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腎蟲病

豬腎蟲病

豬腎蟲病指的是豬內臟上寄生有豬腎蟲引起的一類寄生蟲性疾病,多會引起肝臟、肺部和腎臟性的疾病,病豬多會出現肝出血、肝硬化和肝膿腫等症狀,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綜合性的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豬腎蟲病腎蟲病

豬腎蟲病(Stephanurosis)是由豬腎蟲(有齒冠尾線蟲)引起的,又稱冠尾線蟲病。豬腎蟲的成蟲寄生在腎周圍脂肪腎盂輸尿管壁上形成的囊內。移行過程中通過肝,迷途的蟲體可以出現於肺及其他組織。本病在中國南方各地較為普遍,危害也較為嚴重。近年來由於養豬條件的改善,豬腎蟲病的發病率已逐年減少。

病原

豬腎蟲豬腎蟲

豬腎蟲(有齒冠尾線蟲 S.dentatus)蟲體較粗大,兩端尖細,體壁厚。活的蟲體呈淺灰褐色。雄蟲長21~33mm,雌蟲長24~52mm,蟲卵為橢圓形,卵較大,肉眼可見,剛排出的蟲卵中有胚細胞32~64個,其大小為100~121µm×56~63µm。

成蟲在結締組織形成的包囊中產卵,包囊有管道與泌尿系統相通,卵隨尿液排到外界,在適宜的溫度下(28℃),經16~21h孵出第一期幼蟲,第二天發育為第二期幼蟲,第三天發育為第三期幼蟲(感染性幼蟲)。感染性幼蟲經口或皮膚侵入宿主。幼蟲經口感染後進入胃,穿過胃壁,進入血管,隨血流入門脈而進入肝。經皮膚感染的幼蟲,隨血流進入右心,經肺、左心、主動脈、肝動脈而達肝。感染幼蟲在肝臟里大約生活2個多月後蛻皮變為第五期幼蟲。約在感染後3個月,第五期幼蟲即從肝臟經體腔向腎區移行。從幼蟲進入豬體到發育成熟產卵,約需128~278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腎蟲卵被蚯蚓吞食後,仍能在其體內發育為感染性幼蟲。當豬吞食帶感染性幼蟲的蚯蚓也會遭受感染。

流行特點

豬腎蟲豬腎蟲

氣候溫暖(27℃~32℃)的多雨季節適於幼蟲在外界的發育。幼蟲及蟲卵對乾燥和直射陽光的抵抗力均很弱,在21℃溫度下乾燥56小時即可全部死亡。但生活在32厘米深入疏鬆潮濕土壤中的幼蟲,可生存6個月。同時,蟲卵及幼蟲對化學藥物的抵抗力也較強,1%濃度的敵百蟲硫酸銅來蘇水氫氧化鉀等均不能將其殺死,只有1%的漂白粉及石炭酸溶液,才具有較強的殺蟲力。感染性幼蟲多分布於豬舍牆根及豬排尿的地方及運動場潮濕處。豬在牆根掘土時攝入幼蟲或在牆根躺臥時,幼蟲鑽入皮膚均會引起感染。

臨床症狀

豬腎蟲病豬腎蟲病

幼蟲對肝組織的破壞相當嚴重(第四期、第五期幼蟲的大小已經接近於成蟲,蟲體數量多時,機械性地損傷就可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引起肝出血、肝硬化和肝膿腫。臨診表現為病豬消瘦、生長發育停滯和腹水等。當幼蟲誤入腰肌或脊髓時,腰部神經受到損害,病豬可出現後肢步態僵硬、跛行、腰背部軟弱無力,以至後軀麻痹等症狀。

病理變化

豬腎蟲病豬腎蟲病

幼蟲對肝組織的破壞相當嚴重,引起肝出血、肝硬化和肝膿腫。

診斷鑑別

豬腎蟲病豬腎蟲病

對5月齡以上的豬,可在尿沉渣中檢查蟲卵。用大平皿或大燒杯接尿(早晨第一次排尿的最後幾滴尿液中含蟲卵最多),放置沉澱一段時間後,倒去上層尿液,在光線充足處即可見到沉至底部的無數白色的圓點狀的蟲卵,即可做出初步診斷。鏡檢蟲卵可最後確診。

5月齡以下的仔豬,只能在剖檢時,在肝、肺、脾等處發現蟲體。

防制措施

治療

豬腎蟲病豬腎蟲病

(1)丙硫咪唑 每千克體重20mg,拌入飼料中餵服。

(2)左咪唑 每千克體重5~7mg,一次肌注,驅蟲效果可達58.3%~87.1%,並能抑制腎蟲排卵77~105天。

(3)多拉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

預防

①管好豬尿,及時清除大小便,並調教豬在固定點大便。

豬腎蟲病豬腎蟲病

②選擇地勢高、乾燥、陽光充足得地方建圈,保持場地乾燥,阻止蟲卵和幼蟲存活。

③對污染嚴重得場所,使用含2~4%得有效氯得漂白粉或5~10%生石灰水等藥物消毒,殺滅蟲卵、長期保持乾燥得場所可以不消毒。

④隔離病豬,使病豬與健康豬分開治療。病豬不宜留作種用。

⑤藥物預:對本病嚴重流行地區,可以使用“成熟前驅蟲”得方法預防腎蟲病,即當幼蟲在肝臟中移行階段,用四氯化碳殺死幼蟲。為此必須了解不同流行地區一年中腎蟲感染流行得季節。作到有得放矢,具體方法如下:在感染季節出生得小豬,斷奶後1個半月開始,頸部肌肉注射四氯化碳和等量石蠟混合液2~5毫升,以後每半月l次,共4~5次,效果較好。

⑥定期驅蟲和治療性驅蟲相結合。在本病流行區,流行季節出生得小豬3~6月齡投藥2~3次驅除腎蟲。發現病豬及時治療。可選下列藥物:左旋咪唑,每公斤體重8~10毫克,肌肉注射,或10毫克口服。丙硫咪唑,每公斤體重20毫克,混入飼料中投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