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戰爭

貨幣的戰爭

[他們眼中的貨幣]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托馬斯·傑斐遜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 胡佛總統在華爾街失寵,始於在德國賠款的問題上偏離了銀行家的既定方針。

《貨幣戰爭》

編輯推薦

更多推薦貨幣的戰爭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媒體評論

書摘插圖

編輯推薦

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誰擁有美聯儲?誰在[妖魔化]黃金?破譯世界富密碼,揭秘國際金融騙局;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網路超百萬人氣點擊。星雲棋盤,波雲詭譎的政治風波與經濟危機中,誰在翻雲覆雨?以史為鑑,逐步與國際接軌的中國金融市場,應該怎樣迎敵?破譯世界財富密碼,揭秘國際金融騙局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網路超百萬人氣點擊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誰擁有美聯儲?誰在“妖魔化”黃金?星斗棋盤,波雲詭譎的政治風波與經濟危機中,誰在翻雲覆雨?以史為鑑,逐步與國際接軌的中國金融市場,應該怎樣迎敵?[他們眼中的貨幣]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我堅信銀行機構對我們自由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托馬斯·傑斐遜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拿破崙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格林斯潘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凱恩斯

更多推薦

貨幣與帝國系列之一:魔棒家族與金融權利(VCD)

貨幣與帝國系列之二:美聯儲與世界貨幣真相(VCD)

貨幣與帝國系列之三:亞洲金融危機與世界貨幣戰爭(VCD)

貨幣與帝國系列之四:中國金融體系安全與防範(VCD)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第登入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自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300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他們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通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可以說,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
通過描摹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本書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著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通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作者簡介

宋鴻兵,20世紀90年代初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近年來,作者曾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目錄

前言起航的中國經濟航母,會一帆風順嗎?
第一章羅斯切爾德家族:“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
拿破崙的滑鐵盧與羅斯切爾德的凱鏇門
羅斯切爾德起家的時代背景
老羅斯切爾德的第一桶金
內森主宰倫敦金融城
傑姆斯征服法蘭西
所羅門問鼎奧地利
羅斯切爾德盾徽下的德國和義大利
羅斯切爾德金融帝國
第二章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
刺殺林肯總統
貨幣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爭
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美國第一銀行(1791-1811)
國際銀行家捲土重來:美國第二銀行(1816-1832)
“銀行想要殺了我,但我將殺死銀行”
新的戰線:“獨立財政系統”
國際銀行家再度出手造成“1857年恐慌”
美國內戰的起因源於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
林肯的貨幣新政
林肯的俄國同盟者
誰是刺殺林肯的真兇?
致命的妥協:1863年國家銀行法
第三章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
神秘的哲基爾島
華爾街七巨頭:美聯儲的幕後推手
策立美聯儲的前哨戰:1907年銀行危機
從金本位到法定貨幣(FiatMoney):銀行家世界觀的大轉變
1912年大選烽煙
B計畫
美聯儲法案過關,銀行家美夢成真
誰擁有美聯儲?
美聯儲第一屆董事會
不為人所知的聯邦諮詢委員會
第四章戰爭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
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中的美聯儲
“為了民主和道德原則”,威爾遜走入戰爭
美國戰時的重要人物
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剪羊毛”與美國1921年農業衰退
國際銀行家的1927年密謀
1929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動
策劃大衰退的真正圖謀
第五章廉價債務貨幣的“新政”
凱恩斯的“廉價貨幣”
1932年總統大選
誰是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
廢除金本位:銀行家賦予羅斯福的歷史使命
“風險投資”選中了希特勒
華爾街資助下的納粹德國
昂貴的戰爭與廉價的貨幣
第六章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與“外交協會”
國際清算銀行:中央銀行家的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
統治世界的精英集團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三邊委員會
第七章誠實貨幣的最後抗爭
總統令11110號:甘迺迪的死亡證書
白銀美元的的歷史地位
銀本位的終結
“黃金互助基金”
特別提款權
廢除黃金貨幣的總攻
“經濟刺客”與石油美元回流
里根:離心臟僅一毫米的子彈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第八章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
1973年中東戰爭:美元反擊戰
保羅.沃爾克:世界經濟“有控制地解體”
世界環保銀行:要圈地球30%的陸地
金融核彈:目標東京
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黑客
狙擊歐洲貨幣的“危機弧形帶”
亞洲貨幣絞殺戰
中國未來的寓言
第九章美元死穴與黃金一陽指
部分儲備金體系:通貨膨脹的策源地
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美國的“債務懸河”與亞洲人民的“白條”
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霸盤生意”
房利美和房地美:“第二美聯儲”
黃金:被軟禁的貨幣之王
一級警報:2004年羅斯切爾德退出黃金定價
黃金一陽指
第十章謀萬世者
貨幣:經濟世界的度量衡
金銀:價格動盪的定海神針
債務貨幣脂肪與GDP減肥
金融業: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軍”
未來的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金銀中國元:邁向世界儲備貨幣之路
後記對中國金融開放的幾點看法

媒體評論

[他們眼中的貨幣]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梅耶·羅斯柴爾德
我堅信銀行機構對我們自由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
——托馬斯·傑斐遜
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
——拿破崙
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
——格林斯潘
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凱恩斯

書摘插圖

1932年的總統大選在一片經濟蕭條的肅殺之中拉開了序幕,1300萬的失業人口、25%的失業率,讓時任總統胡佛倍感壓力。面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羅斯福對1928年以來經濟政策的猛烈抨擊以及對胡佛總統與華爾街銀行家勢力的緊密關係的嚴厲指責,胡佛總統保持了耐人尋味的沉默,但是他在自己的備忘錄中這樣記錄了他的真實想法:
在回應羅斯福對我應該為(1929年的)投機風潮負責的聲明時,我思忖再三,不知道是否應該把美聯儲1925年到1928年在歐洲勢力的影響下故意實施通貨膨脹政策的事情曝光,我當時是反對這種政策的。[6]
胡佛總統的確有些冤枉,他雖然貴為美國總統,但是對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卻沒有太大的影響力。由於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如果私人擁有的紐約美聯儲銀行不配合,任何政策都是空談。
胡佛總統在華爾街失寵,始於在德國賠款的問題上偏離了銀行家的既定方針。原來,在1929年由摩根策劃的楊計畫(YoungPlan),以增加德國債務負擔為代價,通過在華爾街發行德國債券的方式為德國募集戰爭賠款,藉此在承銷債券發行的過程中大賺一筆。
1931年5月,不曾想該計畫開始執行不久,就趕上德國和奧地利的金融危機,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的拯救行動未能遏制危機的蔓延,摩根等華爾街銀行家不願看到剛開了個好頭的楊計畫中途夭折,立刻由摩根的合伙人拉蒙給胡佛總統打電話,要求美國政府同意給德國政府償還戰爭債務放個短假,等德國金融危機消停一些再恢復。拉蒙還警告說歐洲金融系統一旦崩潰,美國的衰退也會加劇。
胡佛總統早已答應法國政府,任何涉及德國戰爭賠款的事,要先徵求法國政府的意見。作為政治家的胡佛豈能出爾反爾,所以胡佛立刻不客氣地回答:“我會考慮這件事,但從政治的角度考慮,這件事不太現實。你待在紐約是不能了解作為一個國家整體而言,對這些政府之間債務的情緒的。”[7]
拉蒙也毫不客氣地撂下話:“這些天你肯定聽到了不少傳言,有人準備在1932年的(共和黨)大會上,讓你的班子靠邊站。如果你照著我們的計畫來做,這些傳言就會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最後,拉蒙還遞上一根“胡蘿蔔”,如果事成,功勞全歸總統。總統考慮了一個月,最後只得低頭。
到了1932年7月,拉蒙再次派人前往白宮,告訴總統應該重新考慮德國的戰爭賠款問題。這一次胡佛忍無可忍,他充滿怨憤和沮喪地吼道:“拉蒙把事情整個搞錯了。如果有一件事情是美國人民所痛恨和反對的話,那就是這種合謀(豁免或推遲德英法對美國的債務)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拉蒙並不理解席捲全國的(對銀行家的)憤怒情緒。他們(銀行家)是想我們(政治家)也成為‘黑幫’的同謀。或許他們(銀行家)已經和德國人就賠款達成了協定,但卻是以最糟糕的方式完成的。”[8]結果胡佛拒絕了華爾街的要求,法國出現了償付拖欠。
更令華爾街銀行家怒不可遏的是胡佛總統對股票市場做空行為的窮追猛打所牽出的一系列金融醜聞,再加上空前的失業率、凋敝的經濟和慘遭股市洗劫的人民,各種力量集聚成一股對華爾街銀行家的強烈憤怒。胡佛總統自恃民意可用,於是與銀行家撕破面子,一心要把問題搞大。胡佛直斥紐約股市是一個由銀行家操盤的大賭場,市場做空的投機分子阻礙了市場信心的恢復。他警告紐約股票交易所總裁惠特尼,如果不限制股市做空行為,他將啟動國會調查行動並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管。
華爾街對總統的要求回答得簡單而乾脆:“荒謬!”
準備拼個魚死網破的胡佛總統於是下令參議院銀行與貨幣委員會開始調查股市做空行為。氣急敗壞的華爾街立刻派拉蒙到白宮與總統和國務卿共進午餐以求中斷調查行動,總統不為所動。[9]
當調查擴大到20年代末的股票操盤黑幕後,大案要案紛紛被抖落出來,高盛集團、摩根公司等諸多股市醜聞被大白於天下。當股市暴跌與經濟大蕭條的邏輯關係被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時,人民的怒火終於聚焦在了銀行家的身上。
而胡佛總統和他的仕途也同時斷送在銀行家和人民的雙重怒火之中。代之而起的就是被稱為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總統的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
書摘與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