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碘缺乏症

豬碘缺乏症

豬碘缺乏症指的是豬機體由於缺乏碘元素而引起的一類甲狀腺腫大病症,病豬生長發育緩慢,被毛生長不良,機體碘元素缺乏,可以採用注射或者使用碘素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甲狀腺腫豬碘缺乏症

碘缺乏症又稱為甲狀腺腫,是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以甲狀腺機能減退和甲狀腺腫大為病理特徵的慢性營養缺乏症。由於豬攝入碘不足可直接誘發原發性碘缺乏;而某些化學物質或致甲狀腺腫物質可影響碘的吸收,干擾碘與酪蛋白結合,從而誘發繼發性碘缺乏症,如蕪菁、甘藍油菜、油菜籽餅、亞麻籽餅等含有阻止或降低甲狀腺聚碘作用的硫氰酸鹽、硝酸鹽。植物中致甲狀腺腫素、硫脲及硫脲嘧啶也可干擾酪氨酸碘化過程,引起動物發病。

病因

豬碘缺乏症 豬碘缺乏症

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飼料和飲水中碘不足,一般見於每千克土壤含碘低於0.2~2.5毫克、每升飲水中含量低於10微克的地區。另外,某些飼料如十字花科植物、豌豆亞麻粉、木薯粉及菜籽餅等,因其中含多量的硫氰酸鹽、過氯酸鹽、硝酸鹽等,能與碘競爭進入甲狀腺而抑制碘的攝取。當土壤和日糧中缺乏,錳、鈣、磷、鉛、過剩,日糧內胡蘿蔔素維生素C缺乏以及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均能引起間接缺碘,誘發本病。由於懷孕、哺乳和幼畜生長期間,對碘的需要量加大,而造成相對缺碘,也可誘發本病 。

臨床症狀

豬碘缺乏症 豬碘缺乏症

病豬表現為甲狀腺明顯腫大,生長發育緩慢,被毛生長不良,消瘦貧血。繁殖能力下降,母豬發生胎兒吸收、流產、死產或所產仔豬衰弱、無毛;部分新生仔豬水腫,皮膚增厚,頸部粗大,存活仔豬嗜睡,生長發育緩慢,死後剖檢可見甲狀腺異常腫大。臨診病理學檢查,血清蛋白結合碘、尿碘及甲狀腺碘含量普遍降低。

診斷鑑別

豬碘缺乏症 豬碘缺乏症

根據飼料缺碘的病史,臨診症狀見甲狀腺腫大、生長發育遲緩、繁殖性能減退、被毛生長不良可做出診斷。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測定飼料、飲水或食鹽的含碘量,測定血清蛋白結合碘含量,測定尿碘量等。

防制措施

治療

飼料中加餵碘鹽(10kg食鹽中加碘化鉀1g)。每日口服碘化鈉或碘化鉀,劑量為0.5~2.Og,連用數日。

預防

豬碘缺乏症 豬碘缺乏症

減少飼餵致甲狀腺腫的植物飼料;飼料中添加碘鹽;妊娠母豬60日齡時,每月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碘化鉀0.5~1g,或每周在頸部皮膚上塗抹3%碘酊10mL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