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

內容介紹《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內容簡介:農業補貼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保護農業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手段之一,也是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 《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旨在通過研究,為完善和建立我國對農業補貼機制提供的決策建議。 財政補貼問題研究的已有成果是《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的基礎。

內容介紹

《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內容簡介:農業補貼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保護農業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手段之一,也是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我國農業的弱質性更加明顯,尤其需要對其進行保護。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以間接補貼為主的農業補貼方式,僅僅是用於維繫為工業化積累資金的農業的存在而提供必要補償,完全服從於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需要,這既不利於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也不利於實現工業化,其補貼的效率也十分低下,並且與WTO規則相牴觸,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傳統的農業補貼方式。2003年1月召開的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辦法,加大國家對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1號檔案又明確指出,“為保護農民利益,要建立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國家要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三分之一的資金,用於主產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這標誌著我國農業補貼方式的改革已經拉開序幕。積極探索出一套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WTO規則的對農業補貼方式,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旨在通過研究,為完善和建立我國對農業補貼機制提供的決策建議。《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通過對各種補貼方式及其經濟效應的分析,對農業補貼方式轉變的現實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深入研究,對外國農業補貼經驗的借鑑和改革歷程的回顧,從理論上揭示農業補貼方式改革的內在規律,從實踐上探索深化我國農業補貼方式改革的道路對策。研究目標也就是從現實出發,研究中國當前的農業狀況及現行的農業補貼方式改變的內在原因,並結合國外的相關實踐,就建立適應中國實際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給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有所幫助。
財政補貼問題研究的已有成果是《財政補貼與反哺農業:我國農業補帖方式轉變的思考》的基礎。20世紀80-90年代,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加深,我國財政補貼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問題一度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焦點。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三農”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農業補貼政策的研究成為學術界關注的重點。關於2003年以來我國農業補貼方式的變化、農產品供給形勢研究、以工補農的可能性在當前的理論研究中都有所提及。這些研究成果在各自的領域都是極為優秀的,從不同的角度說明我們現在農業政策中存在的問題,但都沒有進一步說明我國農業補貼方式變革的理論和現實原因、補貼方式轉變的可能性,以及應該建立怎樣的補貼體系。這個體系應該包括:改革的目標、補貼的目標體系、實現目標的途徑或戰略、可選擇的政策工具、各個工具的特點、具體的政策、政策套用到目標實現的機制、政策效應的監控以及政策的調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