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帝

象帝

象帝,讀音xiàng dì,典故名,指天帝,也指老子。 典出《老子》第四章。“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上帝的來源——太上老君 老君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 為玉皇帝,居玉清金闕。下界幽冥之中生空洞,空洞之中生太無,太無變化生玄元始三黑。三黑變化,經無數億劫,化生玉容神姿玄妙玉女元君。時三黑混沌,未有所分,元君上升太清金闕,老君遂游乎太易之先,居乎太極之端,分判兩儀,遂生三才。三才既備,化生萬有。

基本信息

解釋

1. 指天帝。2. 指老子 。

典故

指天帝

典源

《老子》第四章

道沖(1),而用之有弗盈也(2)。淵呵(3)!似萬物之宗(4)。銼其兌(5),解其紛(6),和其光(7),同其塵(8)。湛呵(9)!似或存(10)。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⑾。

注釋

(1)沖:通盅(chong),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2)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為盡。

(3)淵:深遠。呵(a):語助詞,表示停頓。

(4)宗:祖宗,祖先。

(5)銼其兌:銼(cuo):消磨,折去。兌(rui):通銳,銳利、鋒利。銼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6)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7)和其光:調和隱蔽它的光芒。

(8)同其塵:把自己混同於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9)湛(zhan):沉沒,引申為隱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裡用來形容“道”隱沒於冥暗之中,不見形跡。

(10)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無若存。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像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像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釋義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河上公 註:“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 王弼 註:“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用典示例

清 姚鼐 《秋齋有述》詩:“淵乎象帝先,曠矣發吾覆。”

《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陳摶安在誰堪語,象帝先前我自來。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孰子,象帝之先。”孫汝聽註:“此言象帝者,即指玄元也。煉玄元象帝幽微。

指老子

唐朝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故即用《老子》中語為老子的別稱。

唐 韓愈 《奉和杜相公十六韻》:“象帝威容大,仙宗寶曆賒。” 孫汝聽 註:“此言象帝者,即指 玄元 也。”

宋 邵雍 《不去吟》:“用詩贈真宰,以酒勸象帝。”

例句

1、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象楊和岳先生那樣,西自白帝城,東至葛洲壩,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三峽全貌,洋洋灑灑的盡收於一紙畫卷,實屬少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