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烏瑞它馬鈴薯

費烏瑞它馬鈴薯

費烏瑞它馬鈴薯由荷蘭引進,為鮮食、早熟和出口的馬鈴薯優良品種。 生育日數65天左右,在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和廣大中原二季作區都有種植,而且在二季作區可進行春秋兩季栽培,並適合與其他作物間作套種。據有關資料顯示,陝北地區引種栽培,表現出早熟、優質、高產、抗病等優點,較當地傳統馬鈴薯品種早上市35-60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屬早熟馬鈴薯品種,生育期65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強,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65cm左右,莖帶紫褐色網狀花紋;葉綠色,複葉大、下垂,葉緣有輕微波狀;花冠藍紫色、較大,有漿果;塊莖長橢圓形,皮淡黃色,肉鮮黃色,表皮光滑,塊莖大而整齊,芽眼少而淺,結薯集中;塊莖對光敏感,植株抗Y病毒和卷葉病毒,對A病毒和癌腫病免疫;鮮薯乾物質含量17.7%,澱粉含量12.4%-14%,還原糖含量0-3%,粗蛋白含量1.55%,維生素C含量136mg/kg。

分布範圍

在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和廣大中原二季作區

主要價值

為鮮食、早熟和出口的馬鈴薯優良品種。

栽培技術

1.精細整地,高畦栽培馬鈴薯是淺根作物,鬚根穿透力差,大多分布在30-40cm深的土層,特別是早熟種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種發達。所以,精細整地、深耕做高畦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的基礎。生產中,應選擇耕層深厚、土壤疏鬆、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田塊作栽培地,而且要深翻、耙碎整平,開深溝做高畦,畦高30 cm左右,寬80-100cm,溝寬25cm,防止積水。

2.適期早播,覆膜壟栽採用覆膜早播技術是爭取早上市、豐產增收的關鍵。早播也應掌握適宜播期,要根據各地氣候情況和種薯發芽狀態而定,使馬鈴薯出苗期剛剛避開當地終霜期,避免苗期遭受凍害,一般土壤10cm深處地溫穩定在7-8℃時播種比較安全。長城沿線風沙灘地以4月10日後始播為宜,南部丘陵區多在“清明”前後播種。播種時採用100cm帶型,70:30規格(壟底寬70cm,壟溝寬30cm),風沙乾旱地區壟不宜過高,保持15cm即可,每壟種植2行馬鈴薯,按起壟、覆膜、打孔、播種、覆土或起壟、挖穴、播種、覆土、蓋膜的順序進行,保持行距50 cm,株距28-30cm,播種深度10-15cm,每667m2保苗4000-4500株。

3.整薯播種,合理密植生產實踐證明,整薯播種是一項普遍增產的技術措施,它可避免病毒病和細菌性病害通過切刀傳病,避免腐生菌侵入切面造成切塊腐爛缺苗。另外,整薯催芽播種後出苗整齊,植株間結薯時期比較一致,生長的薯塊大小整齊,商品薯率高。同時,整薯播種比切塊播種的植株抗逆性強,耐乾旱,病害少,增產潛力大,有利於高產。但整薯播種的薯塊不應太大,否則用種量大、成本高,一般用25g左右的小種薯播種。播種前要催芽,催壯芽,促使根系早發育,促進植株生長,以達到高產目的。合理密植能協調個體與群體、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生長,充分發揮群體增產潛力,費烏瑞它馬鈴薯每667m2定植4000-4500穴為宜。

4.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多,其中需鉀素最多,氮素次之,磷素較少。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多施農家肥,適施氮肥。氮肥施用要根據栽培地土壤肥力確定,不可盲目施用,在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植株徒長,可把氮肥總量的2/3摻入農家肥中作基肥混合施用,留1/3作追肥。磷肥和鉀肥一般作基肥施用。追肥要早施,特別是費烏瑞它早追肥可促進早結薯、早收穫、早上市;晚追肥,則容易造成植株徒長或塊莖膨大遲緩、晚熟等現象。追肥要在植株封壟以前結束。在塊莖膨大期應進行中耕鬆土,並結合灌水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措施,以利於塊莖膨大。澱粉積累期要少施用或不施用氮肥,以免莖葉貪青徒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