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德先

賀德先

賀德先,男,出生於1963年,1986年7月參加工作,山東農業大學和美國Auburn University畢業,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學位,Ph. D.,現為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處長。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賀德先賀德先
賀德先,男,漢族,1963年10月出生,河南南召人,1986年7月參加工作,山東農業大學和美國Auburn University畢業,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學位,Ph. D.,現為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處長。學科專業領域為作物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小麥生態生理。
教育經歷:
1983-1986 河南農學院農學專業本科生
1983-1986 河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5-1998 山東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8-1999 赴荷蘭Wageningen University作訪問學者
1999-2002 美國Auburn University植物生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任職經歷:
1986-1989 河南農業大學助教
1989-1993 河南農業大學講師
1993-1995 河南農業大學副教授
1998-1999 河南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小麥研究所副所長
2002-2003 美國Auburn University博士後
2003-2004 河南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4-2008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報編輯部副主任
2009-至今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處副處長
學術和社會兼職:
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
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同行評議專家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
河南農業大學教師名師
河南省小麥研究會常務理事
河南省作物學會理事
許昌市科技特派員
歐美同學會會員
Journal of agronomy,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和As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s等期刊編委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geotropism in Pine Radicles. 美國農業部(USDA)基礎研究項目. 1999-2002. 主要骨幹.
[2]Effect of Light on Geotropism in Pine Radicles. 奧本大學博士後研究項目. 2002-2003. 獨立完成.
[3]河南小麥、夏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 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大專項. 2004-2006. 主要骨幹.
[4]小麥夏玉米兩熟制農田節本增效施肥技術研究. 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大專項. 2004-2006. 主要骨幹.
[5]小麥根毛髮育及調控研究.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2004-2006. 主持人.
[6]小麥質量監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招標)項目. 2005-2007. 主持人.
[7]許昌縣小麥保優節本高產標準化技術示範與推廣. 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 2006. 主持人.
[8]水分逆境對小麥根毛形成、結構和吸收活性的影響.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 2006-2008. 主持人.
[9]黃淮南部(河南)小麥玉米豐產高效基本規律與理論創新研究. 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河南課題. 2006-2009. 子課題之專題負責人.

科技成果及專利

[1]不同土壤類型區小麥根系生育特點及調控增產技術研究.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 第4名(共15人).
[2]小麥的根[M]. 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2. 第3名(共7人).
[3]液體地膜的研究與套用.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第4名(共15人).
[4]新型植物標本烤箱[P].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2007-11-21. 第2名(共3人).
[5]一種生物結構防偽標貼製作方法[P]. 中國發明專利, 2007-12-19. 第2名(共3人).

論著

[1]小麥的根[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9. 副主編.
[2]小麥生態栽培與農業生產——胡廷積文選[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參編(按姓氏筆畫排名).
[3]現代小麥栽培科學及其發展展望[M].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參編(按章節排名).
[4]小麥的穗[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8. 參編(按章節排名).
[5]作物栽培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p. 490. 參編(按姓氏筆畫排名).

學術論文

[1]賀德先, 王晨陽, 楊青華, 馬元喜, 余松烈, 胡廷積. 小麥根系生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0, 34(4): 329-333.
[2]WANG Chen-Yang, HE De-Xian, MA Dong-Yun, ZHU Yun-Ji, GUO Tian-Cai, FENG Wei, ZHOU Su-Mei.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mes on cooking quality of Chinese noodle in winter wheat [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4, 3(4): 277-285.
[3]崔志青, 賀德先(通訊作者), 趙全志, 王晨陽, 史曉江, 任介新, 馬元喜.光對作物根系影響研究進展[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5, 39(4): 387-389, 416.
[4]Dexian He, David B. South. Gravitropism of pine radicles in the dark [J]. New Forests, 2006, 31(2): 165-172.
[5]賀德先, 史曉江, 詹克慧, 王晨陽. 小麥K型雜交種及其“三系”根系發育特徵的比較研究[J]. 麥類作物學報, 2007, 27(5): 874-879.
[6]郭春強, 廖平安, 葛昌斌, 賀德先(通訊作者), 臧賀藏, 郭松景, 黃全民, 陳 琦. 農藝措施對降低小麥紋枯病病情指數的效應[J]. 麥類作物學報, 2008, 28(3): 537-540.
[7]宋志均, 李宇峰, 楊春玲, 郭瑞林, 賀德先(通訊作者). 灰色系統理論在小麥品種布局和相似性栽培中的套用[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9, 43(1): 19-24.
[8]王永士, 郭瑞林, 賀德先(通訊作者), 楊春玲, 馬翠萍, 謝利芬, 郭安斌, 宋世強, 范華兵.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安陽市強筋小麥適宜品種篩選中的套用[J]. 麥類作物學報, 2009, 29(2): 271-274.
[9]賀德先. 世界小麥產消和貿易形勢動態分析及小麥生產發展戰略研究[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9, 43(2): 220-226.
[10]Jishan Niu, Dexian He (Corresponding author). Molecular basis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9, 8(11): in press.

學生培養

賀德先教授忠誠教育事業, 酷愛教學工作。先後為本科生講授《作物栽培學》,《作物栽培研究新進展》,《作物栽培專題》, 《農業生產標準化》,《世界農業》,《農業科技寫作》,研究生講授《作物生態生理研究進展》,《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作物科學研究法》,《小麥栽培專題》,《專業英語》和《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等12門主幹課程, 指導農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1998年以來, 指導作物栽培與耕作專業碩士研究生29人、博士研究生4人。教學態度嚴謹。根據學科發展要求, 結合生產實際, 參考大量文獻資料, 修改和充實教案, 課前充分備課, 課堂嚴格紀律,教學效果受到好評。每學年都積極承擔並圓滿完成所分配的教學任務。1990年榮獲農學系(院)首屆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2010年榮獲河南農業大學教學名師稱號。作為主講教師之一,《作物栽培學》於2009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精品課程。
注重育人工作。先後擔任農學院農學89-1班, 農學93-1班, 農學院03級碩士研究生1班, 04級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班, 國際教育學院國貿專業06-3班班主任, 以及農學03級年級導師, 03~09級農學專業部分學生專業導師以來,教育學生樹立科學態度, 講求奉獻。常和學生們談心, 幫助他們牢固專業思想, 確定奮鬥目標。當學生遇到困難時, 想方設法予以幫助,需要時解囊相助。多年來, 做了不少學生工作, 並取得一定成績。

獲獎情況

1995年榮獲河南農業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和鄭州市“‘三育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7年被評為河南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優秀班主任”。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

社會活動

作為河南農業大學農業科技入戶專家組成員和科技特派員,心繫河南省農業生產發展,深入做好農業生產調研工作, 積極為省及地方政府獻計獻策。多年來,先後主持或參加完成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許昌縣小麥保優節本高產標準化技術示範與推廣”、“滑縣玉米小麥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示範推廣”,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糧食增產科技支撐行動計畫項目“方城縣夏秋糧一體化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示範”等,深入到安陽、新鄉、三門峽、商丘、夏邑、許昌、鄢陵、漯河、西平、南召、方城、信陽, 以及濟源、澠池、偃師、通許、禹州等地駐點, 到生產第一線指導工作, 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際學術交流

1998-1999 荷蘭Wageningen University訪問學者
1999-2003 美國Auburn University博士研究生、博士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