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勸導員

豐臺勸導員

豐臺勸導員是北京市豐臺區每個社區,“勸導”從市容秩序到安全維穩、文明行為等社區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守護人。他們見到破壞社區環境、影響社區穩定和諧的事得說一說;遇上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管一管;知道社區裡有人需要幫忙,義無反顧的伸出援手。豐臺勸導員從2007年在豐臺永善社區發源至今,已經覆蓋全區80%以上的社區,規模達到7000餘人。

成立背景

豐臺勸導員豐臺勸導員
2007年2月,豐臺區文體路南端一度出現了違章停車、亂擺攤點、店外經營、非法燒烤等亂象,造成交通堵塞、環境髒亂、各種矛盾也逐漸凸顯,影響周邊萬餘名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

對此,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進行了多次整治,但治理效果難以持久,出現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困局。豐臺街道工委、辦事處和永善社區黨委會同豐臺公安分局等部門,經充分調研,決定發動社區民眾力量,成立“勸導員隊伍”,永善社區勸導隊便由此產生了。永善社區勸導隊用4年的時間不斷探索,實現了志願服務由“運動式”到“常態化”的一個轉型,相繼破解了環境秩序差、居民買菜難、寵物管理亂、車輛亂停放、流動人口管理散、孤寡老人殘疾人無人照料等一系列社區管理難題。社區環境變乾淨了,人的文明素質提升了,治安、刑事案件發案幾乎為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法,在社區管理方面成效顯著。

鑒於此,2011年年初,豐臺公安分局牽頭對全區各社區推廣成立“勸導隊”,利用勸導隊隊員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同社區民警、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共同開展環境治理、矛盾化解、治安維護等工作。

成員組成

豐臺勸導員主要由社區幹部、居委會工作人員、社區離退休居民、治保積極分子和社區志願者組成,平均年齡50.3歲。截至目前(2015年9月),全區307個行政社區已組建成立“勸導隊”245支,占比約80%,可以說每五個社區中,就有四個社區成立了“勸導隊”,勸導隊隊員總數已達7350人。

勸導隊的人員構成在不斷最佳化。以永善社區為例,勸導隊員骨幹力量以老模範、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幹部“五老”為主,形成以黨員為引領,“五老”為骨幹的新模式,商戶代表、轄區單位代表、流動人口等也被納入其中。

工作方式

永善社區書記、主任“一肩挑”多年的趙淑伶,是“豐臺勸導隊”的發起人。她說:“最開始成立勸導隊是為了發動民眾用勸說的方式,共同治理非法占路經營,解決日益激化的居民與商販、商販與商戶之間的矛盾。結果,一‘勸’一‘導’竟然真地解決了連政府部門都頭疼的麻煩事。從那之後,永善社區勸導隊慢慢得到大家認可,從80人發展到如今的300多人,還成了遠近聞名的品牌隊伍。”

作用

“豐臺勸導員”,其作用可不小,可以說是首都版“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民眾,充分開展民眾自治,堅持矛盾化解在源頭,實現社區環境乾淨、鄰里和諧、服務完善、治安良好。

成效

豐臺勸導員豐臺勸導員
永善社區民警李春海坦言,社區的工作紛繁複雜,一些鄰里之間的小矛盾、小摩擦如未得到及時解決,很可能釀成大事甚至案件。社區勸導隊幫助民警將小糾紛、矛盾及時化解。如今,社區從過去的每年十餘起報案記錄到如今基本實現零報案。

豐臺警方介紹,截至目前(2015年9月),全區的勸導隊員共發現勸導不文明行為12340餘件,參與維護社區生活秩序11755次,勸解社區各類鄰里糾紛1125件,提供破案線索879件,提供反恐信息60件,協助警方破獲案件29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23人。

環境變好:居民遛狗自帶塑膠袋擾民噪音銷聲匿跡

在推廣初期,“勸導隊”從社區居民關心的日常小事入手,如社區環境髒亂問題,勸導隊隊員們上前勸說不要隨意讓寵物排泄,並主動用紙巾撿拾排泄物,這樣一來,許多寵物的主人也覺得不好意思,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習慣:出來遛狗時都帶著塑膠袋和紙巾,隨時處理寵物的排泄物,社區環境逐漸向好。通常早晨出來遛狗的居民很多,塑膠袋在手中被風颳起,形成一道別有特色的“風景線”。勸導隊隊員的主動勸導,使大家都自覺維護社區環境,“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2015年4月,怡海花園商業街底商中有一家理髮店,為招攬生意,總將音響置於門外放歌,干擾了樓上居民的正常休息,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居民撥打110求助民警,經過社區民警和居委會的勸導,店方總是當時把音箱關了,沒多久再開,如此反覆,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怡海花園勸導隊成立後,每次在巡邏時,都會去查看理髮店音箱外置問題,只要發現音箱聲音過大,便進屋進行善意勸導:“生意好壞不在於聲音有多高,而是看技藝,這棟樓上很多居民都建議您能把音量調小一些,您看呢?”因為音量大,每次勸導隊的叔叔阿姨都要捂著耳朵進門。在勸導時,勸導隊隊員不會生硬的讓店主把音箱直接關掉,而是把聲音調小,並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音量。這樣既不影響經營宣傳,又不打擾居民的正常休息,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個平衡點,將矛盾妥善化解。

鄰里和諧:小事不出門,矛盾糾紛就地解決

社區的工作紛繁複雜,一名社區民警負責幾萬人的小區實屬正常,有時幾件事堆起來,難免分身乏術。一些鄰里之間的小矛盾、小摩擦如果未得到及時解決,很可能釀成大事甚至案件。社區里成立了“勸導隊”,幫助社區民警將一些小糾紛、小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避免雙方“話趕話”怒目相對、甚至大打出手。很多居民發現有擾民的情況直接找勸導隊協調,理由就一個:快捷、好使!

芳群園一區緊鄰音樂學院附中,許多學生家長為了孩子上學,都選擇在芳群園一區租房,由於平日裡學校的文化課不多,在校內的時間比較短,空餘的時間基本都在家裡練琴,有的在晚上能練到十點半。由於租戶與居民僅有一牆之隔,加之隔音不好,周圍的居民難免忍受。社區民警因為這些噪音擾民報警沒少往各個租戶家中跑,做勸說工作,有時甚至一天跑5、6家。勸導隊成立以後,一發生這類問題,勸導隊隊員直接上門調解,有中間人在其中勸說,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的情況少了。勸導隊隊員結合雙方實際,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對每天練琴時間做出規定:早8:00至12:00,中午14:00至21:00間為練琴時間,如遇特殊情況,比如孩子考試或演出需要練琴,可延遲半小時,晚上最晚也不能超過21:30。就這樣,勸導隊隊員們在中間苦口婆心地勸導,雙方都表示理解,這一影響社區和諧的矛盾也隨之化解。

2015年6月,大紅門建欣苑一居民因搭建的雨搭漏水與鄰居起了糾紛,由開始的爭吵到相互推搡,兩家的孩子們也加入其中,事態逐步惡化升級,期間派出所也多次出警給兩家人調解。每次調解後,過不了幾天,雙方又會因為此事發生爭執。在一次給社區幹部開會中,社區民警張建軍將這件事提了出來,集思廣益,找根治的辦法。參會的勸導隊隊員張阿姨主動請纓,她說跟這兩家都比較熟悉,認為可以由勸導隊出面做做工作,在場的均表示這是個好辦法。

張阿姨了解到:“其實倆家人也不想再因為這個問題互相吵了,但每次雙方一見面就控制不住地多說幾句,甚至升級為肢體衝突。”很快,社區民警張建軍、張阿姨和物業維修人員一起,給兩家當面做工作,經過幾次苦口婆心的面對面調解後,收效很不錯。兩家人都很滿意,看到兩家人握手言和,張建軍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治安變好:舉報賭博窩點助力破獲詐欺案

如果您認為勸導隊只是在平時巡邏、勸勸不文明行為、調解鄰里矛盾的話,那就太小看這隻神秘隊伍了。隨著 “勸導隊”不斷發展,其職能也在逐漸拓寬,通過積極給警方提供違法犯罪線索、協助破案,為平安社區建設貢獻力量。

小井村是西局派出所轄區內唯一的一個平房區, 2013年,社區民警召集村委會、治保積極分子與小井聯防隊的成員成立了小井村勸導隊。小井村的一大特點是:臨街商戶多,流動人口密集,治安形勢比較複雜。勸導隊隊員在平時巡邏勸導過程中也注意發現違法犯罪線索。2013年底,勸導隊隊員在巡邏的過程中得知,在本村九隊一出租院夜裡有人頻繁出入,他們衣著光鮮,與租戶有明顯差異,勸導隊隊員立即將此情況報告給社區民警。警方經過調查,發現該出租院其實是一個賭博窩點,賭博方式有“推筒子”、“炸金花”等。警方在掌握充足證據後,找準時機突擊檢查,一舉將該賭博窩點打掉,當場抓獲20名參與賭博的違法人員。

2014年5月,住在草橋欣園的李阿姨家燃氣灶台不好用,撥打了張貼在小區內的修理燃氣灶台的小廣告電話,第二天維修人員就上門來了,欣園勸導隊的王大媽正好在小區內巡邏,看見維修人員隨意停車,便上前讓對方把車子停到指定區域,王大媽看是生人,便問了一句:“您不是這個小區居民吧?”維修人員說明來意,由於冒充煤氣維修詐欺案件較多,警惕性極高的王大媽拿出小本,記錄下車牌號碼。

第二天,李阿姨匆匆忙忙的來找王大媽,說新裝的灶台昨晚用了一次,再用就打不著火了,撥打維修人員的電話,對方始終關機,昨天付給了維修人員1400元押金。王大媽趕緊把這事反映給了社區民警,民警根據王大媽提供的車牌號,以車找人,最終在朝陽區將維修人員張某抓獲。原來張某竟是以修理灶台的名義,用劣質灶台騙取事主押金的騙子,其交代在本市已實施多起詐欺

據永善社區社區民警李春海介紹:“勸導隊成立後,社區110警情大幅下降,很多矛盾糾紛由勸導隊員直接給我打電話反映,我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及時幫著調解,有效避免了打架等情況出現,這樣一來也就不用報警了,減少了警力浪費。社區內有違法可疑線索第一時間反映給我,使我們能夠及時開展工作,社區治安明顯好轉。原來一年至少發案十幾起,現在一年內發案幾乎為零。”

全天候無縫隙管理,彌補剛性執法不足

芳城園一區為老舊小區,機動車多、亂停放現象嚴重,經常占用人行道,早晚遛彎的老人被迫在機動車道上行走,很不安全。更令居民頭疼的是,2013年下半年,小區內常有黑摩的拉活攬客,而且數量越來越多,由於大量聚集,造成堵路現象,給附近居民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小區居民反映強烈,派出所、交通隊、城管隊聯合執法打擊整治多次,但風聲一過,又馬上反彈,反反覆覆多次,形成治安頑症。芳城園一區勸導隊主動“接手”此項工作後,勸導隊全員出動,每天早高峰7時至9時期間,在小區的各個進出口看守,對黑摩的司機進行反覆勸解,通過長時間的堅持,收效很好,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解決了公安、交通一直很頭疼的黑摩的非法攬客問題。可以說,這種苦口婆心的柔性勸導,是對城市管理剛性執法短板的有益補充,實現了對社區全天候、無縫隙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