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寶雜6號

豫寶雜6號是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選育的棉花品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審定編號:豫審棉2006014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品種來源:Y2023×Y2089

特徵特性:

短季雜交棉品種,全生育期113天。出苗快,前期長勢較好;株高75.4cm,植株塔型,稍鬆散;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淺綠;結鈴性較強,鈴長卵圓型,中等大小;平均單株果枝數10.1個,單株結鈴11.3個,鈴重5.1g,衣分39.0%,籽指11.7g,霜前花率78.2%;吐絮暢而集中。
抗病鑑定: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病鑑定:2003年枯萎病指1.9,黃萎病指26.0,為高抗枯萎耐黃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4.6,黃萎病指33.5,為高抗枯萎耐黃萎病型。
品質分析:2003、2004兩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校準水平):平均纖維上半部長度28.7mm,比強度29.4cN/tex,麥克隆值4.6,整齊度85.35%,伸長率7.5%,紡紗均勻性指數140.8。

產量表現:

2003年河南省短季雜交棉品種區域試驗,6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125.4kg、46.2kg、36.0kg,分別比對照中棉30增產26.5%、31.2%、35.2%,霜前皮棉比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在該組6個參試品種中分居第3、4、3位;2004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154.2kg、60.0kg、47.0kg,比對照中棉30增產20.3%、26.7%、26.8%,霜前皮棉比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在該組10個參試品種中分居第4、5、6位。
2005年河南省短季雜交棉品種生產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190.0kg、74.8kg和58.3kg,分別比對照銀山1號增產10.4%、16.8%和16.3%,在該組6個參試品種中均居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省各棉區夏播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方式: 5月15日左右育苗麥後移栽、麥壟點種;6月10日前麥後直播。
2、種植密度:每畝密度3500-5000株(或按當地種植方式酌情合理稀植)。
3、肥水管理:麥收後及時滅茬,同時施尿素8-10kg、硫酸鉀10kg;7月上中旬重施花鈴肥(三元複合肥30-50kg);8月上中旬,補施尿素8-10kg。
4、整枝:簡化整枝,留葉枝1~2個,去弱留強;根據長勢,適當整枝、打杈,7月25日前後打去主莖及葉枝頂心;常規管理,不留葉枝,適時整枝,7月30日前後打去主莖頂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