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貝塞麥轉爐煉鋼法是英國的威廉·凱利在19世紀40年代末首次發現的,首先公布轉爐煉鋼法是英國發明家貝塞麥,因此稱為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隨著工業革命的勝利,工場手工業轉向了機器大工業。機器的大量發明和廣泛使用,使鋼鐵成了最基本的工業材料。從前的煉鋼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工業和技術發展的急需,尋找新煉鋼法最早獲得成就的是英國的威廉·凱利。19世紀40年代末他在肯特郡自己開辦的工廠里發現,精煉生鐵時,少加一些木炭,多往爐內鼓進些空氣,能使爐溫升高。此法不僅節約了木炭,而且可以把鐵煉成鋼。1851年凱利建成了新的煉鋼爐,但他嚴格保密,不向外公布。(圖)(中國本溪鋼鐵廠內的120噸氧氣頂吹轉爐
首先公布轉爐煉鋼法是英國發明家貝塞麥。直接導致他尋找新煉鋼法的契機是軍備和戰爭的需要。1854年底,在阿薩斯諾靶場試射貝塞麥研製的新型炮彈時,軍官們擔心:用生鐵鑄造的舊炮發射這種新型炮彈,它是否承受得了炮彈的爆炸力,貝塞麥回憶說: “這是導致他考慮去尋找新煉鋼方法的 “一個火花”。
隨後貝塞麥設計了一個爐子,高約1.22米,系固定式的垂直容器,下部有6個風口,可加入熔融生鐵約350公斤。試驗時人們對此表示極大的懷疑。就連參加實驗的工匠們都警告他說,不加焦炭光吹空氣,會使鐵水在爐中凝固。但是,從爐底鼓進空氣後,情況出人意料。首先將鐵水中的錳和矽氧化,形成褐色煙霧逸出,在這期間,鐵水中的碳也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爐溫從倒入鐵水時的135。C大約上升到1600。C,反應非常劇烈,象火山爆發一樣。整個過程約30分鐘,而且不需要任何燃料,就可以煉一爐鋼。接著,他將煉鋼爐從固定式結構改為可向一側傾倒,以使煉好的鋼水易於倒出。使煉鋼爐成為可轉動的爐。即轉爐。1857年他取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