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劇團

貴州省黔劇團

黔劇是在貴州民間流行的一種分角色坐唱形式—貴州揚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地方劇種。1953年貴州省黔西縣業餘文琴愛好者將黔劇搬上舞台,稱為“文琴戲”。

基本信息

簡介

貴州黔劇貴州黔劇

貴州省黔劇團,國營劇團。1960年8月31日在貴州省劇演出團的基礎上成立,

團址

設在貴陽市瑞金南路82號

歷任領導

歷任中共黨支部正、副書記有張德賢、魏然、王學品、宋有諒、王永高、劉玉珍、萬良誠、羅代兵、董艷麗;正、副團長的有張德賢、蘇秦、秦楓、崔燕鵬、蘇文才、於英傑、朱宏;

下設機構

設黨支部、團部、演員隊、樂隊、舞美隊、創研室、行政辦公室。1961年定編120人。

主要業務人員

編劇:俞百巍、朱雲鵬、王玉琳、張麟;導演:羅軍、黃躍庭、巍然、周一良;

音樂設計

秦楓、馬非天、李克禮、李啟民;舞美設計:范里、陳禮儀;

演員

劉玉珍、崔燕鵬、余重駿、鄒秀鍾、蘇文才、吳家林、包珊、楊永黔、李劍青、王章蘭、余佩蘭、王厚芳、祝嘉麗、揚淑一、蔣金龍、潘小文、李詠梅、朱宏等;

樂師

魯廣新翁元貴、阮秀傑、王青生、吳學高、陳實、蔡爾智等;舞美師:賀培年、曾令富、夏梅、林華、楊美英等。上演大小劇目兩百餘出

演變歷史

黔劇是在貴州民間流行的一種分角色坐唱形式—貴州揚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地方劇種。1953年貴州省黔西縣業餘文琴愛好者將黔劇搬上舞台,稱為“文琴戲”。1960年8月在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的基礎上成立了貴州省黔劇團。

代表劇目

有《秦娘美》、《奢香夫人》、《搬窯》、《漢宮女皇》、《瓦窯案》、《阿雙》、秋月》、《阿雙》》、《阿雙》、《中秋月》、《山高水長》、《假日》、《一家兵》、《雁來歸》、《蹉跎歲月》、《所長夫人》、《神寨》、《月正圓》、《烏卡》、《姐妹崖》、《秦娘美的後代們》,

獲獎作品

其中《秦娘美》、《搬窯》在京、瀘、杭、蘇演出,得到梅蘭芳、周信芳、歐陽予倩、馬少波、蓋叫天等著名藝術家撰文贊評,使黔劇和劇團在全國產生影響,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戲曲藝術片《秦娘美》,在國內外發行,大大拓寬了黔劇和劇團的知名度; 《奢香夫人》晉京參加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一等獎、演出一等獎。繼後,該團受國家民委之託,赴西北五省區六市訪問演出,受所到省區熱烈的歡迎和高度的讚譽,使黔劇和劇團又一次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月正圓》參加全國地方戲曲(南方片)交流演出,獲文化部頒發的劇目獎;《姐妹崖》晉京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優秀劇目獻禮演出,文化部頒發的紀念證書,並獲貴州省97--98“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獲98貴州省文藝調演九項高獎;《山高水長》、《假日》、《一家兵》等參加西南區話劇、地方戲觀摩演出,其餘劇目均獲省級獎。

現有主要演員

劉玉珍(代表作品《秦娘美》、《月正圓》)、崔燕鵬(代表作品《奢香夫人》、《月正圓》)、蘇文才(代表作品《奢香夫人》、《西廂記》)、余重駿(代表作品《月正圓》、《奢香夫人》)、鄒秀鍾(代表作品《珍珠塔》、《團圓之後》)等。

領導重視

致貴州省黔劇團(1960年5月3日)致貴州省黔劇團(1960年5月3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朱德、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賽福鼎、艾思奇、郭沫若、陳毅、楊尚昆、李先念、賀龍、彭真、肖華、烏蘭夫、鄧穎超、康克清、胡錦濤、宋平、阿沛.阿旺晉美、胡厥文、江華等觀看過該團演出,周恩來、葉劍英、賽福鼎、艾思奇、郭沫若、強曉初和梅蘭芳、張庚、郭漢城、馬少波、薜若琳、曲潤海等中央首長和著名藝術家為該團親筆題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