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餘慶中學

貴州餘慶中學創建於1943年3月,是由當時省教育廳督學孫效儀先生創辦。1958年開始增設高中部,1982年12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貴州省重點中學,1994年根據縣人民代表大會決議,停招國中教學班,發展成為普通高級中學,2000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第一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年,經遵義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和市教委督導評估團評估驗收,被評定為遵義市辦學水平優秀學校,2004年1月,被省教育廳定為貴州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基本信息

概述

貴州餘慶中學創建於1943年3月,是由當時省教育廳督學孫效儀先生創辦。1958年開始增設高中部,1982年12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貴州省重點中學,1994年根據縣人民代表大會決議,停招國中教學班,發展成為普通高級中學,2000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第一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年,經遵義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和市教委督導評估團評估驗收,被評定為遵義市辦學水平優秀學校,2004年1月,被省教育廳定為貴州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位於貴州“西電東送”標誌性工程構皮灘電站所在地——縣城南街團結路,占地66368m2,建築面積27186m2,綠化面積6160m2。校園整潔優美、花繁葉茂,綠樹成蔭。學校建有28間教室面積達3152m2的逸夫教學樓、1783m2的實驗樓、2165m2的圖書館和1142m2的教師辦公樓;建有5間理化生實驗室、2間電教室、2間分別為50座和60座的計算機網路教室、2間分別為54座和62座的多功能語音室、1間150個座位的多媒體階梯教室以及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專用教室。學校藏書58278冊,訂有報刊188種,建有圖書室、學生閱覽室(座位150個)、電子閱覽室(微機30台)、教師資料室以及校園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校園辦公區域網路等教育教學設施;建有一個占地50餘畝的校辦農場和4個校外德育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學校擁有40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5個籃球場(其中一個為燈光球場)、4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8個桌球台等體育活動設施;擁有1100餘個床位的學生宿舍和配套的食堂、浴室、醫務室等生活服務設施。學校又新征土地70.384畝,即將完工包括48間教室面積達17430 m2的綜合大樓和報告廳。

發展

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學生2500人。學校有一個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廉潔高效、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學科配套、德才兼備、敬業奉獻的教職工隊伍。全校教職工141人,平均年齡36歲。教職工中有共產黨員56人。學校專任教師126人,有本科學歷的122人,學歷達標率為98%。其中有中、高級教師65人(特級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高級教師26人。全校教職工愛崗敬業,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人從事第二職業和有償家教。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袁先澤曾朝剛等4位教師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省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三個面向”,堅持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全面發展,文體見長,環境優美、質量一流、富有特色的農村省級示範性高中”的辦學目標和“品德高尚、成績優異、能力突出、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的四有公民”的培養目標,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全面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嚴格內部管理,大力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創新精神、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從而形成了“文明團結、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勤奮善思、宏志力行”的濃郁學風和“敬業奉獻、嚴謹求新”的嚴謹教風,繼承和發揚著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余中精神,使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邁上新的台階。
我校是一所地處革命老區的省級重點中學,“西電東送”標誌性工程構皮灘電站的建設、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四在農家”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形成辦學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立足當地經濟社會和學校自身的實際,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余中精神,形成了“弘揚長征精神,鑄造健全人格”、“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打造高精尖教師隊伍”三個辦學特色。
學生參加教育部門組織或認可的學科競賽成績突出,陳恩、曾廷坤參加全國高中數學競賽獲貴州賽區一等獎,冉龍參加全國高中物理競賽獲貴州賽區一等獎,魏淑江、石磊參加全國高中化學競賽獲貴州賽區一等獎,譚安發、陳光艷參加“聖陶杯”、“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比賽獲一等獎,王興艷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獲一等獎,習興美獲遵義市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一等獎,鄭傳榮、陳喜獲遵義市中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學生身體發育正常,體質體能都能達標,2000年至今,學生體育合格率均達99%。2000年以來,學生參加貴州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3項第一名,2項第二名,2項第四名,參加遵義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8項第一名,4項第二名,3項第三名,2項第四名。學生王柯被評為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優秀運動員和國家二級籃球運動員。學生參加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和“三好杯”籃球賽、“桂美軒杯”足球賽、“慶祝北京申奧成功”長跑比賽均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或冠軍。1997年以來,我校有43名學生分別考入天津體院、重慶大學等體育高校或高等院校體育專業。近五年來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項比賽,獲一、二、三等獎350餘人次。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學校共為社會培養了6600多名高中畢業生,向高等院校輸送了5000多名合格新生,教育質量在遵義市一直居於前列。以冉文忠、吳旭東為代表的莘莘學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清華等全國著名高等院校;毛國璋、蘭宏、金華、常勝軍等人在國內外著名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工作,正在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毛國璋等中青年科學家因成就突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次接見。學校更培養出了以致富能手周修平、滅鼠專家楊再學、電視節目主持人何恆莉、貴州十大傑出青年任仁、雷達專家夏瑜、全國優秀教師魏萬興為代表的各類人才,他們正在農村、機關、工廠、部隊、學校等各自崗位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餘慶中學曾多次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原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國家教育部基教司領導、省教育廳副廳長劉俊源、蔡仕君、吳大華、省招辦主任李興國、遵義市副市長石邦定、何平、市教育局局長李國仕、任啟賢、駱明軍、縣委書記吳承斌陳梓澤、縣長楊興友等各級領導先後多次蒞臨學校指導工作。餘慶中學是貴州省重點中學、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普及中學實驗教學省級示範學校、遵義市辦學水平優秀學校,是黔北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遵義市乃至全省有較高的聲譽和較大的影響。
近年來,學校堅持走艱苦創業,自強發展的辦學之路,以培養“品德高尚、成績優異、能力突出、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的四有公民”為目標,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適應當地經濟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抓住申報省級示範性高中的難得機遇,在各位領導和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規範內部管理,提高辦學水平,為實現“全面發展,文體見長,富有特色,注重質量的農村省級示範性高中”的辦學目標而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