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乸菜

豬乸菜

豬乸菜為廣東叫法,即莙薘菜,別名牛皮菜、厚皮皮菜、光菜,學名Beta vulgaris L.,為藜科(Chenopodiaceae)甜菜屬中的變種。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幼苗或葉片為蔬菜。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莙薘菜按葉柄的顏色分為白梗、青梗和紅梗3種類型,中國農家以青梗種栽培較普遍。

植物簡介

豬乸菜 豬乸菜

別名 菾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牳菜(《廣州植物志》),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

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幼苗或葉片為蔬菜。

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傳入我國。豬乸菜按葉柄的顏色分為白梗、青梗和紅梗3種類型,我國農家以青梗種栽培較普遍。近年從國外引進的優良新品種有尼泊爾的白梗甜菜和英國的紅梗甜菜,是菜用、飼料、觀賞等多用途品種,栽培容易,產量高,可多次剝葉採收,供應期長,可在夏季缺少葉菜時上市,北方可在日光節能溫室栽培。

植物形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無毛,莖高30~100厘米,至開花時始抽出。葉互生,有長柄;根生葉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尖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圓形,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的苞片;葉片肉質光沿,淡綠或濃綠色,亦有紫紅色者。花小,兩性;綠色,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弱、開展的圓錐花序;苞片挾,短尖;花被5裂,裂片矩圓形,先端鈍,結果時基部變厚;雄蕊5。位於子房的周圍;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且形成一極不規則的乾燥體(常誤稱為種子):每一種子即含於花盤及花被所形成的硬殼內。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我國南方、西南地區常見栽培,四川以莖葉紅色的菾菜入藥,名紅牛皮菜。

特徵特性

1.植物學特徵 根系發達。莖短縮。葉片肥大,卵形或長卵形,葉面皺縮或平坦,有光澤,葉色淺綠、深綠或紫紅。葉柄及葉脈有奶白、綠色、紅色或紫紅色,肥厚多肉。花白色,復總狀花序。聚花果。內含2~3粒種子。種子腎形,種皮棕紅色有光澤。種子千粒重100~160克,使用年限3~4年。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性喜冷涼濕潤的氣候。但耐寒及耐熱力均較強。種子在4~5℃下能緩慢發芽,最適發芽溫度18~25℃。低溫、長日照有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忌澇。適宜中性或弱鹼性、質地疏鬆的土壤。耐肥,耐鹼。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對莙薘菜有增產的作用。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

①《別錄》:"療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②《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搗敷灸瘡,止痛。"

③《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又止血生肌,人有傷折,敷之。"

④《日華子本草》:"炙作熱水飲,開胃,通心膈。"

⑤《嘉祐本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⑦《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熱,行血。治肛門腫痛。"

⑧《四川中藥志》:"治麻疹初起,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並治婦女經閉停瘀,血腫和肛門腫痛。"

營養價值

豬乸菜每100克葉片含還原糖0.95克,粗蛋白1.38克,纖維素2.87克,脂肪0.1克,胡蘿蔔素2.14毫克,維生素C45毫克,維生素B10.05毫克,維生素B20.11毫克,鉀164毫克,鈣75.5毫克,鎂63.1毫克,磷33.6毫克,鐵1.03毫克,鋅0.24毫克,錳0.15毫克,鍶0.58毫克,硒0.2微克。

名字來由

廣東人講究意頭,稱之為官達(粵語中官達與莙薘近音),官達“財”通。可人們偏偏把“莙薘菜”稱為“豬乸菜”,因為舊時民間認為“莙薘菜”為野菜,葉有澀味,柄帶泥土氣,粗劣不堪上桌,只宜餵豬,母豬吃了官達菜據說能多產子。20世紀50年代,國家一度經濟困難,糧食短缺,這種只宜餵豬的菜成為“瓜菜代”的佼佼者,升任飯桌主位。糧食短缺大概是希望這種菜多多益善,像母豬那樣,多吃官達菜,多生孩子,多子多福.

食用方法

豬乸菜在各地也發掘出各種烹調方法,乃至若干年之後,豬乸菜已經列為蔬菜世家,懷舊與美味兼具。客家人提到豬乸菜是頗為自豪的。在粵北,清明前後歷有吃豬乸菜的傳統, "莙薘菜包",是用白蘿小時、鮮冬筍、韭菜等切粒加水發蝦米、香菇、瘦肉粒共炒後,勾芡,然後用莙薘菜葉片包裹後油鍋煎之,煎時要把葉柄放於鍋上。此菜風味獨特,吃後回味無窮。

除了菜包,另一常見做法是,燒開水後,先把洗淨的菜整片下鍋焯,去除澀味,然後撈起切段,再用姜、蒜茸、豆豉和酒糟下油鍋炒香。

有資料顯示,豬乸菜具有益脾健胃,補中下氣,化瘀止血、止痢、解腸風熱毒等功效,屬於傳統草藥。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行瘀止血的作用。《嘉祜本草》載:牛皮菜"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可煮食,涼拌或炒食,如清炒莙薘菜、莙薘菜燒豆腐、肉炒牛皮菜。民間認為著蓮菜煸炒後與粳米粥共煮,能解熱、健脾胃、增強體質。

豬乸菜有它的弱點:葉有澀味,柄帶泥土氣。要讓其滑,油水自然要充足,而且還要重加料頭,諸如蒜茸、豆豉去煮。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做法是,用蒜頭豆豉爆香清炒。如果下紹酒後炒香即食,口感爽脆,一點也不粗賤。

有高人支招,自家種植豬乸菜很是方便。每年四月便到苗圃去買菜苗回來,省卻下種的麻煩。雨水若是充足,泥土富氮肥,豬乸菜長得飛快,

而且不受害蟲侵擾,成長後每隔一兩天便有收成,一直可采至霜降。

生境分布

1.我國南北方及西北地區多有栽培,以南方栽培為主。葉供蔬菜用。

2.我國普遍栽培,以東北、內蒙古栽培較多。

3.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北方栽培面積最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