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鳳尾蕨

狹葉鳳尾蕨

狹葉鳳尾蕨全草具有醫藥價值。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鏇雞尾草鏇雞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狀莖短,斜出,先端有黑褐色鱗片。葉簇生,略呈二型;能育葉較長,葉柄長15~20cm,淺禾稈色,光滑或略粗糙,具四棱;葉片長圓狀卵形,長20~30cm,寬10~15cm,一回羽狀;羽片(2)4~6對,對生,下部相距5~7cm,極斜向上,基部1對有短柄,3~4叉,向上的無柄,2~4叉,罕單一,頂生羽片2~3叉,偶單一而具短柄;裂片狹線形,長10~20cm,寬(2)3~4mm,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而稍偏斜,全緣,主脈兩面均隆起,淺禾稈色,側脈兩面均明顯,單一或分叉。不育葉短於能育葉,葉柄稍短,裂片略寬,邊緣有淺銳鋸齒。葉乾後紙質,灰綠色,兩面光滑。孢子囊群狹線形,沿能育羽片邊緣延伸,但近基部及先端不育;囊群蓋線形,棕色,膜質。

地理分布

分布於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石灰岩縫隙中。

【藥材名稱】

中文名鏇雞尾草

別名豬毛草(四川)、鋸鋸草、騙雞尾草(貴州)

采 制

全年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生肌。用於犬咬傷,燙火傷,尿路感染,白帶。

【用法用量】

3~6克,煎服;外用煎水洗,研末或捶絨用酒或茶油調敷患處。

鳳尾蕨科的蕨類植物及屬系

鳳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龍骨目蕨類植物,約有10屬,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尤以熱帶美洲為多,中國僅有下列2屬:鳳尾蕨屬栗蕨屬栗蕨屬約有7種,中國有1種。鳳尾蕨屬約有300種,中國現知有66種。
三叉系
兩耳系
網眼鳳尾蕨組
三軸系
單軸系
篦形鳳尾蕨組
鳳尾蕨組
紫軸鳳尾蕨(原變種)
紫軸鳳尾蕨
爪哇鳳尾蕨
豬鬣鳳尾蕨
珠葉鳳尾蕨
中越鳳尾蕨
指葉鳳尾蕨
雲南鳳尾蕨
圓頭鳳尾蕨
有刺鳳尾蕨
岩鳳尾蕨
斜羽鳳尾蕨(原變種)
斜羽鳳尾蕨
線羽鳳尾蕨
線裂鳳尾蕨
狹羽鳳尾蕨
狹葉鳳尾蕨
栗蕨
細羽鳳尾蕨
細葉鳳尾蕨
溪邊鳳尾蕨(原變種)
溪邊鳳尾蕨
西南鳳尾蕨(原變種)
西南鳳尾蕨
五葉鳳尾蕨
蜈蚣草(原變型)
尾頭鳳尾蕨
微毛鳳尾蕨
條紋鳳尾蕨(原變種)
條紋鳳尾蕨
台灣鳳尾蕨
碩大鳳尾蕨
百越鳳尾蕨
疏裂鳳尾蕨
疏齒半邊旗
少羽鳳尾蕨
三軸鳳尾蕨
三色鳳尾蕨
三叉鳳尾蕨
柔毛鳳尾蕨
白羽鳳尾蕨
瓊南鳳尾蕨
平羽鳳尾蕨(原變種)
平羽鳳尾蕨
歐洲鳳尾蕨(原變種)
歐洲鳳尾蕨
密脈鳳尾蕨
勐臘鳳尾蕨
勐海鳳尾蕨
美麗鳳尾蕨
美鳳尾蕨
毛葉鳳尾蕨
綠軸鳳尾蕨
隆林鳳尾蕨(原變種)
隆林鳳尾蕨
嶺南鳳尾蕨(原變種)
嶺南鳳尾蕨
林下鳳尾蕨(原變種)
林下鳳尾蕨
兩廣鳳尾蕨
栗軸鳳尾蕨
白沙鳳尾蕨
闊葉鳳尾蕨(原變種)
闊葉鳳尾蕨
井欄鳳尾蕨
白斑鳳尾蕨
江西鳳尾蕨
劍葉鳳尾蕨(原變種)
劍葉鳳尾蕨
雞爪鳳尾蕨
雞冠鳳尾蕨
華中鳳尾蕨
華西鳳尾蕨
華南鳳尾蕨
胡氏鳳尾蕨
厚葉鳳尾蕨
紅稈鳳尾蕨
海南鳳尾蕨
貴州鳳尾蕨
廣東鳳尾蕨
高原鳳尾蕨
高山鳳尾蕨
傅氏鳳尾蕨(原變種)
傅氏鳳尾蕨
阿里山鳳尾蕨
多羽鳳尾蕨(原變種)
多羽鳳尾蕨
單葉鳳尾蕨
大羽半邊旗
大明鳳尾蕨
翠綠鳳尾蕨
栗蕨屬
刺齒半邊旗(原變型)
刺齒半邊旗
刺柄鳳尾蕨
長羽鳳尾蕨
長葉鳳尾蕨
長尾鳳尾蕨
叉羽鳳尾蕨
波葉鳳尾蕨
變異鳳尾蕨
篦齒半邊旗
半邊旗
鳳尾蕨科
疏羽半邊旗
狹眼鳳尾蕨
全緣鳳尾蕨
栗柄鳳尾蕨
井欄邊草
鳳尾蕨屬
粗糙鳳尾蕨
鳳尾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