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音樂與人生

貝多芬:音樂與人生

《貝多芬:音樂與人生》是2011年11月1日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列維斯·洛克伍德。

圖書信息

貝多芬:音樂與人生 貝多芬:音樂與人生

出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平裝: 44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0964029

條形碼: 9787810964029

尺寸: 25.8 x 18.2 x 2.2 cm

重量: 862 g

作者簡介

列維斯·洛克伍德,美國西方音樂史學家,貝多芬研究專家。1930年生於美國紐約,自幼熱愛音樂,學習大提琴演奏。1952年,師從愛德華?羅文斯基教授在紐約城市大學的皇后學院學習,後來又在普林斯頓大學先後攻讀藝術碩士和音樂學博士學位。1958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教員,10年後升任教授。1980年,從普林斯頓大學轉到哈佛大學,繼續教學和研究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1982至1987年間,他曾擔任美國音樂學協會主席,目前是哈佛大學范尼?皮博蒂音樂研究教授。洛克伍德的重要著述包括《文藝復興時期費拉拉宮廷的音樂》、《貝多芬:創作進程研究》、《貝多芬:音樂與人生》、《在貝多芬四重奏之內:歷史、表演、詮釋》。

劉小龍,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1996年起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學習,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主修西方音樂史,對於德國作曲家J.S.巴赫、貝多芬,以及19世紀早期歐洲音樂文化有專門研究,寫作的重要論文有《利都奈羅在〈布蘭登堡協奏曲〉中的運用》、《論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的風格轉變》和《“從心靈而發——但願再次——回到心靈”——論貝多芬〈莊嚴彌撒〉的創作特徵、信仰內容和宗教文化背景》。2006年為紀念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誕辰250周年主編了《你好,莫扎特-26位中國音樂名人訪談錄》(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出版專著《論貝多芬〈莊嚴彌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主持翻譯並出版《鋼琴音樂簡史》(F.E.科爾比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內容簡介

《貝多芬:音樂與人生》內容簡介:放在我書桌上的是一部北京大學劉小龍博士的譯著:列維斯?洛克伍德《貝多芬:音樂與人生》清晰、整潔的中譯本。這部不久即將付梓的譯著對我國音樂學界的貝多芬研究、乃至我國對整個西方音樂的研究,無疑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西方古典音樂傳人中國始於上個世紀初葉,而貝多芬是最早傳人中國的西方音樂家,說他是中國人接觸最早、最受敬仰、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西方音樂大師,是絕不為過的(去年,中央音樂學院張樂心的博士學位論文《貝多芬在中國-20世紀貝多芬在中國(大陸)的接受問題研究》,在當代藝術接受理論的基礎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梳理和研究)。貝多芬尚在世時,針對貝多芬音樂的評論就已出現。待逝世後一百多年來西方音樂學界對貝多芬的研究,就其數量、成果和水平來說,一直居於首位,相關著作、論文浩如煙海。然而,其中最有分量的、經典性的著述,被譯成中文介紹到中國來的卻並不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對列維斯?洛克伍德這部貝多芬專著的中譯本即將出版感到異常的期待和欣喜。

目錄

序言青年、成年、老年:三封信

1787年:貝多芬母親的去世

1812年:寫給一個小孩的信

1826年:老小孩

人生與作品

第一部分:早年1770~1792年

第一章 開端

作為音樂中心的波恩

從尼夫手中傳遞的巴赫

康德、席勒和啟蒙運動

馬克斯·弗朗茲和莫扎特的遺產

家庭、朋友和恩主

到維也納找尋莫扎特

身在波恩的最後歲月

華德斯坦的預言

第二章 波恩時期的音樂

早期鍵盤音樂

“這個段落是從莫扎特那裡竊取的

創作與草擬

為兩位皇帝創作的康塔塔

第二部分:第一成熟期1792~1802年

第三章 在維也納的初期歲月

政治氣氛

作為音樂中心的維也納

面對維也納貴族

海頓

為選帝侯和國王演奏

進入出版界

第四章 維也納初期的音樂

修訂早期作品

室內樂和鋼琴奏鳴曲

第五章 危機歲月

耳聾

海利根施塔特遺囑

第六章 為鋼琴創作或有鋼琴參與的音樂

“新的途徑”與早期草稿本

一項實驗性發明:更多鋼琴奏鳴曲

從傳統到原創:鋼琴變奏曲

新的小提琴奏鳴曲

早期鋼琴協奏曲

第七章 早期管弦樂作品和弦樂四重奏

《第一交響曲》和芭蕾舞配樂《普羅米修斯》

法國規格和軍樂

《第二交響曲》

作品18號:“我已經學會如何創作弦樂四重奏了”

第八章 第一成熟期:總論

第三部分:第二成熟期1802~1812年

第九章 貝多芬在新的時代

拿破崙與白手起家的偉人

貝多芬和他的周邊環境

同女性的關係

第十章 新的交響理念

英雄性與美

《第三交響曲(英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