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菜

貢菜

貢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栽培歷史有兩千二百多年,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高檔脫水蔬菜。清乾隆年間曾進貢朝廷,後年年進貢朝廷,故稱之為“貢菜”。因其食之有聲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亦稱之為“山蜇菜”。安徽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的名貴特產,其栽培史見於秦,迄今義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苔乾之鄉”,苔乾現種植面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苔乾生產、種植基地。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2006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渦陽苔乾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邳州苔乾蜚聲遐邇,為邳州遠銷全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2013年1月8日,邳州苔乾,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成為繼邳州白蒜和邳州銀杏之後的又一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基本信息

簡介

貢菜貢菜
貢菜又名苔乾、響菜、山蜇、苔菜。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屬綠葉類蔬菜,秋季取其梗剝皮劈條曬制而成。睢寧縣種植薹乾已有2000多年歷史,此品系北溫帶珍貴蔬菜,為菊科、萵苣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谷氨酸、維C、維D、鋅、鐵、鈣、硒等,對人體發育、抗衰老、防癌有一定食療功效,是宴席之佳品,清乾隆年間被譽為“貢菜”。現今產品暢銷東南亞等地。曾經被周恩來總理稱之為“響菜”。
可燒菜、燴湯、配製多種素菜,製作成南北風味,味若海蟄、獨具特色。

邳州苔乾

歷史淵源

貢菜貢菜
邳州苔乾蜚聲遐邇,為邳州遠銷全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產於占城、土山等鎮。據《隋書》記載,萵苣自古渦國傳入邳州。古渦國,即安徽省古渦水一帶。邳南苔乾相傳於明代從安徽亳地傳來。二者傳至邳州後分別在邳北、邳南落戶。邳北多年來不產苔乾,不獨種植技術問題,可能與土質有關。苔乾因歷史上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又稱為"貢菜"。

產地環境

邳州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徐州與連雲港之間。東與新沂市為鄰,西與銅山縣和徐州市賈汪區毗連,南接睢寧縣和宿遷市豫縣,北界山東省。
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5′50″-118°10′40″,北緯34°07′-34°40′48″。東西距離52公里,南北距離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巒起伏,腹地河流如織。根據地勢高低,全境地貌分為平原窪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種類型。其中平原窪地為全市地形主體,面積1080平方公里,占面積的51.7%市境界於黃淮之間,屬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9℃,日照2350小時,降雨量903.6毫米,無霜期211天。
全市土壤分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個土類,其中潮土為主要類型,分布於平原地區,面積158.8萬畝。境內水系屬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歸宿分為中運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

品質特點

貢菜貢菜
邳南苔乾與邳北萵苣屬一科二種。萵苣莖短而粗(莖長20一30厘米),苔乾莖長而細(70-110厘米)。苔乾分紫莖和青莖兩類:紫莖水分少,產量偏低,晾乾後綠色稍暗、鹽霜少;青莖水分大,產量高,晾乾後,綠色鮮亮,鹽霜大,糖分高,為優種。邳州苔乾是我國蔬菜食品中一個珍貴稀有的品種,色澤青綠,形狀細長,組織緻密,肉質肥厚,質地脆嫩。食用起來清脆可口,清香沁脾,有天然海蜇的美稱。邳州苔乾經檢測,內含18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鋅、鐵、硒等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生產情況

邳州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運行模式,大力推進邳州苔乾農業標準化生產,使苔乾產業邁上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快車道”。到2013年,邳州苔乾標準化種植面積近60000畝,年產量4000噸,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新格局,成為中國著名的苔乾產區和重要出口基地。

地理產品標誌

項目 內容
產品名稱 邳州苔乾
地理標誌類別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13年第55號
批准時間 2013年4月18日
產地範圍 邳州苔乾產地範圍為江蘇省邳州市所轄行政區域。

營養知識

貢菜有兩種:一種貢菜是醬菜類食品,用大芥菜醃製而成;還有一種貢菜又名苔乾、響菜、山蜇菜,萵苣屬,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市場上常見的是第二種。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具有健胃、利尿、補腦、安神、解毒、減肥、防癌、抗癌等作用。

由來典故

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為貢品納入皇宮,又名為“貢菜”;該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和醫療價值,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及胺基酸,具有降血壓,通經脈,活血健腦,開胸利氣,壯筋骨,抗衰老,清熱解毒,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等功效。此菜吃法多樣,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以拼盤成菜,既可以涼拌,又可以熱炒;既可以製作中餐,又可以調西餐。鹹甜麻辣均可,暈素煎煮皆宜。

家常做法

貢菜貢菜
貢菜乾品食用前需用溫水泡1--4小時,泡透發開(1KG可發4-5KG)洗淨,切成寸數或丁,開水沖洗去水,可涼拌單獨成菜,也可拼盤配菜,甜鹹葷素宜可,炒拌煎煮皆行中西餐兼用、亦可以與肉類葷拌。可燒菜、燴湯、配製多種素菜,製作成南北風味,味若海蟄、獨具特色。
1、涼拌貢菜
用溫開水(40度左右)浸泡25-30分鐘,或用冷水浸泡(時間長但是口感更好)
理齊切段約3-5厘米寸段
拌少許食鹽揉搓,然後用冷水清洗,瀝乾
盛入餐具中,加入白糖、食醋、麻油等調拌,
2、貢菜手撕雞
原料:熟雞脯(或雞腿),貢菜。
貢菜提前用熱水泡好,煮透後用冷水漂涼,切成小段,加鹽、味素、香油拌勻,碼在盤子裡。熟雞肉用刀拍松,用手撕成條,然後加鹽、味素、醬油、醋、白糖、紅油、蒜泥拌勻,蓋在貢菜上,撒上少許蔥花成菜。
特點:貢菜脆嫩,雞絲細嫩,鹹鮮帶香辣,回味微酸甜。
3、豆腐乾拌貢菜主料:豆腐乾、貢菜
輔料:香菇、白菜心
調料:鹽、雞精、醋、香油、醬油、芝麻醬、白糖
烹製方法:
第一步:將貢菜切成寸段,香菇切條,豆腐乾切條,坐鍋點火倒入水,加少許鹽,水開後將貢菜、香菇、豆腐乾一起放入水中煮一分鐘,撈出過涼,加入雞精、醋、鹽、姜蒜末、香油攪拌均勻即可;
第二步:將白菜心洗淨切成細絲,取一小碗,放入醬油、芝麻醬、白糖、鹽、清水、蒜末拌勻澆在白菜上即成芝麻醬拌白菜心。
特點:脆嫩爽滑,清爽可口。
4、蠶豆貢菜炒肉丁
做法如下:
第1步:肉切丁,用胡椒粉、鹽、料酒、姜粉、生抽、澱粉拌醃20分鐘
第2步:鍋里加入一份醃貢菜和兩份的豆瓣,加一碗水,用大火燒開並收乾水份後取出備用。
第3步:鍋燒熱,放兩湯匙油,油溫熱時,將肉丁倒入,炒至7成熟,再下豆瓣和貢菜大火翻炒至肉熟,即可盛盤上桌。
心得:第2步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蠶豆老了之後,光靠快炒是很難熟透的,吃在嘴裡容易有生腥氣,煮一煮味道會更“熟”一點。另外一個原因是,在煮的過程中,貢菜里的鹽分會析出,豆瓣也會吸收鹽分,兩者的鹹淡可以中和,依照1:2的比例的話,不用再加鹽了。
5、芝麻貢菜
1.將發制好的貢菜切寸段,用開水燙一下,撈出瀝乾;
2.將蔥、姜、蒜分別切末待用;
3.勺內加油燒熱,放入蔥、姜、蒜熗香;
4.烹入料酒,加肉湯,下入玉米、肉丁、猴頭蘑丁、雞精燒入味;
5.下入貢菜、紅椒、河蝦炒勻至熟;
6.再下入松子仁(炸熟),加精鹽、味素炒勻;
7.最後下入挑散的米飯炒透,淋入香油出勺裝盤即成。銀芽貢菜的做法1.貢菜洗淨,切去老根,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切段。
6、貢菜扣雙蛋
原料:
貢菜50克,雞蛋2個,皮蛋2個,蒜子10克,火腩15克。
調料:花生油5克,鹽5克,味素2克,白糖1克,蚝油3克,濕生粉適量。
製法:
(1)貢菜切成段,雞蛋,皮蛋都煮熟去殼切圓片,蒜子炸好,火腩切小塊。
(2)用深碟1個,對稱地擺入雞蛋片,皮蛋片,蒜子,火腩,調入蚝油,入蒸櫃扣25分鐘,拿出反扣入碟內。
(3)另燒鍋下油,注入清湯,調入鹽,味素,白糖燒開,用濕生粉勾芡,淋入扣好的雙蛋上即可。
7、貢菜草菇棒魚湯
貢菜貢菜
棒魚200克,貢菜150克,草菇100克,胡蘿蔔1根。
調料
精鹽1小匙,醬油1大匙,胡椒粉1/2小匙,料酒2大匙,味素1/2小匙。
做法
1、將棒魚去頭洗淨,切成段,入熱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備用。
2、貢菜和草菇用清水沖洗乾淨改刀,胡蘿蔔切滾刀塊。
3、鍋中加8杯高湯煮沸,放入所有原料與調料煮至入味,出鍋即可。
材料替換
原料用皇菇魚替換棒魚,稱為貢菜皇菇魚湯。
口味變化
調味料中去掉醬油,加豉油、生抽,稱為豉油棒魚湯。
8、陳皮貢菜
[原料]貢菜50克,九制陳皮10克,話梅2粒。
[調料]糖20克,鹽0.5克,蔥油7克,醬油3克。
1.貢菜取莖切成1.5厘米長的段,放涼水中泡軟,不斷換水至全部漲發後取出,放在熱水中燙一下後用淨水漂淨,濾乾水分。
2.陳皮切成末,與貢菜、話梅一起放碗裡,加糖、鹽、醬油、蔥油,拌勻,即可裝盤。
[特色點評]脆爽、酸辣。貢菜是泡發後脆爽,但原料本身無味,需借味料調味,方成美餚。
其生產工藝是這樣的:新鮮貢菜→去葉→去皮→劃半→晾乾或烘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