大革命時期中共潮汕地下黨的活動地點之一。1922年潮安婦運先驅者余益求、張兩嬌在本村開展婦女運動,成立潮安縣農村第一個婦女協會。本村革命先烈賴其泉也是當時潮安工運領導人之一。建國前,除了農業,部分村民還從事經商和織布業。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村辦企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改善,文化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發展。閩南也有一個賴厝村,位於福建省晉江市西園街道辦事處,晉江賴姓源流 賴氏之先,系因紂王無道,周武王命弟叔穎率兵討伐,功成,叔穎退居河南賴地,武王念其功勳卓著,乃封賴地為賴國,並賜以侯爵,以叔穎為一世祖,迨至十四世添公為楚靈王所滅,其子孫遂以賴為姓。 據晉江賴氏族譜載:先公諱珠,漢高祖時以文學孝廉官任交趾(越南)太守,至司徒,後賴珠公忠諫君貶為汝州刺史。賴妙通以文學撰舉,初任秘書郎。賴恭,官四川成都太守。賴隆公明永樂乙未進士,仕至二等侍衛。 賴姓一世始祖為賴國穎王,為黃帝二十九世孫,文王之第十九子。直至九十一世廷貴公(雍之長子)由福建寧化田心(赤嶺馬江)遷入泉州,居泉州賴厝,遂為泉州賴厝始祖,生子五、長隆、次卜英、季卜芳、四十芳、五十夢。廷貴之孫賴澤翁於宋末元初由泉擇居晉江八仙山鳳山里,妣楊氏,生子一,賴真德,以“版傳芳,鳳山衍派”為其郡望和堂號。其字行為:公侯伯子,仲衍孫謀,奕世永昌,文章華國、詩禮專家、修明學業、繼美先賢,顯揚祖德,丕振萬年。從十三世編起,至今傳至‘國’”字輩即二十八世。分衍惠安塗嶺、羅溪、德化、平和、長汀、內坑社仔村等地;還遷居台灣、新加坡等地。 晉江賴厝賴姓其郡望為“穎川傳芳”。明代清官南京右都御史海瑞,曾與賴存業(海瑞的老師)結為忘年之交,今晉江賴厝尚存的“兄弟明經”,古匾為海瑞生前所題。字行為:福祿星裕子嗣永昌,國學文衡江東德政。其後分居青陽後間、蘇塘、燒厝等村,又遷居閩西、廣東沿海一帶。至今已繁衍二十六代。其名賢有:賴忠郎,明翰林侍講;江東太守中憲大夫。明正德年間,九世祖賴鳳戊辰科進士兵部結事中。十一世賴庭檜嘉靖進士,四川按察使。十二世賴克俊二甲一名傳臚(萬曆二十三年)授禮部郎中。十二世賴長熙天啟進士,授廣西思州正堂。天啟丙寅大學士張瑞圖書題“賴氏家廟”匾(至今尚存)。在清代有舉人賴錦祚;左營護駕副統賴時興;乾隆中式賴天定;道光進士賴大器。現居於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的賴姓族人,大部份均為五子中的三子的子孫後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