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鬣鳳尾蕨

豬鬣鳳尾蕨

豬鬣鳳尾蕨為旱生好鈣植物,植株高5-30(6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1-1.5厘米,先端被全緣的黑褐色鱗片。由於生境的不同,形體差異甚大。

基本信息

形態

豬鬣鳳尾蕨豬鬣鳳尾蕨
植株高5-30(6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1-1.5厘米,先端被全緣的黑褐色鱗片。葉多數,密而簇生,一型或略呈二型,不育葉遠短於能育葉;柄長3-6(20)厘米(不育葉的柄較短),纖細,粗0.5-1毫米,直立或開展,連同葉軸(有時連同羽片柄及主脈基部)均為栗褐色,粗糙,或間有光滑;葉片長圓狀卵形或闊三角形,一回羽狀(小型植株為指狀);不育葉片有側生羽片1-2對,對生,略斜向上,二叉或基部一對為三叉,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略下延,裂片狹線形,通常長約10厘米,寬4-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能育葉片通常有側生羽片2-4對,對生,相距2-4厘米,略斜向上,基部一對2-4叉並有短柄,向上漸變為單一而無柄,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略下延或不下延,裂片狹線形,通常長10-18厘米,寬2-3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除不育的先端有尖鋸齒外,余均全緣。主脈兩面均隆起,淺禾稈色,基部有時為栗褐色;側脈兩面均明顯,稀疏,相距約1毫米,略斜展,單一或分叉,先端棕色的水囊直達葉邊。葉乾後厚紙質,暗綠色,無毛。孢子囊群狹線形,沿能育羽片的葉緣延伸,僅近基部及有鋸齒的先端不育;囊群蓋同形,略較闊(幼時幾在主脈附近鑷合),灰白色,薄膜質,全緣。

產地

河南北部(輝縣)、湖北宜昌)、陝西南部(西鄉)、甘肅東南部(文縣)、四川(華葵山、奉節、巫溪、酉陽、江安、涼山、眉山、峨眉山、南川、天全、灌縣、雅安)、貴州(清鎮、都勻、興義、興仁、安龍、甕安、遵義)、雲南(昆明、嵩明、文山、屏邊、蒙自、景東、麗江)、廣西北部(宜山、羅城)。生裸露的石灰岩縫隙中,海拔6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蒙自)。

醫用資料

【藥名】:豬鬃鳳尾蕨

【學名】:豬鬣鳳尾蕨Pterisactiniopteroideschrist

【拼音】:ZHUZONGFENGWEIJUE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豬鬣鳳尾蕨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祛痰。

【主治】:用於痢疾、咳嗽、咳痰等。

【性味歸經】:苦,寒,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名】:還陽草(《植物名實圖考》)、豬毛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金雞尾、鳳尾草、細鳳尾草(《四川》)

【考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鳳尾蕨科的蕨類植物及屬系

鳳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龍骨目蕨類植物,約有10屬,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尤以熱帶美洲為多,中國僅有下列2屬:鳳尾蕨屬栗蕨屬栗蕨屬約有7種,中國有1種。鳳尾蕨屬約有300種,中國現知有66種。
三叉系
兩耳系
網眼鳳尾蕨組
三軸系
單軸系
篦形鳳尾蕨組
鳳尾蕨組
紫軸鳳尾蕨(原變種)
紫軸鳳尾蕨
爪哇鳳尾蕨
豬鬣鳳尾蕨
珠葉鳳尾蕨
中越鳳尾蕨
指葉鳳尾蕨
雲南鳳尾蕨
圓頭鳳尾蕨
有刺鳳尾蕨
岩鳳尾蕨
斜羽鳳尾蕨(原變種)
斜羽鳳尾蕨
線羽鳳尾蕨
線裂鳳尾蕨
狹羽鳳尾蕨
狹葉鳳尾蕨
栗蕨
細羽鳳尾蕨
細葉鳳尾蕨
溪邊鳳尾蕨(原變種)
溪邊鳳尾蕨
西南鳳尾蕨(原變種)
西南鳳尾蕨
五葉鳳尾蕨
蜈蚣草(原變型)
尾頭鳳尾蕨
微毛鳳尾蕨
條紋鳳尾蕨(原變種)
條紋鳳尾蕨
台灣鳳尾蕨
碩大鳳尾蕨
百越鳳尾蕨
疏裂鳳尾蕨
疏齒半邊旗
少羽鳳尾蕨
三軸鳳尾蕨
三色鳳尾蕨
三叉鳳尾蕨
柔毛鳳尾蕨
白羽鳳尾蕨
瓊南鳳尾蕨
平羽鳳尾蕨(原變種)
平羽鳳尾蕨
歐洲鳳尾蕨(原變種)
歐洲鳳尾蕨
密脈鳳尾蕨
勐臘鳳尾蕨
勐海鳳尾蕨
美麗鳳尾蕨
美鳳尾蕨
毛葉鳳尾蕨
綠軸鳳尾蕨
隆林鳳尾蕨(原變種)
隆林鳳尾蕨
嶺南鳳尾蕨(原變種)
嶺南鳳尾蕨
林下鳳尾蕨(原變種)
林下鳳尾蕨
兩廣鳳尾蕨
栗軸鳳尾蕨
白沙鳳尾蕨
闊葉鳳尾蕨(原變種)
闊葉鳳尾蕨
井欄鳳尾蕨
白斑鳳尾蕨
江西鳳尾蕨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
劍葉鳳尾蕨
雞爪鳳尾蕨
雞冠鳳尾蕨
華中鳳尾蕨
華西鳳尾蕨
華南鳳尾蕨
胡氏鳳尾蕨
厚葉鳳尾蕨
紅稈鳳尾蕨
海南鳳尾蕨
貴州鳳尾蕨
廣東鳳尾蕨
高原鳳尾蕨
高山鳳尾蕨
傅氏鳳尾蕨(原變種)
傅氏鳳尾蕨
阿里山鳳尾蕨
多羽鳳尾蕨(原變種)
多羽鳳尾蕨
單葉鳳尾蕨
大羽半邊旗
大明鳳尾蕨
翠綠鳳尾蕨
栗蕨屬
刺齒半邊旗(原變型)
刺齒半邊旗
刺柄鳳尾蕨
長羽鳳尾蕨
長葉鳳尾蕨
長尾鳳尾蕨
叉羽鳳尾蕨
波葉鳳尾蕨
變異鳳尾蕨
篦齒半邊旗
半邊旗
鳳尾蕨科
疏羽半邊旗
狹眼鳳尾蕨
全緣鳳尾蕨
栗柄鳳尾蕨
井欄邊草
鳳尾蕨屬
粗糙鳳尾蕨
鳳尾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