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數易學

象數易學

《象數易學》是2009年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其成。本書講述了範疇論、源流論、本體論、方法論、天道觀、人道觀等知識。

內容簡介

《周易》由卦爻象數系統與卦爻辭文字系統構成,歷代注釋研究《周易》也分為象數與義理兩大流派。由於象數學派在解《易》時,涉及天文、曆法、音律、倫理、哲學、占測等內容,致使象數學系統十分龐雜,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象數”被看作是“術數”、“占算”的代名詞,象數學家被看作是掌握天機、預測未來的神秘大師。在學術界,不少專家認為“象數”不是易學正宗,與哲學毫不相干;也有專家認為“象數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基礎,是古代自然哲學的代表……

張其成著。本書以作者在北京大學攻讀哲學博士的學位論文為基礎,歷經近十年功夫而成。

本書客觀而翔實地介紹了博大精深的象數學理論體系,用簡潔生動的筆調勾畫出一幅迷人的象數哲學圖畫,並回答了象數學對哲學、科學產生影響的深層次原因,充分論證了“象數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書從範疇論、源流論、本體論、方法論、天道觀、人道觀等六個層面,對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漢代象數學家和以邵雍、周敦頤為代表的宋代象數學家進行了深入研究,比較了漢與宋這兩個各具特色的象數學系統,揭示了“象數”範疇的多層次內涵和“象數學”演變的歷史過程,提出了“象學派”和“數學派”的哲學史觀點,分析了取象、取數與符號模型的象數學方法,展示了歷代象數學家宇宙世界與人文世界同構、物理之學與心性之學相通的理論圖式,表達了象數學家坦夷曠達的宇宙情懷和中和安樂的生命境界。本書不僅給易學愛好者以智慧的啟迪,而且對澄清學術界的一些誤解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作者簡介

張其成,著名國學專家,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中易國學院院長。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象數易學發展史

<正> 象數易學史以《周易)象數為研究對象,以象數易學範疇發展、學派形成、人物思想演 變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揭示象數易學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闡明象數易學概念、思想的含義,評判易學家象數思想的得失。青年學者林忠軍的《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卷)(以下簡稱《象數史》),以歷史發展為線索,以當時的易學家與易學文獻資料為主要研究對象,較全面地展現了春秋至兩漢時期象數易學產生、發展與演變的過程,初步揭示象數易學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及對易學史乃至整個文化史所產生的影響。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象數”的內涵——象數範疇論

一、卜筮與象數

二、《易經》中的象數

(一)卦象

(二)爻數

三、《易傳》象數論

(一)《易傳》論“象”

(二)《易傳》論“數”

四、易學中的象數觀

(一)象數學派論象數

(二)義理學派論象數

五。象數與數術

(一)數術源流

(二)象數之學與數術

六。象數與義理

(一)義理是易學“意義”與“道理”的動態系統

(二)象數為「周易」之體,義理為「周易」之用

(三)象數派與義理派的偏向與互補

七、小結

第二章象數易學的發展與演變——象數學派源流論

一、兩漢象數學

(一)孟喜與京房:象數學

(二)《易緯》與鄭玄:爻辰九宮說

(三)荀爽與虞翻:卦變說

二、兩宋象數學

(一)陳摶:象數學

(二)劉牧:河洛學

(三)邵雍:先天學

(四)周敦頤:太極圖說

(五)張行成:象數學

(六)蔡元定與蔡沈:河洛學

三、明清象數學

(一) 來知德:錯綜變中說

(二) 方以智:象數學

(三) 焦循:天元術

四、象數學派的特徵

第三章 對宇宙本源的探索——象數本體論

一、象本論

(一)象與數

(二)象與氣

二、數本論

(一)數與象

(二)數與理

(三)太極

三、象數本體論的特徵

第四章傳統思維方式的典範——象數方法論

一、《周易》思維形式與象數思維形式

二、象數思維方法

(一) 取象-觀象法

(二) 取數-明數法

(三) 符號模型法

三、象數方法論的特徵及其影響

第五章窮宇宙造化之妙——象數學派天道觀

一、 氣化流行:宇宙的生成過程

(一) 卦變-宇宙變化是一個氣化過程

(二)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宇宙發生四階段九宮序

(三) “一分為二”的生成法則與“元會運世”的演進數理

二.象數模型:宇宙的結構次序

(一) 卦爻:時空合一的宇宙模型

(二) 九宮五行與河圖洛書:宇宙生成變化的結構圖式

(三) 四象:天地間物事皆成四片

第六章人文情懷與生命境界——象數學派人道觀

一、 借卦占以定人倫明王道

二、五常倫理與政治神學

三、從太極到人極

四、作為人倫圖景的河圖洛書

五、先天心法與性命之學

(一) 天人相為表里,推天道以明人事

(二)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性命之學的建構

(三) 修養功夫與生命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