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氏針鱗苔

費氏針鱗苔

費氏針鱗苔,拉丁名為Rhaphidolejeunea fleischeri (Steph.) Herz.,是苔蘚植物門苔綱的一種植物。它的植物體小,長20毫米,乾時灰黃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物體小,長20毫米,帶葉寬0.7—1.1毫米,乾時灰黃色。莖粗56—80微米,不規則分枝。側葉卵形,密集覆瓦狀排列,長0.4—0.6毫米,寬0.24—0.4毫米,頂端尖或鈍,邊緣全緣或具細胞齒。葉邊緣細胞7—11×6—8微米,中部細胞13—22×11—16微米,細胞壁薄,三角體微小或缺,中部球狀加厚缺。角質層平滑。油胞1個,稀2個,位於葉基部40—60×24—34微米。假肋缺。腹瓣卵形,長為背瓣的1/3,頂端具1個鉤狀角齒,透明疣位於角齒基部的近軸側。腹瓣近軸的側生邊緣由6—9(—12)個細胞構成。腹葉遠生,深二裂至基部,裂瓣纖細,長6—10個細胞,基部寬常2個細胞,約120°—150°角伸展。雌雄異株。雄穗生於長的枝上,頂端常有無性枝,苞葉5—8對,腹苞葉限生於雄穗基部。雌器苞頂生,無新生枝。雌苞葉與腹苞葉基部連生,邊緣常具細齒,腹苞葉頂端二裂達1/4—1/3深處。蒴萼倒卵形,具5個長的三角狀脊,脊常平滑,頂端有時分叉。芽胞缺。

地理分布

產於貢山。分布於西藏、四川、海南。斯里蘭卡也有。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400米左右的林下葉面。[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