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首獸紋簠

象首獸紋簠

象首獸紋簠為周朝時期的一件青銅器文物。

簡介

象首獸紋簠象首獸紋簠
分類:青銅器

年代:周

象首獸紋簠,盛食器,春秋早期,1961年山東肥城小王莊出土,通高17.5厘米,長26.7厘米,山東省博物館藏。
即文獻中的"胡"或"瑚",也有寫作"匡"的。簠簋連文見於古籍的很多,簠簋原是同一類器。

《周禮·舍人》鄭注說:"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器",可知簠的用途。其基本形制為長方體,口外侈,平底,有蓋,器與蓋的形狀、大小相同,合上為一器,打開則成為相同的兩個器皿(這一特徵在古器物學上又稱為"卻立"或"卻置"),器、蓋各有方形圈足或矩形組成的方圈。簠始於西周早中期,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一直沿用至戰國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