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

【注音】tāntiānzhīgōngyǐwéijǐlì
【典故】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釋義】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結構】複句式
【相近詞】貪天之功以為己有
【押韻詞】自鳴得意、誠心敬意、各有利弊、玉琢成器、銷聲割跡怡聲下氣、腳不點地、呱呱墮地有一利即有一弊、天經地義、......
【年代】古代
【英文】reflectedglory
toarrogatetooneselfthemeritsofothers;totakecreditforwhatisaccomplishednaturally
【成語故事】晉國公子重耳流亡19年後重新回國執政,成為晉文公。他對跟隨他流亡的人論功行賞。唯獨把割大腿肉熬湯給他喝的介子推給忘了。介子推很有氣節,他稱病回家隱居,侍奉老母,靠編草鞋為生,他認為那些受到獎賞的人是在貪上天的功勞

介之推,或叫介子推、介推,春秋時晉國的貴族。他曾從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後賞賜隨從臣屬,他和母親隱居綿山(今山西介休東南)山中而死。文公找尋不到,還曾以綿山作為他名義上的封田,後世遂稱綿山為介山。又傳說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他因不願出來而被燒死。
春秋時,晉介子推從者有感於介子推從亡有功不見賞而作。一說為介自己所作。又名《士失志操》。其歌辭為:"龍欲上天�o五蛇為輔�o龍已升雲�o四蛇各入其宇�o一蛇獨怨�o終不見處所。"見《史記.晉世家》。漢劉向《新序.節士》亦載�o文字有出入。
【龍蛇歌原文】
蛇歌
有龍于飛,
周遍天下。
五蛇從之,
為之承輔。
龍返其鄉,
得其處所。
四蛇從之,
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
橋死於中野。
【譯文】
一條龍背井離鄉飛翔,
行蹤不定游遍了四面八方。
五條蛇追隨在左右,
作為輔佐陪侍在它身旁。
有一天龍飛回到故鄉,
得到了安身立命的合適地方。
四條蛇追隨在左右,
得到了龍的雨露滋養。
一條蛇羞於再與龍蛇相處,
寧願乾死在荒涼的原野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