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絛蟲

豬肉絛蟲

鏈狀帶絛蟲也稱豬肉絛蟲、豬帶絛蟲或有鉤絛蟲,是中國主要的人體寄生絛蟲。古代醫籍中稱之為寸白蟲或白蟲。早在公元217年,《金匱要略》中即有白蟲的記載,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將該蟲體形態描述為“長一寸而色白、形小扁”,並指出因炙食肉類而傳染。中國《神農本草經》中記錄了三種驅白蟲的草藥。人體感染囊尾蚴早在1558年就為Rumber所發現,以後又由Kuchemeister與Leuchart分別以飼養方式證實了豬囊尾蚴與人體成蟲的關係。

基本信息

特徵

  • 豬肉絛蟲

    豬肉絛蟲

    分類

    :真核域(Eukarya)
    :動物界(Animalia)
    :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
    :絛蟲綱(Cestoda)
    圓葉目(Cyclophyllidea)
    :帶科(Taeniidae)
    :帶屬(Taenia)
    :豬肉絛蟲(T. solium)
    成蟲體分為四部分:頭節(scolex),未成熟節片(immature proglottids),成熟節片(mature proglottids)和妊娠節片(gravid proglottids)。
  • 頭節上有兩排齒鉤(armed hooks),這區別於牛肉絛蟲(Taenia saginata)頭節的鉤(hooks)(牛肉絛蟲只有一排鉤(hooks),而且不帶齒(not armed))。頭節既保證蟲體能夠附著在小腸內壁,而且頭節末端的頸部也是蟲體節片的分生區。
  • 蟲體無口無肛,靠節片體表吸收小腸內半消化食物
  • 成熟節片即由頭節分生的未成熟節片長成。一個節片內同時長有雄性雌性生殖系統,並開始排精。受孕後即是妊娠節片。
  • 妊娠節片的子宮有7到13個分支,這區別於牛肉絛蟲的15到20個子宮分支(uterine branches)。子宮分支內充滿了受精卵開始從節片旁邊的孔排出。同時妊娠節片也會脫落,因此在馬桶里可以看到大約5mm×5mm的白色扁平節片。

生活史

  • 囊尾幼蟲生活史最終宿主,中間宿主是。人同時也可以成為異常中間宿主(abnormal intermediate host)。
  • 一般情況下,豬在吃了有絛蟲卵的食物後,絛蟲卵在豬體內胃酸的作用下開始腐化,生出六鉤蚴(hexacanth)。六鉤蚴接著進入豬的循環系統,最終在肌肉組織、腦組織等地方停留,發育成囊尾蚴,並被豬組織包圍形成一個囊(cyst)。當人吃了未徹底煮熟的有絛蟲囊尾蚴的豬肉(俗稱“米豬肉”)後,囊尾蚴在人體小腸發育成豬肉絛蟲成蟲,頭節掛在小腸壁以吸取營養和並分生出節片以7777 1px solid; BORDER-LEFT: #777777 1px solid; WIDTH: 38.17%; BORDER-BOTTOM: 0px; HEIGHT: 22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 align="right" border="1">

    豬肉絛蟲
    豬肉絛蟲的生活史

  • 特殊情況下,人偶然進食了豬肉絛蟲卵,蟲卵發育出的六鉤蚴可能通過人體循環系統循環到組織或者球里發育成包囊,危機人體健康甚至生命。(牛肉絛蟲不會有這條異常生活史)

感染症狀及危害

  • 感染豬肉絛蟲成蟲,人體會面黃肌瘦,無力等。
  • 感染囊蚴,如果囊是在腦,人會出現癲癇,如果數量過多,會死亡。如果囊蚴寄生在眼球,會出現失明。

診斷

  • 檢查便,看有沒有蟲卵和妊娠節片。
  • 做生物化學檢查抗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