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三江

費三江

費三江,1976年出生在四川一戶農民的家裡。1995年,懷著對部隊的嚮往和為家鄉父老爭光的信念,入伍成了包頭消防支隊一名消防戰士。從當兵的那天起,他便以百倍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隊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憑著特有的韌勁和迎難而上的衝勁,他成了中隊戰士中的佼佼者,並在1998年7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姓名:費三江

姓別:男

費三江 費三江

內蒙古公安消防總隊包頭公安消防支隊 中隊士官

人物生平

入伍的13年中,參加了3000餘次搶險救援事故,搶救被困民眾500餘人,包括“8.6”氯氣泄漏事故,“11.21”空難,“1.21”礦難,東方希鋁、稀土高科火災等多起大型搶險救援和火災事故。

宣言:"我會用奧運精神激勵自己,在崗位上踏踏實實努力工作,更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成就及榮譽

在包頭參加火炬接力的104名火炬手中,有一名火炬手與眾不同。他就是第2棒火炬手——包頭市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士官、抗震英模費三江。14時04分,費三江從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冠軍胡剛軍手中莊嚴接過“祥雲”火炬,用曾經在災區拯救生命的雙手高舉火炬,進行了一段具有特殊意義的傳遞。他一手高舉“祥雲”火炬,一手向周圍民眾敬禮致意,贏得了成千上萬現場民眾熱烈鼓掌,並點燃下一棒火炬。費三江順利地跑完了這短短几十米的光榮之途,也成功地跑好了人生這段精彩之路,顯得神采飛揚。現場民眾紛紛與費三江合影留念,媒體記者爭相採訪。

1995年,費三江從四川廣元市入伍來到包頭市。入伍13年裡,他先後參加了包頭“8.6”氯氣泄漏事故、“11.21”空難、東方希望鋁業火災等3000餘次滅火救援任務,搶救被困民眾500餘人。他先後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先進個人”、“優秀消防衛士”和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被內蒙古消防總隊和自治區公安廳評為“草原十大衛士”,併入選“北疆十大衛士”候選人。榮立支隊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公安廳三等功1次。

“5.12”汶川地震後,重災區的家人音訊全無。5月19日,費三江請纓求戰,駕駛車輛往災區一線運送一批物資補給。他舍小家為大家,過家門而不入,日夜兼程奔向災區一線。他生死不懼,歷經公路坍塌、山體滑坡、餘震不斷等重重險境,穿越生死線,終將急需物資及早完好地送到前線。他不僅是一名技術過硬的駕駛員,更是一名出色的戰鬥員,他與“川籍戰士尖刀班”並肩作戰,拯救災難中的父老鄉親,出色完成各項救援任務。

“這是我永生難忘的時刻,感到無比自豪。我是一名火炬手,更是一名消防兵。在我心中,保家衛國、護佑平安的責任,像聖火一樣永不熄滅!”費三江和戰友們把愛心獻給了災區,又用愛心點燃了奧運聖火。

個人其他信息

抗震英雄激情點燃聖火

包頭市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士官費三江是包頭市火炬傳遞的第二棒火炬手,他也是剛剛從四川地震救災一線歸來的抗震英雄。14時04分,費三江從第一個取得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冠軍的中國運動員胡剛軍手中莊嚴接過“祥雲”火炬,用曾經在災區拯救生命的雙手和愛心將火炬進行了一段具有特殊意義的傳遞。他一手高舉“祥雲”火炬,一手向周圍民眾敬禮致意,贏得了成千上萬現場民眾熱烈鼓掌,並點燃下一棒火炬。傳遞結束後,現場民眾紛紛與費三江合影留念,媒體記者爭相採訪。

1995年,19歲的費三江從四川入伍來到內蒙古包頭市。從當兵的那天起,他便以百倍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隊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管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執行各類滅火救援任務,憑著特有的韌勁和迎難而上的衝勁,他成了中隊戰士中的佼佼者。2007年他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先進個人”,2006-2007年度全國“優秀消防衛士”和優秀共產黨員;被內蒙古消防總隊和自治區公安廳評為“草原十大衛士”,併入選“北疆十大衛士”候選人;入伍13年來他先後榮立支隊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公安廳三等功一次。

在消防特勤一中隊費三江駕駛的綜合防化救援洗消車價值280萬元,共裝備8大類394件特種器材,對於普通戰士來說,能熟知其中三分之一的器材已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但對於費三江來說,從車內快速取出器材、並能熟練講解示範。除擔當駕駛員外,費三江還肩負著全支隊300多具空氣呼吸器的充氣與維修工作,充氣機、防爆充氣箱、各類氣瓶組件、水壓試驗裝置的每個開關部件他都熟記在心,即便是閉著眼睛,光靠耳朵聽手摸也可以完成充氣的全部操作流程。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發現戰鬥員如果攜帶脈衝槍後就不能再佩帶空氣呼吸器,無法進入濃煙或有毒區域。發現問題之後,他苦心鑽研,自己動手製作連配件經過反覆試驗,完成了脈衝水槍與“空氣呼吸器聯用”和“移動供氣源”兩項技術革新。在他的啟發和帶動之下,中隊成了黨員技術革新小組,10餘項革新成果已經運用到了執勤備戰中,更加方便了滅火救援工作。

.

危難之中顯出男兒本色

費三江開的是綜合防化救援洗消車,所有救援工具和洗消設備都在這一輛車上,遇有救援任務和大的火災事故他必須第一個趕到現場,衝到最前線。2006年5月8日晚21時,呼包高速公路618公里處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兩車嚴重追尾,癱於路中,有一人被困車裡,情況十分緊急。費三江到場後,冒著事故車輛汽油外泄,隨時可能起火爆炸的危險,進行了謹慎小心的破拆。經過十多分鐘的緊張工作,被困人員順利獲救。在入伍的13年中,費三江參加了3000餘次搶險救援事故,搶救被困民眾500餘人,包括“8.6”氯氣泄漏事故,“11.21”空難,“1.21”礦難,東方希鋁、稀土高科火災等多起大型搶險救援和火災事故。

費三江的家就在“5.12”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四川廣元市,父母和妻兒也在災難中等待著救援。而在赴川抗震救災的行動中,費三江以一名救災者的身份奔赴一線。5月19日費三江得知要向總隊赴川救援隊運送救援設備和補給,他主動請纓和另外兩名戰友駕駛著後援保障車日夜兼程奔向災區。在運送物資的路上,費三江以一名救災者的身份奔赴一線,過家門而不入,把對親人的牽掛與惦念化作了無窮的動力。經過近27個小時的艱難行進,費三江駕駛著後援保障車到達了被稱為“孤島”的南壩鎮,看著救援現場戰友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廢墟上忙碌,費三江顧不上休息卸下車上的器材物資便換上戰鬥服,二話不說和川籍戰士尖刀班的兄弟們又開始了救援。在一座四層居民樓倒塌的廢墟上,費三江用無齒鏈鋸切割斷鋼筋,和戰友們一起抬起巨大的水泥板,將遇難者遺體從廢墟中抬出。

在奧運精神的激勵下,費三江和赴川救援隊的戰友們把執著、信心和力量帶到地震災區,讓奧運精神點燃受災民眾重建家園的激情,鼓舞著那裡的人們堅強、勇敢的面對災難、攜手渡過難關,把愛心獻給了災區,把感動永遠銘記於心間。

入伍12年擁有25個榮譽

入伍12年中,他連續兩年被支隊授予“崗位練兵執勤能手”,連續5年被支隊評為“優秀士兵”,和“優秀共產黨員”,並樹立為先進典型;連續3年被總隊授予“紅旗手駕駛員”稱號,連續4年被總隊評為“全區十佳優秀士官”。他榮立支隊三等功兩次,公安廳三等功一次;2005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5年12月1日,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郭鐵男少將到包頭支隊視察時,對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2006年11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公安消防部隊英模表彰大會上?費三江被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先進個人”?同時受到了公安部周永康部長的親切接見。

他駕駛搶險救援車參加了3000餘次搶險救援事故,搶救被困民眾500餘人次,包括2004年的“8·6”氯氣泄漏事故和“11·21”空難事故。

故事

日積月累整理出一個器材本

入伍12年擁有25個榮譽,在費三江的任何一個榮譽背後,都有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

費三江所在的包頭市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特勤班是名副其實的器材班,搶險救援器材將近400件,有破拆類的,也有偵檢類的精密儀器。作為一名特種車輛駕駛員,在這一點上費三江嚴格要求自己,對每一件器材進行研究,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然後記到自己的筆記本上,日積月累,他整理出了一個器材本。在工作上,他稱不上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絕對是兢兢業業。

不僅救人還要濟困

2004年3月1日,九原區甲爾壩村趙挨仁家中發生大火,在費三江與戰友全力撲救下,保住了人員和房屋,但家裡的20多隻羊和糧食都被大火吞沒。趙挨仁和妻子都是殘疾人,上有80歲的老父親,下有上中學的兩個孩子,這場大火無疑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見到這一情況,農民家庭出身的費三江有了想法,他認為身為一名消防隊員不能光以救人為主,還要促進警民關糸。如果中隊戰士每天少抽點菸,那對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將是多大的幫助啊!想到這裡,他便徵求領導的同意,之後開始找部分同志談心。短短几天后,中隊將一袋米、一袋面和423元現金送到趙挨仁家中。

救人排險的好衛士

2005年3月28日中午12時32分,正是消防官兵吃飯的時間,消防特勤一中隊接到支隊指揮中心的出動命令:位於富強路與科學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麗晶大酒店樓頂有兩名輕生女子。險情就是命令。接警後,費三江和其他9名官兵放下碗筷立即出動一部搶險救援車趕赴現場。到場後,發現輕生者所在的位置距地面近40米,費三江走上樓頂一邊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勸說輕生者穩定情緒,一邊命令專勤班人員展開救生氣墊。經過近2個小時的勸解,輕生者終於放棄了跳樓的想法,於14點40分走下樓頂。

消防戰士智擒小偷

2005年6月的一天,費三江因公外出,正當他準備返回中隊在公車站等車的時候,發現一名女青年正在追趕一名男子,邊追趕邊高喊著“抓小偷”。費三江沒有多想,憑藉著特勤戰士的良好身體素質,不到一分鐘時間他便追上了小偷,面對手持兇器的小偷,他冷靜地快速將其制服並移交給了及時趕來的公安人員。歸隊後,費三江並沒有多說什麼,當女青年的感謝信和寫著“消防戰士神從天降,人民好衛士”的錦旗送到中隊時,他才將那天的情形講給戰友。

支隊里的“活字典”

特勤一中隊的車庫內,整齊地停放著7輛消防車,費三江駕駛的綜合防化救援洗消車最引人注目。這輛價值280萬元的“龐然大物”,共裝備8大類394件特種器材,對於普通戰士來說,能熟知其中三分之一的器材已經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但對於費三江來說,從車內快速取出器材、講解並進行示範只不過幾分鐘而已。可誰又知道,費三江為了練就今天這樣精湛的駕駛和維修技藝,付出的要比常人多上好幾倍。

從1997年他擔任駕駛員的那一刻起,他就懂得要勝任駕駛工作光憑熱情是不夠的。平日裡他主動向其他司機請教,業餘時間找來各類駕駛、維修書籍專心研究,夜裡別的同志都休息了,可他卻一個人躲在樓道里借著微弱的燈光學習交通規則。

1999年9月,包頭消防支隊唯一一輛乾粉車出現故障,嚴重影響了執勤備戰。費三江主動請纓自己動手檢修。他趴在車底下逐個檢查部件,一乾就是一天,最終找到了故障的根源——總承開關銹死?可當時支隊沒有新部件可供備用。費三江硬是憑著自己總結的維修經驗,用汽油浸泡、用機油潤滑,最終修好了銹死的總承,使乾粉車重新投入到執勤戰備中。

除了擔當特種車輛駕駛員之外,費三江還肩負著全支隊300餘具空氣呼吸器的充氣與維修工作。在特勤一中隊的氣泵房裡,充氣機、防爆充氣箱、各類氣瓶組件、水壓試驗裝置等擺放有序。對於這裡的設備,費三江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即便是閉著眼睛光靠耳朵聽,也可以完成充氣的全部操作流程。

技術革新能手

平日裡,費三江是一個愛琢磨、愛鑽研的人。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發現戰鬥員如果攜帶脈衝槍後就不能再佩帶空氣呼吸器,這樣便無法進入濃煙或有毒區域。發現問題之後,費三江開始了艱難的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覆拆裝和各種配件的合理利用,他終於使脈衝水槍與呼吸器結合後的重量達到了要求,成功完成了脈衝水槍與空氣呼吸器聯用的技術革新。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他又開始新的探索。為解決移動供氣源的問題,他同樣是自己找材料、找配件,反覆琢磨。經過多次嚴格的器密性檢查和佩帶舒適度試驗,移動供氣源的革新項目取得了成功。

在費三江的啟發和帶動之下,特勤一中隊成了黨員技術革新小組。他們善於在完成滅火、救援、保衛任務後,總結和歸納各種器材裝備的性能優劣,並通過大膽的構想和實踐,對現有器材裝備進行整合和升級,他們的十餘項革新成果已經運用到了執勤備戰中。現在,他們又在迎接新的挑戰,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些成果在消防部隊推廣,為所有官兵帶來更加安全和機動靈活的保障。

軍功章里有妻子的一半

當談到家人時,費三江神情有些愧疚,他說:“對於妻子和孩子,我虧欠的太多,但我知道部隊需要我。”

在部隊的11年中,費三江探家的次數只有數得著的那么幾次。他的兒子現在已經3歲了,可每次探家回去孩子總是瞪著大眼睛遠遠望著他,父子間顯得很生分,好不容易孩子和自己熟了開始喊“爸爸”了,歸隊的日子卻又悄悄臨近。對於妻子,費三江有著深深的愧疚,他沒有幫她侍奉過老人,沒有幫她帶過孩子,卻要把照顧全家的重擔壓在她一個人肩上,妻子從來沒有埋怨過他,默默地支持著他。面對著一個又一個的獎章和獎牌,費三江說他真正明白了“軍功章里有我一半也有你一半”的含義。

“紅門衛士”的信念激勵前行

舍了小家顧大家,費三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部隊這個大家庭里。中隊不管是桌椅壞了,還是洗漱間水管漏水,不管是營院內的地磚裂了,還是器材架鬆了,不用中隊幹部要求,他只要發現了就會修理,而且保證能夠修好。特勤一中隊的營院東南角,由於地勢低的原因一到下雨天就會形成大片積水,不光給官兵的日常生活和清掃帶來不便,長期下去還會毀壞營院。看到這樣的情況,費三江便又開始琢磨。他跑到中隊附近的一處工地,要來了十多米長的下水管,還找來了一個家用的下水道地漏。於是,幾個晴天的日子裡,戰友們總能看到費三江揮汗如雨在院裡的角落挖溝。再一場大雨到來的時候,費三江的“小工程”已經全部完成。此時戰友們才發現,東南角的草坪邊上多了一個橫著安裝的地漏,雨水還沒等積聚就已經順著地下的管線流出營院了。

這就是他,用實際行動去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無聞。這就是他,為了心中的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紅門衛士,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地為消防建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費三江的故事還有很多,“費師傅”這個稱呼的由來也在官兵們的講述中找到了答案。

社會評價

13載春秋,費三江把人生中最好的年華獻給了警營,也許有人會說他這樣很傻,可他卻始終堅定著自己的信念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一路走來。如今的費三江是支隊的“黨員模範標兵”,可與原來相比他沒有絲毫的改變,依舊是憨厚樸實的笑容、不多的話語,依舊是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