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胡同

象牙胡同

象牙胡同位於宣武門內大街東側。東西走向,緊靠宣武門教堂北牆。北方無象,象是南方鄰邦進貢而來,專供朝廷慶典用,以烘托莊嚴威武之氣氛。

象牙胡同位於宣武門內大街東側。東西走向,緊靠宣武門教堂北牆。這裡曾出土過一對象牙,故名象牙胡同。胡同往西即象來街,過去是皇家象房所在地。北方無象,象是南方鄰邦進貢而來,專供朝廷慶典用,以烘托莊嚴威武之氣氛。

歷史

明弘治八年(1495)皇家建象坊於宣武門內西城根,稱馴象所。據《日下舊聞考》記載:“蓋象至京,先於射所演習,故謂之演象所。而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錦衣指揮一員提督之。”所謂“象奴”即馴象和管象的把式。這些人地位極低,收微薄,生活十分清苦。大象經過一定時期的馴養後,基本達到“奴知象意,象曉奴語”,即交馴象所開始服役。順治二年(1645),錦衣衛改為鑾儀衛,其中設馴象司。每遇皇帝出巡或到郊囿“大祀”,龐大的儀仗隊(當時稱為(“鹵薄”)中,即有大象,用以駕車、馱寶、開道、隨王伴駕,以示壯觀。

介紹

除此之外,這些後家飼養的御象,還要參加“朝儀”。據《廣信府志》載:“每日早朝,午門外用象六隻,夾階而立,候左、右掖門啟鑰,象始下朝,見者乃肅儀而拜,此常儀也。”當時這些儀象一如宮廷武弁,接受封爵,有的封為“大將軍”,食“一品祿”。每日朝儀,所用的大象稱為“立仗”,所站的位置也要視其爵祿的高低、先後有序。當聽到上朝的鐘聲響後,這些象就自動懍然肅立,如同侍衛一般,等百官進入午門,然後左右交鼻,意即戒嚴,其他人不準備再行入內,直到常朝會畢,象方可離開。這些象如果一旦違犯“紀律”,入朝遲誤或無故傷人,則要如同犯了宮廷法規的人一樣,輕則降低“立仗”的次序,重則要俯首受仗,仗畢還要屈膝感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