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菜香餅

貢菜香餅的由來

乾隆下江南時路過古潭洲(今天的湘潭),冥冥之中覺得潭州古城仙氣不凡,預測百年後定有不凡之人出世,游巡至許家鋪子時,忽聞一般天然香氣撲鼻而來,遂聞香下馬,差僕人從鋪子中購得燒餅數隻,龍口一嘗,但覺胃口大開,連呼真乃妙品也。於是,詩興大發,叫來侍從官,賜名“貢菜香餅”。後來“貢菜香餅”被傳承一代又一代,亦被<<潭州縣誌>>載入野史趣聞中。
貢菜香餅以上等精麵粉、淨肥膘肉、越乾萊、芝麻、精鹽、菜油等手工分別製作皮、餡,經泡麵、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擀餅、刷飴、撒麻、烘烤等10 余道工序製成,其烘烤是在特製爐中進行,內燃木炭,將餅坯貼於爐的內壁,經烘烤、燜烘、在烘烤過程中,餅中水分大多蒸發,利於貯存,一旦受潮,烘烤後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麵粉搓酥,使麵皮分層薄如紙,致烤制後酥鬆油潤而不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