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

豫中

豫中地區是河南省的一級行政區劃,由於歷史與地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會將河南省劃分為豫東,豫西,豫南,豫北以及豫中五地區。豫中會戰從4月17日算起,到6月20日結束。豫中地區歷史悠久,悠久的歷史為豫中地區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使豫中擁有了很多的優勢資源。豫中地區是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鄭州、滎陽、汜水(縣治已撤銷)、新鄭、蔚氏、洧川(縣治已撤銷)、鞏縣、廣武(縣治已經撤銷)、密縣、嵩縣、長葛、許昌、臨潁、臨汝、郾城、鄢陵、西平、遂平、上蔡、汝南、確山、禹縣、登封、襄城、郟縣、寶豐、魯山、伊川、伊陽(縣治已撤銷)、鞏縣、澠池、偃師、新安、韓城(該地不是縣治,是一個大市鎮)、洛寧、陝縣、宜陽、盧氏、孟津、洛陽、葉縣、靈寶、扶溝、西華、安徽潁上。

豫中簡介

這裡的豫中地區主要指的就是今河南省內,包括省會鄭州市以及許昌市,漯河市在內的廣大地區。

豫中行政

鄭州市

市人民政府駐於鄭州市中原西路233號(0371,450000)

下轄6個區(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惠濟區、上街區、管城回族區)

5個縣級市(新鄭市、鞏義市、登封市、新密市、滎陽市)

1個縣(中牟縣)

許昌市

市人民政府駐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建安大道東段(0374,461000)

下轄1個區(魏都區)

2個縣級市(禹州市、長葛市)

3個縣(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

漯河市

市人民政府駐漯河市郾城區(0395,462000)

下轄3個區(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

2個縣(舞陽縣、臨潁縣)

豫中交通

中國·鄭州中國·鄭州

豫中地區是河南省交通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區內擁有京廣鐵路、隴海鐵路、京廣客運專線、漯阜鐵路與漯寶鐵路,規劃或建設中的徐蘭客運專線(徐州—蘭州)、鄭渝客運專線(鄭州—重慶)、鄭合客運專線(鄭州—合肥)高鐵穿越本區中部,擁有鄭州站、鄭州北站、鄭州東站、圃田西站四個國家鐵路特等站,許昌站、漯河站兩個國家鐵路一等站,107國道、310國道、311國道、220國道、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寧洛高速、許亳高速等高速公路遍布其間。鄭州被列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國家民航總局定位的全國八大航空樞紐港之一,擁有一個內陸港口漯河港。

豫中教育

豫中地區是河南省教育資源較為發展的地區之一。擁有以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為代表的優秀大學以及遍布本區各市的鄭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中州大學、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鄭州旅遊職業學院、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鄭州交通職業學院、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等大專院校。

本科院校:

鄭州大學(創建於1956年、國家211工程、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

河南工業大學(創建於1956年、小211工程、省部共建)

河南農業大學(創建於1912年、小211工程、省部共建)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創建於1951年、小211工程、省部共建)

河南中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小211工程、省部共建)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創建於1983年)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創建於1949年,普通本科)

鄭州輕工業學院(創建於1977年、省部共建)

中原工學院(創建於1955年,普通本科)

許昌學院(創建於1907年,普通本科)

河南工程學院(創建於1954年、普通本科)

河南警察學院(創建於1949年、普通本科)

鄭州師範學院(創建於1952年、普通本科)

中原文化藝術學院(創建於1954年、普通本科)

豫中風景

中國·許昌中國·許昌

豫中地區歷史悠久,悠久的歷史為豫中地區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使豫中擁有了很多的優勢資源。鄭州被列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故里。“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許昌因三國而聞名於世。

世界文化遺產1處: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8處11項)

國家AAAAA級景區1處:鄭州登封嵩山少林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9處:鄭州世紀歡樂園、鄭州新鄭黃帝故里、鄭州康百萬莊園、鄭州登封中嶽廟、鄭州登封嵩陽書院、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鄭州綠博園、許昌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漯河南街村

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鄭州博物館、黃河博物館、 河南地質博物館、許昌博物館 鈞官窯址博物館

豫中經濟

豫中地區是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2013年,豫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955.2億元,位居全省首位。省會鄭州市不僅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同時也是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肩負著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重擔;許昌作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最具活了的省轄市,是河南非公有制經濟最為發展的省轄市,被譽為“河南的溫州”;漯河市作為中國食品名城,擁有眾多的食品工業企業,是中西部首個、全國第二個“中國品牌城市”。隨著發展規劃,豫中將成為中國中部一個閃亮地區。

豫中會戰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戰役”的第一階段。1944年1月,日本大本營為了扭轉在亞洲戰場上的不利局面,摧毀中國西南地區空軍基地,消除中美空軍對日本本土的威脅,打通大陸交通線。制定“一號作戰”計畫,決定在中國大陸實施大規模作戰,已經是江河日下的日本,孤注一擲,來了個瓦罐行動。對此次作戰,日軍作了大量準備工作。動員了大批軍隊,於4月首先在河南打響。

1944年4月17日,日軍從中牟一帶撲向我國軍隊陣地,很快突破黃河河防。接著,邙山日軍於19日向我國軍隊陣地猛撲,20日,鄭州失守,23日,密縣失陷,5月1日,許昌陷入敵手。攻下許昌後,日軍兵分兩路,一路沿平漢路南下,一路向右迂迴,直至豫西。沿平漢路南下之日軍,5月5日攻陷郾城,9日與從信陽北進之日軍會師,日軍打通平漢的計畫完成。

從許昌向西迂迴的日軍,連陷禹縣、襄城、寶豐等,向洛陽逼近。5月9日,山西日軍(第一軍一部),在未遇到抵抗的情況下,於垣曲境內渡過黃河,切斷隴海路,12日占領澠池,我軍大量軍需物資落於敵手。之後,該股日軍沿隴海路東進,威逼洛陽。至此,洛陽成為孤城,5月24日,洛陽失守。洛陽保衛戰前後18天,是豫中會戰中難得的一個亮點。

在日軍圍攻洛陽期間,盧氏、宜陽、靈寶等地又先後淪陷。6月,該股日軍在靈寶一帶遭我軍堵擊,加之兵力有限,於6月中旬放棄攻勢,退回山西。至此,豫中會戰結束。

豫中會戰從4月17日算起,到6月20日結束。日軍實際投入作戰兵力只有7萬人,而我國則有40萬大軍,面對日軍左突右沖的穿插攻擊,竟一潰再潰,僅兩個月就失掉了大半個河南,損失之大,無法統計。

葉劍英元帥在《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與中外記者參觀團的談話》(1944年6月22日)中記載:即如此次河南作戰,以40萬大軍(蔣鼎文、湯恩伯、胡宗南3部分軍隊在河南境內者,再加上五戰區派至豫南增援的一部分軍隊)對付7萬日軍,作戰兩月(自4月17日算起),不但一個俘虜兵、一支槍、一門炮也沒有繳獲,反而喪地四十餘縣,喪軍三十萬。

周恩來總理在1944年10月10日雙十節講演搞《如何解決》中有這樣的記錄:“現在中國正面戰場,是處在嚴重的失敗之中。河南戰役。44天工夫,失掉45個城市” 。

國民政府的記載有,但比較亂,因為該統計是按照淪陷時間順序排列的,而且有多次淪陷的市縣只列首次,所以核對起來比較麻煩。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現抄錄如下,如有遺漏,歡迎指正。

1944年,豫中會戰淪陷市縣統計:

鄭州、滎陽、汜水(縣治已撤銷)、新鄭、蔚氏、洧川(縣治已撤銷)、鞏縣、廣武(縣治已經撤銷)、密縣、嵩縣、長葛、許昌、臨潁、臨汝、郾城、鄢陵、西平、遂平、上蔡、汝南、確山、禹縣、登封、襄城、郟縣、寶豐、魯山、伊川、伊陽(縣治已撤銷)、鞏縣、澠池、偃師、新安、韓城(該地不是縣治,是一個大市鎮)、洛寧、陝縣、宜陽、盧氏、孟津、洛陽、葉縣、靈寶、扶溝、西華、安徽潁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